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03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應對霧霾未止步 環保督查再加碼

霧霾再度來襲。1月11日,北京市宣布2018年1月13日0時至1月15日24時啟動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措施。這是2018年北京市第一次發布空氣重汙染預警。

按照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判,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預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月12日至17日可能將出現區域重汙染天氣過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嚴重汙染。

為了應對本次重汙染天氣,環保部對各大氣強化督查、巡查組發出了應對重汙染天氣督查巡查2018年第1號令。

剛剛過去的2017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大氣十條”這個最後達成的任務目標。

不過,大氣汙染治理遠遠沒有結束。為了打贏2017~2018年采暖季的“藍天保衛戰”,按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仍在繼續。而環保部的督查發現,仍然有企業不斷違法違規排放汙染。

重汙染天氣加碼督查巡查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市、天津市已經發布橙色預警,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均已經要求重點區域、傳輸通道城市發布橙色預警。

環保部通報稱,預計1月13日至15日,京津冀中南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地區將出現重度汙染。其中15日,區域汙染程度最重,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邢台、邯鄲、臨汾、德州、鄭州等城市PM2.5小時濃度峰值可能達到甚至超過250微克/立方米;16日,部分城市汙染形勢將有所緩解;17日,空氣質量將再次轉差;18日開始,汙染過程將逐步緩解。

為了應對重汙染天氣,環保部對各大氣強化督查、巡查組發出了應對重汙染天氣督查巡查2018年第1號令。

“此次重汙染天氣應對期間駐守在‘2+26’城市的28個強化督查組和102個巡查組將共同協作,重點對‘2+26’城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啟動情況及相關企業單位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現場檢查。”環保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介紹,強化督查組、巡查組將根據各地新修訂的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重點督查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強化督查巡查辦公室將實時調度各組檢查情況,每天通報督查情況及發現問題;切實督促各地人民政府和相關企業單位嚴格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中要求的停限產措施。

根據橙色預警應急措施要求,北京市將在實施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基礎上,國Ⅰ和國Ⅱ排放標準輕型汽油車(含駕校教練車),建築垃圾、渣土、砂石運輸車輛禁止上路行駛;在常規作業基礎上,對重點道路每日增加1次及以上清掃保潔作業;停止室外建築工地噴塗粉刷、建築拆除等施工作業;列入橙色預警期間工業企業停產限產名單企業實施停產限產措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露天燒烤;建議中小學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提醒民眾做好健康防護。

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將采取Ⅱ級應急響應,依據各地的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對一些重點行業和企業,如金屬加工業、塗料製造業、家具製造業、玻璃製造業、鑄造行業等,輪流停產、停涉氣工序,落實減排措施。

環保部有關人士同時表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和“2+26”城市駐點專家組將持續開展重汙染成因分析工作,並為地方“一廠一策”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提供技術指導。

攻堅行動“保衛藍天”

雖然2017年《大氣十條》收官之年已經完滿結束,但是霧霾並沒有徹底“敗走”。

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和環保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測,2018年1~2月,我國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較高,汙染物擴散條件轉差。京津冀和長三角大氣汙染擴散條件偏差,珠三角偏好。京津冀大氣重汙染日數接近3年平均,長三角大氣重汙染日數較近3年平均偏多,珠三角偏少。其中,1月下旬至2月上旬冷空氣偏弱,大氣汙染天氣過程較多。

每年的采暖季都是霧霾多發的時段。為了應對秋冬季節空氣質量改善緩慢、重汙染天氣高發的情況,2017年8月,多部委聯合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攻堅行動方案》)。

《攻堅行動方案》和6個配套文件主要是圍繞督查巡查、量化問責、信息公開等部署工作。

按照這6個配套文件,環保部在2017年9月1日到2018年3月29日,開展15個輪次的強化督查、8輪次的巡查,並在此基礎上,選擇10個左右問題最為突出市(區)開展機動式、點穴式的專項督查。

據環保部每日發布的強化督查通報,僅僅2018年1月5日~8日,28個督查組共檢查了2678家企業(單位),發現103家企業(單位)存在涉氣環境問題,主要包括治汙設施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汙,燃煤小鍋爐淘汰未完成改造、未安裝治汙設施和工業企業未落實無組織排放整治要求,不執行錯峰生產,不響應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城鄉散煤治理、加油站專項整治和施工工地揚塵、涉氣“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等。

這103家企業(單位)中,2家企業未按規定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3家企業沒有完全執行錯峰生產的要求,如河北省邢台市巨鹿縣飛達橡膠有限公司、巨鹿縣寧峰橡膠製品廠、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瑞華五金工具廠。

自2017年4月7日開始京津冀地區大氣汙染強化督查以來,這些問題從未禁絕。

而秋冬以來加碼的督查、巡查更加嚴格。據環保部環監局局長田為勇介紹,攻堅行動的督查調集了5600人執行現場督查工作。《攻堅行動方案》將督查內容明確到12個方麵、233項任務,主要包括工業企業穩定排放、“散亂汙”企業和燃煤小鍋爐淘汰改造、錯峰生產和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

在前所未有的強化督查和對領導幹部的“量化問責”壓力下,2017年第四季度《攻堅行動方案》完成的效果超出目標。

環保部發布的《關於通報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2017年10~12月環境空氣質量有關情況的函》顯示,2017年10~12月,“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範圍為49~97微克/立方米,平均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3%,均達到了改善10%~25%的目標。平均濃度較低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市;平均濃度較高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邯鄲、石家莊和邢台市。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為石家莊、北京和廊坊市,分別下降54.8%、53.8%和45.5%。

(原標題:應對霧霾未止步 環保督查再加碼)

最後更新:2018-01-14 01:33:43

  上一篇:go 下周看點:2017年報披露拉開帷幕
  下一篇:go 標的未竣工且質押 銀江股份購買大股東房產遭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