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美食
炒菜油太多血管堵99% 教你炒菜少油的7個技巧
很多人都喜歡吃餐館裏的菜,為什麼呢?因為廚師炒菜一般都比較多油,這樣炒出來的菜會特別好吃。可是你知道嗎?炒菜如果放太多油,會嚴重危害健康,造成血管堵塞。
炒菜油太多血管堵了99%
據報道,70多歲的王老漢近一個月來雙腿乏力,走50米就腿疼,走不動路。到醫院檢查,醫生都大吃一驚:王老漢全身多處血管嚴重病變,頸動脈、腎動脈、髂動脈、腿動脈等主要血管均出現重度狹窄甚至閉塞,最嚴重的地方達到99%阻塞。而最終發現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吃得過油!
的確,油吃多了對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大的誘發作用。而這些過多膽固醇和脂肪酸會附著沉積在血管上,造成動脈硬化,最終還會形成血栓。血栓一旦阻塞心血管,結果就是腦中風。
炒菜過量用油的其他危害
炒菜油太多除了會造成血管擁堵外,還會導致高血壓、肥胖等問題。
肥胖、高血壓
油最大的特點就是油脂高,大量食用會讓人的身體發胖繼而誘發各種疾病,1克即可產生9千卡的熱量。一胖百病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冠心病和腦梗塞等富貴病就會隨之而來。
誘發多種癌症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甚至建議食品生產商在食品標簽上說明:飲食中脂肪總量低可減少罹患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
炒菜少油的7個技巧
既然吃油太多這麼多危害,那麼應該如何改掉炒菜多油的壞習慣?別急,下麵就為大家介紹了一些炒菜少油的小方法,幫您有效控製烹調中脂肪攝入量。
改變烹調方法
“少油少鹽”一向被認為是健康飲食的標準,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天的食油攝入量為25~30克。因此,除了炒菜時要少放油外,改變烹調方法是人體減少食油攝入量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可以把炒、煎等高油的烹調方式改變成煮、蒸、拌等少油的烹調方式。這是因為,如果食油放入太少,食物炒著就不好吃,還不如用煮、蒸、拌等烹調方式。而即便炒菜少放油,如果每餐的每個菜都是炒的,那麼油脂的量就很難控製在合理範圍之內,所以,每餐最好隻安排一個炒菜,其他的菜則以煮、蒸、拌的方法烹調,如此搭配之後,則可以滿足少油少鹽的飲食要求。
炒菜先焯後炒
炒菜前,先將食物在鍋中焯一下,也可減少油的量。肉類先焯可以減少其中的脂肪;而不易熟或易吸油的食材先用水焯,再放其他食材同煮或煎炒,在減少炒菜時間的同時,還可減少湯汁或油脂吸入。
此外,炒菜時可先在鍋裏倒少量油,加熱後倒入蔬菜翻炒三四遍,大約十幾秒後,沿炙熱的炒鍋邊加一點水,燜上幾秒鍾,這樣也可少放油。
用平底鍋炒菜
除了炒菜過程中的一些小方法外,用正確的鍋炒菜也是少放油的一個小竅門。據徐臻榮介紹,用平底鍋炒菜可減少用油量。這是因為,圓底炒鍋由於鍋體受熱不均,極易產生焦煳、粘鍋的現象,為防止粘鍋,人們往往會大量用油;而平底鍋受熱均勻,油入鍋後稍微掂一掂鍋,就可以鋪滿整個鍋,使每滴油都用得恰到好處。
涼拌菜後放油
涼拌菜最後放一勺香油或橄欖油,然後馬上食用。這樣油的香氣可以有效散發出來,食物還沒有來得及吸收油脂,這樣吃涼拌菜攝入的油脂自然也就少了。
肉煮七成再炒
把肉煮到七成熟再切片炒,這樣就不必為炒肉單獨放一次油。炒菜時等到其他原料半熟時,再把肉片扔下去,不用額外加入脂肪,一樣很香,不影響味道。同時,肉裏麵的油在煮的時候又出來一部分,肉裏麵的脂肪總量也減少了。
用烤代替煎炸
用於煎炸的食材,也可以用烤箱烤或不粘鍋烤熟食用。如超市出售的那種速凍調味肉塊、肉排、雞米花等,通常都建議回家後再油炸一次,其實用烤製的方法同樣美味。把它放在烤箱裏兩麵烤一下,香脆可口,而且脂肪含量能從油炸後的22%下降到8%以下。
少油多調味料
調味的時候,不能僅僅依靠油來得到香味,可以多用一些濃味的調料,比如製作蘸汁的時候放些蔥、薑、蒜、辣椒碎和芥末油,蒸燉肉類時放點香菇、蘑菇增鮮,烤箱烤魚時放點孜然、小茴香、花椒粉,即便少放一半油,味道也會很香。
(本文來源於家庭醫生在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更新:2017-10-08 06: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