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財經資訊
16家上市公司“嚐鮮”綠色債券 首批吃螃蟹說“滋味差別不大”
2017年前後,上市公司終於開始緩步入局綠色債券市場,那麼這些第一批吃螃蟹者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隨著國家發改委、交易所、證監會接連公布綠債相關文件,綠債對於上市公司的敞口已經逐步打開。近日,高能環境(603588,SH)就宣布擬發行綠債的計劃。據不完全統計,這是第十六家試水企業。
不過,一位不願意具名的環保上市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綠債,他目前還未體會到其相對普通公司債券的優勢,綠債發揮其優勢尚需配套政策的出台。同樣獲批發行綠債的首創股份方麵則認為目前審視這一債券還為時尚早。
上市公司百億綠債“嚐鮮”
6月22日,高能環境發布了擬發行綠債的預案,擬非公開發行綠色公司債券不超過人民幣12億元用於公司綠色產業項目建設、運營、收購或償還綠色產業項目貸款。此次發行,依據的是上交所的管理辦法。
實際上,交易所並非最早給上市公司開綠債敞口的部門。發改委於2015年末就發布了綠債發行指引,而兩大交易所分別於2016年3、4月份宣布進行試點。
由於各部門打開“敞口”的時間差,第一批申請綠債的上市公司走了發改委的通道,而之後的上市公司則傾向於選擇通過交易所進行發行。
記者梳理發現,最早通過發改委通道獲批發行綠債的上市公司是格林美(002340,SZ),2016年10月收到國家發改委批複後,格林美發行了總額5億元期限7年、前五年利率為4.47%的綠債;兩個月之後,首創股份規模10億元、利率為5.5%的綠債獲得了上交所的批準。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高能環境在內,目前已經有不少於12家上市公司申請發行綠債。另外,已經有4家獲得了批複,分別是格林美、首創股份、嘉化能源和東江環保。除了格林美,其他3家都是走的交易所通道。這16家上市公司的擬發行和已發行綠債額度合計超過149億元,目前已經公布的利率最低為16格林美G1,為4.47%。
上述不願具名的環保上市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公司申請綠債的時候,交易所相關通道還沒打開,從目前看來,交易所對綠債的審批相對要透明一些,而投資者也相對多樣。”
從募集資金來看,募集資金最高的是凱迪股份,擬發行不超過30億元的綠債。從項目來看,目前已經公布用途細節的隻有三家公司,分別涉及動力電池、熱電聯產機組擴建、工業廢物處置和償還貸款、補充營運資金等內容。
發揮優勢尚需時日
按照發改委的政策,上市公司發行綠債,募集資金在項目總投資占比、債務置換、發債指標等方麵享有多重優惠。
然而上述不願具名的環保上市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綠債,他目前還未體會到其相對普通公司債券的明顯優勢:“就發改委通道來說,或許是配套政策沒有跟上,感覺一些優惠公司沒有享受得到,比如配套貸款、利率等。”
按照他的理解,利率是關鍵中的關鍵,“我們最關心的其實是利率,作為有公益性質的項目,綠債能否降低融資利率?現在看來並不明顯,因為利率仍是自由市場撮合的結果,相比普通公司債沒有明顯優勢,相比之下,銀行的貸款利率減免則顯得更為直接和實惠。”
這就牽出了配套政策的問題,以債貸置換為例,“發改委,交易所,畢竟與銀行是不同係統,要真正把債貸置換的靈活性落到實處,沒有銀監會的配套文件很難。”
但就目前來說,相關政策仍暫時處於相對模煳的狀態。以銀監會為例,相應的措施針對的是金融機構發行的綠債,這種債券與企業發行的不屬同一類別。
但也有企業對綠債還是給予了認可。走交易所通道,稍晚一步獲批發行綠債的首創股份方麵告訴記者:“此次公司債發行雖然是在市場規模緊縮、利率上行的不利時機下,發行成本仍為同期同類同檔次產品最低水平。”
同時,首創股份方麵認為,要仔細討論綠債,還需靜待時日。格林美方麵也告訴記者:“考慮到綠債在項目審批等方麵的優勢以及未來潛力,我們還會考慮繼續發綠債。”
(原標題:16家上市公司“嚐鮮”綠色債券 首批吃螃蟹說“滋味差別不大”)
最後更新:2017-06-26 06: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