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4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央行紀誌宏:要建立互金監管和準入三體係

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誌宏在首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表示,要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實施穿透式監管,貫徹落實好“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任何金融活動都要獲取準入”的基本要求,建立互聯網金融的行為監管體係、審慎監管體係和市場準入體係,引導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並以此作為衡量的標準。

會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7》(下稱“年報”)正式發布。根據年報顯示,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深入開展,監管政策陸續出台,監管與行業自律有機結合的行業管理體製逐步構建,互聯網金融風險整體水平在下降,風險案件高發頻發勢頭得到初步遏製,從業機構優勝劣汰加速,行業發展環境逐步淨化。專項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行業規範發展態勢明顯,但實現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防範和治理長效機製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在傳統金融模式和條件下,普惠金融供給難以擺脫成本高、效率低、商業可持續難度大的製約和瓶頸。

紀誌宏表示,普惠金融的受眾方多數是金融素養相對較低,損失承受能力相對有限的人群。如何保護這類人群,免受信息不對稱以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的侵害,這些問題需要在創新中尋求解決之道。

他認為,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數字金融組織體係和產品體係,支持傳統金融和新興金融互學互鑒、相互發展。傳統金融實力強、網點多,管控風險經驗豐富。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創新意識足、組織靈活性高、觸達客戶的能力和精準營銷能力都比較強,通過加強協作與互補,逐步豐富及完善普惠金融市場的組織體係和產品體係,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提供支付、信貸、理財等多層次、全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在快速發展中積累了一定程度的風險,也有一些機構假借普惠金融的名義,依靠技術手段從事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紀誌宏表示,要借鑒國際發展數字金融的良好實踐,總結我國互聯網金融治理的經驗,構建適應數字普惠金融特征的政策體係和監管製度。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其喧囂之勢堪比當年的“鬱金香泡沫”,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年報提出,在經濟金融環境複雜多變、互聯網金融加快清理整頓的背景下,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麵臨經營風險、合規轉型風險、風險處置次生風險等三大主要風險,在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監管體製完善、法律製度體係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麵還存在一定挑戰。

為防範化解相關風險,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人民銀行與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紀誌宏指出,互聯網金融無序發展、創新跑偏,風險不斷上升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製,市場競爭環境逐步淨化,一些互聯網金融業態正在有序調整,逐步規範。下一步,專項整治工作將深入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以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完善法律法規框架,創新監管方法,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實施穿透式監管,貫徹落實好“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任何金融活動都要獲取準入”的基本要求,建立互聯網金融的行為監管體係、審慎監管體係和市場準入體係,引導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並以此作為衡量的標準。

(原標題:央行紀誌宏:要建立互金監管和準入三體係)

最後更新:2017-10-29 23:18:36

  上一篇:go 稀土上市企業前三季度喜憂參半 業績飄紅產品卻開始跌價
  下一篇:go 新三板PE整改細化方案出台 兩周內不達標或遭強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