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1 返回首頁    go 外匯


共享經濟的意外?雨傘共享遭遇30萬把去向無蹤

摘要

中國善於也敢於啟用最新最棒的金融創新手段,國內共享經濟概念爆棚。

  7月11日,鳳凰國際iMarkets編譯自Zerohedge,中國善於也敢於啟用最新最棒的金融創新手段,國內共享經濟概念爆棚,但這次視乎玩過了。

  有一家叫“Sharing E Umbrella”e傘“共享雨傘的創新企業,在共享單車的勝利唿聲之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失敗。

  該該共享雨傘公司於今年4月啟動,在中國11個城市(其中包括上海和廣州),提供了30萬把可供掃碼使用的共享雨傘,投資額達1000萬元。使用者隻需通過手機掃碼支出19元定金就可以將雨傘借走,並且每半小時使用費用為0.5元。

  據南方早報報道,該創新公司CEO 趙書平曾表達過,雨傘共享的創意主要來自共享單車在全國各地的盛行,使其誕生了萬物共享的理念。

  當然,事實表明,雨傘這物件還得區別對待。在雨傘提供區旁邊開店的店主告訴記者:“投放了沒幾天就全部都不見了,全被拿回家了。”

新聞配圖

  類似外國企業例如Uber,Airbnb已經將閑置的汽車和房子資源共享經濟建立起一定規模,而與之競爭的中國企業滴滴打車,途家等企業甚至經營得更好。

  隨著移動端支付以及掃碼支付的技術支持,中國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支付租到任何包裹籃球、汽車在內的需求。這的確吸引了很多創業公司躋身這一科技領域,尤其是在大城市提供共享服務。

  “Sharing E Umbrella一開始是在地鐵、公交車站等地方提供雨傘,但是很快發現,用戶償還至原地是個大問題。”趙書平表示,汽車可以停在任何一處,而雨傘則必須專門掛在可以掛的地方。

  而另外一個最主要的不同是,處於安全考慮,很多用戶會把雨傘放在家裏認為是最安全的,這樣也方便自己任期使用。對於公司來說,這些未被支付,租借出去的雨傘大範圍“有去無回”。

  雨傘公司CEO表示,每把雨傘的製作成本是60元,在現在不能收回的情況下,趙書平表示,公司不會放棄,年底前將繼續向市場投放雨傘三千萬(30000000)把。

  那麼公司亟待要解決的問題就變為,公司如果能提高或者促使用戶將雨傘返還。此外對於一個靠下雨天才能有適當穩定收入的創新企業盈利著實也充滿挑戰。

  中國大部分地方為夏天雨水多,旱季營收的比例較小。還有一個負麵考慮是對於經常下雨的地區,人們會傾向於自己帶傘而不是買或者租借。

  但傘共享並不是唯一一家受共享經濟煎熬的創新行業。6月份有報道重慶一家共享單車企業破產。

  也許這家傘企業剛誕生就已麵臨死亡的境地,但是對於一個擁有30萬億存款的經濟體,或許在等待下一個極棒的金融合作理念。

  具體遺失數據:

  30000把共享雨傘在南昌,不見蹤跡

  6月15日,南昌市八一大道、北京西路等繁華地段的公交站台和地鐵站點出現了一批共享雨傘,總計3萬把。

  50000把共享雨傘在杭州隻掛了一天,就全部消失

  100把共享雨傘迷失在上海街頭

  當記者對其提及相關情況後,該企業一名陸姓負責人表示:“ 不會吧?應該是全部被用戶借走了,”這名負責人說道。

(原標題:共享經濟的“意外”?雨傘共享遭遇30萬把傘去向無蹤)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7-11 15:14:42

  上一篇:go 高盛:瑞郎靠邊站 日元才是真正的避險貨幣之王
  下一篇:go 分析師:油價將在夏季誘多 秋季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