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33 返回首頁    go 股票


A股劉士餘:首次亮相我給99分 少1分是怕他驕傲

【導讀】劉士餘的發言全程無尿點,自然幽默,坦白真誠。實錄在最後。

今日(12日)16:15,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出席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

很多人在等待記者會直播時都在說這樣一句話:劉士餘要露麵了。

的確,由於本次是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上任之後首度在記者會上麵對媒體發聲,因此他的表態引發了媒體更多關注。

基金君搬著小板凳在電視機前全程聽完,一個感覺就是表現最佳的就是劉主席。看完直播的人感覺就會更真切,更明白本質,就好像上市公司調研一樣,為啥要親自直接跟高管接觸聊一聊,因為那會更真切,關鍵的東西往往從那裏能感受出來。

連新浪證券跟騰訊財經的官微都花癡了起來,已然成為了我大A股的第一男神!

所有發言人中唯一係紅領帶。劉主席對A股才是真愛,果然我證監會老大。

截圖

受命敏感危難時刻,上任僅22天,首次麵對舉世矚目的記者會,自然幽默,坦白真誠,給人留下好印象。

“3月8日有一個傳說,說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希望大家都買股票,不要賣股票,我仔細回想了一下,那天我在香港團說,我不能建議大家買股票,但更不能建議大家賣股票。”劉士餘笑著稱自己“鄉音難改”,“今天會更加準確地發音,更輕鬆高興回答大家問題。”

基本市場預期的問題,劉主席都給出了最實在的回答。劉主席明確表示注冊製必須要搞,但必須依法做好技術準備工作,不能單兵突進,注冊製延後成定局也明確表示證金公司不會退出。

總體看劉士餘場麵上有自信,能hold得住節奏,眼神也敢和觀眾交流,還不時說兩句有些拉風的話,什麼此事古難全,體會中小投資者掙錢不易,這種風格在幹部中並不多見,大多都是語言枯澀難嚼,照本宣科。

劉士餘:資本的本能是逐利的,資本市場的靈魂在於競爭,競爭就必然有美麗和殘酷兩種格局,“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作為資本市場的參與者,都必須以平常的心態麵對這種現實。

證監會主席作為直接麵對股民的崗位,需要能和市場對話,能和股民對話,能管理市場情緒,而不是躲起來。劉主席回顧了自己當時股災期間作為農行時的切實體會,那體會跟股民是相似的。

劉士餘:我當時也焦慮,為什麼?我在關注農行的股價,關注農行的股價涉及到兩個方麵,一個是投資,我對我的股東要有回報,農行是大盤權重股,它一跌影響股指,證監會就得問責我啊。我還擔心我的客戶,也擔心我的資產質量。深知老百姓掙錢不容易,在市場流動性枯竭、大麵積恐慌的情況下,不果斷出手還得了?!

劉主席對熔斷機製的回答還是不錯的,比較客觀,而且對前任也很公平。

劉士餘:應當說,當初研究論證實施熔斷機製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動,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是這個製度推出以後,客觀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製度運行的結果和推出這項製度的初衷基本背離了,實施的時候可能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主體結構考慮欠周。我們的市場是以中小投資者為主體的,所以今後我們資本市場的製度安排重構要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經驗,但是每一項改革必須牢牢地立足中國國情。單從投資者結構角度來講,我們是中小投資者占絕對主體的市場體係,這一點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很不一樣。

未來幾年,可以預見,我們的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未來幾年我們也不具備推行熔斷機製的基本條件

劉士餘在今天的亮相中還嗬護市場跟股民。

1、談注冊製:注冊製改革配套完成需要相當長時間。(意思就是注冊製要搞,但不是現在,等時機成熟,給注冊製判了無期)

2、評救市:國家果斷出手,今後市場失靈仍會果斷出手(市場如果失控,國家會繼續出手。這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讓政府發揮更好作用的目標。

3、談中證金退出:劉士餘表示,“坦率第說,我還沒考慮這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談中證金退出,為時尚早。(中證金較長時間不退出是非常正確的,這是第一次做出的明確表態,對於穩定市場預期鼓舞投資人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是個好消息。

4、劉士餘:去年A股確實經曆了一場罕見的異常波動,投資者損失慘重,感覺擔子很重。到任後做過專門分析。泡沫怎麼吹起來的,就得怎麼擠出去。保護好中小資本者的權益,才能促進市場發展。今後市場失靈時,仍然應當果斷出手。

