253
財經資訊
中鐵總目標年內基本完成公司製改革 正推進實施混改
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簡稱“鐵總”)的混合所有製改革思路進一步明晰。
8月2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示了中共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下簡稱《通報》)。《通報》對鐵總在深化鐵路企業改革方麵的舉措做了明確闡釋:
一,加快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以年內基本完成全民所有製企業公司製改革為目標,黨組研究形成了總公司公司製改革方案和改製後公司章程建議方案,待批複後實施推進。
二,研究製定了鐵路局公司製改革指導意見和改製方案示範文本,今年內基本完成。
三,印發了《關於全麵推進全民所有製非運輸企業改革和重組整合的指導意見》,目前已形成總公司所屬二級非運輸企業的重組整合改革思路,正在有序組織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顯示,鐵總正在有序實施鐵路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和資產資本化。具體內容為:
一,製定《關於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的意見》,按照運輸企業、非運輸企業、混合所有製企業三個類別,推進實施混合所有製改革。
二,穩妥推進鐵路企業上市,印發了《控股合資鐵路公司開展資產專項支持證券化業務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企業上市及上市公司內部信息管理的規定》等文件,研究製定了有關企業資本運營和再融資方案,正在推進落實。
三,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推出首批吸引社會資本的示範項目,以市場化方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鐵路。
四,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企業債轉股,選擇試點項目,集中力量攻關突破後,努力擴大範圍積極推進。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此前曾公開撰文提出方案:中鐵總可重組為控股公司,全國18個鐵路局重組為區域鐵路公司,並使其成為法人實體。
對此,趙堅在近期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依舊堅持該方案設想,“中鐵總混改首先應該改革體製,即將路局拆分、重組成區域鐵路公司。”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則表示,鐵總在混改過程中,應當主張公益性和商業性分開,經營性虧損和政策性虧損分開,包括債務也要分清楚,公益性由國家來買單。此外還應建立在網運分開的基礎上,即基礎鐵路網絡和運營管理分開、鐵路局和鐵路總公司要分開。“分開以後,才能把優質的資產包裝上市。”
製定鐵路局公司製改革指導和改製方案示範文本
根據《通報》內容,鐵總將年內基本完成全民所有製企業公司製改革作為目標,並已形成總公司公司製改革方案和改製後公司章程建議方案。同時,鐵路局將進行公司製改革,指導意見和改製方案示範樣本業已製定,今年內將基本完成。總公司所屬二級非運輸企業將進行重組改革,現思路已經形成,正在有序組織實施。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鐵總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曾在今年7月19日召開公司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表示,深化鐵路改革“必須加快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完善企業內部治理體係”。其中,要加快推進鐵路重點領域改革,推進鐵路總公司本級、鐵路局和總公司所屬非運輸企業的公司製改革。
7月31日,陸東福在鐵總召開機關月度例會時繼續強調,要“加快推進鐵路企業公司製改革,按照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統籌推進總公司、鐵路局和總公司所屬非運輸企業的公司製改革,深化‘三項製度’改革,確保改革達到預期效果”。
據鐵總官網顯示,其擁有18個地方鐵路局和17家二級非運輸企業。
18個鐵路局中,除了廣州鐵路(集團)公司與青藏鐵路公司外,其餘均冠以鐵路局抬頭。17家二級非運輸企業中,包含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中國鐵道出版社、《人民鐵道》報社、中鐵銀通支付有限公司、鐵總服務中心、中國鐵路網絡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等,涵蓋鐵路投資、房地產開發、工程勘察設計、技術開發、圖書報刊出版發行、物業管理等多個領域。
