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1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費改稅”摸底倒計時 多部門協作機製開啟

距離環境保護稅(以下簡稱“環保稅”)正式開征還有最後3個月,多地的準備工作也進入衝刺階段。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目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環保部正在進行稅源摸底,加大企業排查力度,為環保稅的順利開展做各項準備工作。

作為替代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汙收費製度 ,此次“費改稅”涉及500多萬戶各類企業。數據顯示,2003年~2015年間,這些需繳納排汙費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累計繳納排汙費2115.99億元 .

多部門協作寓禁於征

《環境保護稅法》於2016年12月25日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這也是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

9月22日,北京市地方稅務局公布了北京地區繳納排汙費的企業情況。根據通報內容,北京市地方稅務局已對涉及繳納排汙費的企業6395戶繳費人信息進行逐一核實和摸底調查,並選取200戶具有代表性的排汙企業試填環境保護稅表證單書,擴大稅源戶信息核查範圍。

9月27日,重慶市地稅局與市環保局簽署《環境保護稅征管協作機製備忘錄》,建立協作機製。

按照立法原則,環保稅是“稅負平移”,從排汙費“平移”到環保稅,征收對象等都與現行排汙費保持一致,征收對象為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噪聲。

在征收標準上,環保稅以現行排汙費收費標準為基礎來設置稅額標準。例如,大氣汙染物稅額為每汙染當量1.2元~12元;水汙染物稅額為每汙染當量1.4元~14元;煤矸石汙染物稅額為每噸5元;危險廢物稅額為每噸1000元;噪聲按超標分貝數,如果工業噪聲超標1~3分貝,將對企業每月征收350元;若噪聲超標4~6分貝,則每月征收700元;若噪聲超標16分貝以上,則每月征收11200元。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在新聞通報會上表示,現行的財政體製,排汙費是實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考慮到地方政府承擔主要汙染治理責任,以後擬將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為地方收入,中央不再參與分成。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5年非稅收入中的排汙費征收額為173億元,這部分資金明確了專款專用的用途,絕大部分由地方用於汙染治理。

根據中央財經大學的估算,由“費改稅”,每年環保稅的征收規模或達到500億元。不過,環保稅屬於調節稅,根據減排幅度增加一檔稅收減免的規定,即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汙染物或者水汙染物的濃度值低於規定標準30%的,減按75%征收環境保護稅。

“將排汙費改為環境保護稅,隨之而來的是收入性質的轉變和稅務機關的介入,使征管具有了強製性,倒逼企業進行改革。”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表示,實現企業多排汙多交稅,少排汙則能享受稅收減免的原則,對降低企業的排汙能力進行了約束。

從“費改稅”,征管模式從原來行政收費轉化為強製性稅收的過程中,征收職能劃歸稅務部門,環保部門則不再直接和納稅人產生關係,轉而提供稅基數據。這使得部門協作成為是否能夠順利推進環保稅落實的關鍵。

今年 6月底,稅務總局和環保部簽署了《環境保護稅征管協作機製備忘錄》,建立了征管協作機製。7月下旬,財政、稅務、環保三部門完成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公開征求意見。

企業“環保”成本有增有減

“接下來要麵臨搬廠的計劃,主要是不符合環保部門要求的排放標準,以前收取排汙費的時候雖然費用多交,但是還可以生產,目前產品檢測又不符合環保標準,下一步隻能搬離。”9月27日,北京一家包裝印刷行業的負責人張明向記者坦言。

這是記者調研中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一位稅務係統人士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在現實中其實挺多,主要以前排汙費在征管過程中存在征收力度不足的情況,企業與征收部門協商繳費的現象比較多。“有些因為征收標準比較低,導致企業寧願交費也不願意治汙。”

稅代替費賦予更強的執法剛性,但是“費改稅”之後,並不意味著企業成本的絕對上升。一方麵對於積極減排的企業有稅收減免政策,另一方麵,相應的激勵企業積極完善減排能力的措施也在同步出台。

《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17年版)》(以下簡稱《目錄》)也在9月正式印發。這版目錄由財政部、環保部等五部門以聯合下發通知的形式頒布。此次發布的新一版目錄包括6大類24項,涵蓋了揮發性有機物、土壤、噪聲、固廢(餐廚垃圾、電子廢物、蓄電池)等新領域。基本實現了環境治理領域“全覆蓋”。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環保專用設備的,可以按照設備投資額的10%,抵免應繳企業所得稅的稅額。《目錄》的更新意味著更多的企業能夠在更新設備治理汙染的過程中,享受到稅費的減免。

例如此次新列入的揮發性有機物領域。10月1日起,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開征揮發性有機物排汙費,按照誰汙染誰付費的原則,開始對石油化工行業和包裝印刷行業征收揮發性有機物排汙費。

這是繼北京、上海、河南等省、市、自治區後的第20 個頒布征收揮發性有機物排汙費征收辦法的省份,也是目前西北五省中第一個出台征收揮發性有機物的省份。按照《目錄》,該區域企業新采購相應的治理設備將享受減稅的激勵。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即將開征環境保護稅,預計企業負擔應該基本保持穩定,但具體影響程度仍需等環保稅征收條例出台才好判斷,企業也在積極關注和測算中。

相比稅收規模的增加,環保稅最大的挑戰在於征管,汙染物排放測量有複雜測定技術和整套標準,稅務部門要和環保部門就技術依據、稅基確定等進行溝通。

楊誌勇認為,環境保護稅采取“企業申報、稅務征收,環保協作、信息共享”的征管模式,促進了排汙收費順利向環境保護稅過渡。

(原標題:“費改稅”摸底倒計時 多部門協作機製開啟)

最後更新:2017-10-08 06:48:03

  上一篇:go 國藥一致引入戰略投資者 欲擴張零售業務
  下一篇:go 調控政策不斷加碼 打擊個別違規行為:“金九銀十”佛山樓市持續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