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52 返回首頁    go gooseeker集搜客


Uber:顛覆行業的“大數據”公司

商業模式

Uber,是一款打車軟件,2015年才剛過半,Uber便覆蓋了58個國家、311個城市。

Uber的拚車服務,是通過對車輛的共享,搭建用戶之間進行出行服務使用權交易的平台,是對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應用的經典案例。 共享經濟,刷新了大眾對“所有權”的認識,開始重視物品的“使用權”,與他人共享商品或服務,節省了資源、時間和空間,甚至能夠從中獲益。 另外,Uber極大地激活了車輛的閑置資源,司機不用專職,可以通過分時就業賺取外快,在工作和生活中平衡。當然,Uber所提供的服務不僅僅體現在拚車和專車服務方麵,它的觸須還伸展到搬家、快餐配送、代購服務等方麵。

以上所說的“共享經濟 + 激活閑置資源”是Uber的商業模式應用,Uber擁有的關於用戶的數據資源則是其完善服務的根本,支撐服務的來源。

擁有資源

盤點Uber所擁有的資源:

  • 用戶的位置信息
  1. 用戶的住所
  2. 用戶的工作地點
  3. 用戶經常用餐的地點
  4. 用戶常去的娛樂場所

……

  • 用戶的個人私密信息(郵箱、支付寶賬號等)
  • 大量司機和他們的車輛
  • 對城市交通狀況的了解

大數據應用

以下列舉Uber通過大數據來完善服務和創新服務的三個案例:

1. “中心調度 + 按需分配”,通過精密的算法和後台數據進行“平台派車”,讓離你最近的車在5分鍾之內到達你唿叫所在地,提高用戶體驗。

2. 動態定價策略——符合經濟供求的溢價算法。動態定價策略應用於任何用車高峰時段,在高峰時段車輛供不應求,Uber通過調整這個時段的價格來影響供求以達到平衡。

用戶的等待時間有上升的趨勢時,便會促發該定價算法,動態定價策略能夠最大化用戶利益和最優化市場資源的配置。

2012年初,波士頓Uber研究組發現,周五至周六淩晨出現車輛“供需不平衡”的現象,深究其原因發現這個時段大部分司機都“下班”了,而剛剛結束party的用戶則準備打車回家,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未滿足需求”。 Uber提高價格後,Uber供應量提高了70%~80%,解決了三分之二的未滿足需求。

與酒店不同的是,酒店的供給是剛性的,無法因為節假日時住房需求增加而額外造出幾個房子來,因為司機的供給彈性大,所以Uber通過此策略大大解決了供需問題。

3. 銷售數據獲取收益。使用它們了解有關你我的大量信息打造新的服務,並將這些數據賣給其他公司獲取收益。

Uber將數據出售給喜達屋,若顧客允許將自己的賬戶關聯至喜達屋優先顧客(喜達屋將分享優步擁有的有關用戶的出行信息),顧客則可以在使用Uber的同時獲得喜達屋積分。

想象一個場景,一名住宅在深圳但每月要出差去美國的商務人士,他的出行是由優步代步,通過他在Uber的出行信息,優步將知道他什麼時候到達寶安國際機場,又是什麼時候從美國機場出發前往什麼酒店。 假設這名白領也是喜達屋優先會員,喜達屋營銷人員將會對該用戶實施一係列的營銷計劃,以使他在酒店上選擇喜達屋酒店。

這是一個“喜達屋通過獲取用戶出行信息,將優步用戶轉化成自己用戶”的經典案例。

借鑒參考

  1. 共享經濟是關於物品或服務使用權的交易,“物品+服務”的共享使得共享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從而更快速在普通用戶中擴散開來。類似的還有Airbnb(把自家的臥室共享出來),Eatwith、回家吃飯和我有飯等(餐桌的共享),超市代購、上門家政和送餐等(人力的共享,Instacart被稱為“能為你購物的‘uber’”,國內類似的有社區001、愛鮮蜂等)。
  2. 建立信任體係,人與人不需要完全相信對方,隻需依賴一個中間係統就能保障個人的利益。Uber便是這個中間平台,它通過將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聯係來保障雙方利益。
  3. 提升效率,“中心調度 + 按需分配”,依據距離等因素算出一個效率最優解直接派單,Uber所提供的服務的共通點就是“快”,這是Uber服務的優勢。

資料收集和案例來源

  1. 打車鼻祖Uber:共享經濟+大數據
  2. 優步向大數據公司的方向邁進
  3. Uber憑什麼可以變成像穀歌這樣的大數據公司?
  4. Uber 動態定價中蘊含的算法
  5. Uber和它的複製者們告訴你:如何再造一個Uber?

若有疑問可以或集搜客網絡爬蟲

最後更新:2017-01-09 14:08:05

  上一篇:go 網絡新聞輿情分析係列之熱點話題
  下一篇:go 怎樣打造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