此外,鐵總還擁有專業運輸公司三家,分別為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所屬事業單位三家,分別為鐵道黨校、中國鐵道博物館和鐵道站備舟橋處。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表示,從運輸角度來看,將全國鐵路局劃分為三大區域鐵路公司後,平均運距700公裏,既可以解決目前各個地方鐵路局跨麵太小無法對單一運輸行為做出承諾的問題,也讓業務重合之處變得易於操作——超出700公裏外的部分,由其中兩家協商就可以解決。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胡思繼則闡釋了鐵路局參與混改的難點,“因為鐵路是一個統一整體,客流和車輛都是全國流動的,現實中需要統一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如果合並搞地區公司,可能會降低運營效率,無形中增加很多成本。而單獨路局轉製公司,也很難真正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製。”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公司製是鐵總改革的最核心問題,尤其是如何讓基層鐵路局和下屬各企業走向真正的公司製,其中可改革的空間很大。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鐵總既然有對鐵路局進行公司製改革的意願,就要讓鐵路局改名公司。在公司性質上,他認為各鐵路局在鐵總混改過程中應都改為集團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
推進鐵路企業上市,吸引社會資本投資
《通報》對鐵路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和資產資本化做了闡釋。其中聲明將從運輸企業、非運輸企業和混合所有製企業三個類別推進,同時還將穩妥推進鐵路企業上市。
根據《通報》披露,現已印發相關文件,並研究製定了有關企業資本運營和再融資方案,正在推進落實。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顯示,鐵路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和資產資本化過程中,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示範項目以市場化方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同時,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企業債轉股,選擇試點項目,集中力量攻關突破後,努力擴大範圍積極推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鐵路專家王夢恕曾在今年1月對澎湃新聞表示,一些省級、支線、專項鐵路已經開展混改試點,方式也很多樣,鐵路混改將以試點方式推進,混改方案已經在設計,預計很快會推出。
王夢恕當時稱,“就混改方案而言,大的鐵路項目還是由國家統籌安排,這塊是不會放開的,但現在為避免重複建設,一些省級鐵路開始自己規劃,這類支線鐵路一般在100公裏左右,甚至更短,可以開展混改。一般來說,技術標準、運營還是國家說了算,鐵路建設這塊可以放開,可以讓鐵路設計院參與進來,也可以讓民資參與進來,目前多省市已經開展這方麵的混改,方式也是多樣,可以民資控股,也可以地方政府控股,還有就是一些專線完全可以由企業來修建”。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鐵總2016年年報顯示,近三年來持續實現盈利。2014年到2016年,分別實現淨利潤6.36億元、6.81億元、10.76億元。報告期內收入合計9074.48億元,較上年下降0.9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396.45億元,較上年下降34.8個百分點。
不過,鐵總資產負債率依舊較高,穩定在65%左右,從2014年到2016年分別為65.52%、65.57%和65%。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其稅前利潤為負數,扣掉所得稅後,虧損達到34.22億元,但稅後利潤卻扭虧為盈至10.76億元,與上年同期甚至上升了58個百分點。
原因或與財政補貼有關。澎湃新聞記者在中鐵總官網查詢到,2014年12月30日,《鐵路“十二五”發展規劃》予以頒布,用以規劃未來五年鐵路發展。其中,在研究落實支持政策一欄說明,對運營期間公益性運輸、非經營性虧損由財政給予必要的補貼。
因此,對於吸引社會資本的進入,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胡思繼認為,中國鐵路企業目前還多處於虧損階段,外界不會輕易進行資本投入。此外,因鐵路運輸組織管理較為複雜,鐵總在核心業務中引入非鐵路行業公司也會較為謹慎。
孫章透露,從前的鐵道部時代,還是采用財務管理的統一清算模式,即用平均收入高的鐵路局資產,去補貼收入低的,一鍋煮。現今想要引進社會資本,必須產權清晰,債務分清由誰負責,“既然要混改就應該要讓其輕裝前進,產權明晰化。”
孫章表示,鐵總可以將優質資產大量采用股份製改革,實現債券化、股份化和產權資本化,從而減輕國家負擔。
對於公益性與商業性的平衡,李錦認為,現階段這兩者還是一個矛盾點。以鐵路部門牽頭的調價為例,現階段鐵路客運票價還是比較低,調價空間很大,但其中因牽扯到公益性的問題,操作難度大。在李錦看來,該問題還需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包括相關政策的配套,讓其兼具商業性與公益性,更方便地走向市場。
(原標題:中鐵總目標年內基本完成公司製改革 正推進實施混改)
最後更新:2017-08-25 23: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