總體來說,劉主席係著特別的紅色領帶,幽默和風趣讓人印象深刻。基本市場預期的問題,劉主席都給出了最積極的回答。劉主席明確表示注冊製必須要搞,但必須依法做好技術準備工作,不能單兵突進,注冊製延後成定局也明確表示證金公司不會退出。

究竟給劉主席打幾分呢?有個朋友這麼回答:看看一年後股票賬戶還剩下多少再說。

以下是劉主席的發布會實錄。(不過還是建議大家有空可以看看視頻)

劉士餘: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同大家一起見麵。借此機會,我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對中國證監會工作的關心和關注。我到證監會上任22天了,還沒滿月,但我深感責任重大,而且越來越重。我一直奉行少說多做的理念,但資本市場是要求公正、公開、透明的,所以作為證監會主席,該說還得說。

大家可能都記得3月8號那一天有一個傳說,說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希望大家都買股票、希望大家都不要賣股票。我仔細回想了一下,那天我在香港團是說,作為證監會主席,我不能建議大家買股票,但我更不能建議大家賣股票。也許是“鄉音無改鬢毛衰”啊,鄉音難改,我的口音太重了點,今天我會更準確地發音,希望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能夠更準確地傳播,接下來我會輕鬆地、高興地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

中央電視台、央視網、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

我的問題給劉士餘主席,有關股票發行的注冊製改革。我們都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沒有像去年那樣提到注冊製的改革,但是就在同一天對外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卻提到了要創造條件去實施股票發行的注冊製。創造條件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就是當下並不具備推出注冊製的條件?

另外一個問題,不管當下是不是推出注冊製,注冊製早晚都是要推出的,未來推出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推出方式?是一步到位還是逐步推出?如果是逐步推出的話,哪些企業先推出,哪些企業後推出?另外,哪些事項是繼續審批,哪些事項不再審批了?如果這些要素都存在的話,會不會出現新一輪的不公平?

劉士餘:

謝謝你提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資本市場的任務講得非常明確具體,證監會將認真貫徹好、落實好。關於注冊製改革,正如記者提的問題,我到證監會任職後也突然發現媒體大部分是在討論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功課,特地花了一點時間來研究,大體分成兩方麵:一方麵是注冊製還搞不搞,第二方麵是怎麼搞。我仔細想,這兩個方麵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致的。

先說注冊製,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頂層設計下的一個重大任務。明確回答大家,注冊製是必須搞的。但是,至於怎麼搞,要好好研究。我們得認真全麵地理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決定》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逗號),推進注冊製改革(逗號),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等。我為什麼在這兒跟大家講要注重三中全會文件當中的逗號,就說明這幾項改革不是孤立的、獨立的,甚至割裂的選項,逗號與逗號之間的這些內容是相互遞進的關係。也就是說,把多層次資本市場搞好了,可以為注冊製改革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

同時,注冊製改革需要一個相當完善的法製環境。去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特別專項授權,自3月1日起實施。我理解人大常委會對政府的這項授權,標誌著政府可以啟動注冊製改革與現行行政審批製、核準製之間製度轉換所需要的一係列配套的規章製度。沒有人大的專門授權是不可以啟動這些配套製度進行研究的。因為在那個時點,甚至在現在,中國證監會履職的法律依據就是《證券法》。這些技術準備工作,也就是說配套的規章製度,研究論證需要相當長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充分溝通,形成共識,凝聚合力,配套的改革需要相當的過程、相當長的時間。注冊製是不可以單兵突進的。

大家已經看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注冊製。創造條件總得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各方麵要充分溝通,凝聚共識,證監會要集思廣益。關於這個問題,我向央視的記者和在座的媒體朋友再強調一點,無論是核準製還是注冊製,我們都必須實時秉承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真誠理念,對發行人披露內容進行嚴格的真實的審核,這一點即使將來實行注冊製了,不但不能放鬆,而且必須加強。謝謝。

新華社記者:

這個問題提給證監會劉主席。去年中國的A股經曆了罕見的大漲大跌,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市場各方付出了巨大代價才讓市場企穩,但是對於最初的救市措施市場各方也有不同的看法。請問您對此有何評價?另外,最初的救市措施何時退出,中證金何時退出?

