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
外匯
駐雲科技首席架構師肖凱:要融合雲,不要混合雲
混合雲是當前企業雲化的主流思路,但反對者認為,混合雲並不能反映中國雲計算市場的實際需求。駐雲科技COO兼首席架構師肖凱表示,目前多個公有雲混合的需求並不明顯,企業關注的其實是公有雲和內部部署IT集成的“融合雲”。
肖凱日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給出了他對企業業務遷移到雲服務的建議,並介紹了駐雲科技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設計理念。他表示,雲計算的未來是公有雲,私有雲一定沒有前途,但目前確實存在一些因素導致中國企業不可能直接完全遷移到公有雲上,所以用戶對所有的IT資源是需要一個統一的資源管理平台的。
要融合雲,不要混合雲
私有雲沒有前途的判斷,與當前互聯網創業公司的選擇一致,傳統企業的步伐相對要緩慢,但麵對“互聯網+”的形勢,上雲的需求仍然迫切。例如,保險公司要開展在線銷售產品,做一些秒殺的活動,傳統數據中心的帶寬、彈性、並發能力就很難支持這類新業務,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公有雲來做。不過,肖凱並不否認現階段本地IT存在的必要性,隻是表明:1.對於一些安全方麵的顧慮,企業其實可以通過現在很多公有雲服務商都提供的VPC方案來解決;2.本地IT不一定就是私有雲,可能就是一些虛擬機,甚至是一些物理服務器。
不過,對於混合雲,肖凱表示,從和很多客戶的溝通中發現,同時使用多個公有雲的需求非常小。究其原因,目前國內的公有雲技術上、資源上差別很大,還很難做到“混合”。所以,隻有當所選擇的服務商沒有提供客戶所需的某項功能,或者這項功能有限製的時候,客戶才會選擇第二家公有雲作為補充。而將來服務商之間的技術和產品差別不大的時候,這種需求就會有變化——保留可以遷移的權利,主要是對抗廠商鎖定的可能性。但從目前雲的成熟度來說,數據的交互,係統的切換都還很不方便,所以做多個公有雲的混合,實際的意義並不大。
公有雲和企業自有IT資源之間的交互障礙則沒有不同公有雲之間的障礙那麼大,或者說,即便有障礙,這也是從傳統架構轉型到雲架構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的交互,就是業務本身的需求,甚至同一個項目,也會同時有公有雲上的資源和內部的資源。
這就是說,並不是內部係統和公有雲能夠“混合”並存就可以了,而是把原有的IT環境融合到公有雲係統上,實現資源的統籌規劃、統一管理和配置,也就是“融合雲”。此時,通過用戶原本習慣使用的管理係統,如vSphere,或者通過阿裏雲、AWS的管理控製台,都沒有辦法很好地實現。
所以,肖凱認為,“混合雲”的概念,很大程度上隻是傳統硬件提供商和軟件提供商出於推銷傳統產品/解決方案的目的提出的。用戶真正需要的,還是融合雲。
架構雲2.0
駐雲科技的定位,是在公有雲和私有IT資源(私有雲資源,或者僅僅是虛擬化、硬件資源)之上做統一管理和解決方案,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形式是產品+服務。駐雲科技目前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公有雲API封裝,形成一個可視化的平台,降低用戶設計和使用公有雲產品組件自身雲係統的難度。產品上,以前的架構雲1.0,隻是一個很好看的Portal,提供簡單的可視化功能,支持拖曳。而新發布的架構雲2.0,是一個真正要實現資源統一管理的雲架構拓撲工具,主要特性包括:可視化設計、精細化配置、數據導出、架構模板和智能計價。這些功能,對於不夠了解雲API的企業是必需品。
目前,架構雲2.0在公有雲方麵支持阿裏雲,私有雲則支持主流的VMware、OpenStack,預計未來還可以管理物理資源、容器。從願景來說,駐雲科技希望能夠橫跨所有的公有雲。肖凱表示,底層IaaS的選擇權在於客戶,而不在於駐雲科技,對於不同的底層IaaS,駐雲科技都要支持。
不過,從現階段來看,他認為,這並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從國內來看,雲計算剛剛興起沒有多久,目前阿裏雲做得最好,其API最成熟(當然也還有很多API還沒有開放或者還沒成熟),同時也是駐雲科技最熟悉的(駐雲科技的前身就是阿裏雲的用戶,踩過很多坑);AWS固然比較成熟,在中國市場卻是推進緩慢;至於其他的創業公司,駐雲科技正在考察和商談。
肖凱強調,架構雲不是要取代控製台,而是要站在企業角度管理雲資源的平台,提供資源管理、審計、自動化部署等能力,通過插件模式的部署,讓客戶能夠集成現有的東西。
他介紹,國內Excel定義數據中心很普遍,一些公司開發的係統,僅僅是對資源的展示和聚合,沒辦法追蹤,可能日誌都找不到。架構雲2.0以項目組織的形式,可以把阿裏雲在北京、杭州的資源,跟進項目組做基於權限和決策的管理,監控、審計的功能,都是官方推出的插件。架構雲2.0支持堡壘機,通過堡壘機登錄,操作人員所有的操作都會被記錄下來,可以隨時發現錯誤,並通過playback功能回退。
技術服務
除了產品方麵,肖凱認為,企業轉到雲架構還需要一些技術支持:
架構設計和谘詢。設計吻合“融合雲”理念的硬件架構和軟件架構方案,以及軟件改造方案,包括係統遷移、數據遷移等,或者架構優化方案,支持企業在雲上能夠自由擴展,遷移到對象存儲等。駐雲科技在這方麵投入10+位工程師。
運維服務。7*24小時的服務,對於客戶不清楚新技術,如MongoDB的具體使用,幫他梳理係統架構、運維架構。主要通過自動化運維工具+專業技術團隊支持來做。駐雲科技運維服務團隊目前大約30人,麵向全國服務,預計下半年會擴張到60人。
而對於目前比較火的APM工具,肖凱認為,APM隻是解決監控問題,但是故障處理是APM沒辦法解決的,還需要靠人來處理。所以,雲的運維還是有一個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雲計算培訓認證。企業上雲需求巨大,雲技術人員卻有缺口。駐雲科技目前主要做阿裏雲、微軟Azure的培訓認證,UCloud的合作也正在談,目前采用線下授課的模式,未來會走到網上。
發展的挑戰
談到發展的挑戰,肖凱表示,目前的挑戰主要是客戶的認知。在競爭對手方麵,他表示,在不同環節駐雲科技都有一些同行,但目前業界還缺乏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的玩家。例如,有一些友商,隻做AWS的可視化。
最後更新:2017-04-01 13: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