劉士餘:

謝謝新華社記者提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重,因為你說去年投資者損失慘重。證監會主席一聽投資者損失慘重這件事,就感覺到擔子很重。正如你所說的,去年中國的A股確實經曆了一場罕見的異常波動。我到任以後對這件事也做了專門的了解和分析,為了節省時間,我列一下數據。

2014年7月份之前,中國的股市大體經曆了7年之久的熊市。從2014年7月份開始,中國股市先是恢複性回升,後又出現過快過高的上漲,到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深圳成指、創業板指數漲幅分別達到152%、146%、178%,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快過急的下跌。俗話說,山有多高,穀有多深,泡沫怎麼吹起來的,總得擠出去。2015年6月15日到7月8日,一共17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大幅下跌32%,造成市場較大麵積的恐慌,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幾盡枯竭,形勢危急,非比尋常。當時我作為農行的董事長,我就感覺全社會好像都在關注、都在焦慮,股指下行的勢頭對當時的金融市場的影響就好比一輛重載的油罐車,不管它拉的是煤油還是柴油,在下坡路上刹車失靈了,輕則車毀人亡,重則引發森林火災、破壞文物、傷及無辜,這叫多重性風險。

全社會關注、全社會焦慮,我也關注,我當時也焦慮,為什麼?我在關注農行的股價,關注農行的股價涉及到兩個方麵,一個是投資,我對我的股東要有回報,農行是大盤權重股,它一跌影響股指,證監會就得問責我啊。我還擔心我的客戶,也擔心我的資產質量。大家都知道我比較長時間從事民生金融工作,深知老百姓掙錢不容易,在市場流動性枯竭、大麵積恐慌的情況下,不果斷出手還得了?!那必然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恐慌,引發係統性的金融風險。

果斷出手對市場失靈的狀況進行緊急修複之後,此後證明此舉穩定了市場,為修複市場、建設市場、發展市場贏得了時間。我知道新華社提這個問題是因為對該不該出手、何時出手、誰來出手、怎麼出手這些關鍵問題當時都有不同意見。因為每個人擁有的信息量不一樣,他對這件事作出的判斷隻和他擁有的信息對稱,大家說的無非是這幾個方麵:該不該、何時出、怎麼出、誰來出。我想這些意見都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建設性的意見,此後的實踐證明了大家的意見雖然有分歧,但是越來越趨同。

我體會觀點收斂在什麼方麵呢?收斂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這一根本方向上。既然是根本方向,就不能動搖。同時,就新華社記者的這個問題來說,資本的本能是逐利的,資本市場的靈魂在於競爭,競爭就必然有美麗和殘酷兩種格局,“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作為資本市場的參與者,都必須以平常的心態麵對這種現實。政府的職能不能動搖,就是維護資本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離開“三公”原則就談不上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談不上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隻有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才能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今後,當市場陷入完全失靈、連續失靈的情景時,仍然應當果斷出手,這符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改革目標,或者說符合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在國際上任何一個資本市場大體都有這樣的案例。凡是股市異常波動,原因都是多方麵的,其中中國資本市場不成熟是一個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備的交易製度、不完善的市場體係、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適應的監管製度。對此,中國證監會必須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改革,轉換職能,全麵依法加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鳳凰衛視和鳳凰網記者:

問題提給劉士餘主席。關於今年年初推出的熔斷機製,我們關注到在推出四個交易日之後就被暫停了。想問一下,現在有觀點認為這個製度設計就有漏洞,您對此怎麼看?推出之前有沒有進行相關的風險評估?目前暫停的狀態是不是意味著在修改之後還會再次推出?

劉士餘:

謝謝你提問。我到任之後對這個問題做了一些了解。應當說,當初研究論證實施熔斷機製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動,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這個製度論證研究過程中,滬深兩家交易所和有關機構也征求了意見,征求意見的麵還是比較寬的,比較廣泛的。回過頭來把當時各方的意見再對比分析,當時推出熔斷機製,在征求意見範圍內的共識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這個製度推出以後,客觀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製度運行的結果和推出這項製度的初衷基本背離了,中國證監會立即叫停了這個機製。

回頭看,同樣有教訓,各方麵都有待進一步深化認識。為什麼當時能夠有比較高的共識度,或者說不同意見的聲音比較弱?可能大家還是在去年股市的大幅度過山車方麵。但是在實施的時候可能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主體結構考慮欠周。為什麼呢?從投資者的數量結構上來講,我們的市場是以中小投資者為主體的,所以今後在不斷擴大開放的全球化環境當中,我們資本市場的製度安排重構要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經驗,但是每一項改革必須牢牢地立足中國國情。單從投資者結構角度來講,我們是中小投資者占絕對主體的市場體係,這一點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很不一樣。

未來幾年,可以預見,我們的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未來幾年我們也不具備推行熔斷機製的基本條件。謝謝大家。

最後更新:2017-10-08 07:56:10

  上一篇:go A股穩站3000點,上攻指日可待!
  下一篇:go A股弱勢震蕩收縮量十字星 ST板塊再掀跌停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