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直播
有聲版《大通記》讀出古鎮神韻,微信閱讀量已近千萬
2017年08月25日
據銅陵日報報道,今年6月9日和10日在《大公報》以上、下篇形式推出的文章《大通記》,於8月7日在人民網安徽頻道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有聲版,即《為你朗讀▏斯雄》。有聲版《大通記》一經推出即在微信微博以及網絡等平台引發強烈反響和熱議,廣大網友紛紛點讚、轉發,特色小鎮大通再次揚名內外。
(大通鎮是安徽特色名鎮之一 資料圖片)
《大通記》是人民日報社安徽分社社長朱思雄(筆名“斯雄”)的作品,他在2017年推出了遊記散文“徽州八記”係列,《大通記》為“徽州八記”第四記。文中,作者以民謠《和悅洲“十不舍”》入題,旁征博引,展現了大通古鎮獨具特色的人文底蘊和厚重的曆史承載,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悅洲、鵲江、三街十三巷、繁華的鹽市、“小上海”等大通意象在文中得以展現。
“說來慚愧,三過銅陵,始知其下有大通鎮,竟曾與蕪湖、安慶、蚌埠並稱‘安徽四大商埠’。於是乘興而往,所見所聞,訝異不已。”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持人、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和國際廣播金話筒獎獲得者彌亞牛聲情並茂的朗誦下,《大通記》文字的感染力得以凸顯,讓人享受美的熏陶,找到情感共鳴。在美文和“美聲”的雙重疊加下,大通古鎮特色神韻得以進一步彰顯,格外值得細細品味。
美文、美聲與美景的展現贏得廣大網友共鳴。網友“胡文革”在留言中評價:“美好的回憶,讓人思緒萬千,回味深遠。”網友“隨心”表示,從文中了解了大通的曆史,讀出了大通的韻味,有機會一定順著作者的腳步走一遭,用心去品味一番。
作者簡介
斯 雄
本文作者
斯雄,本名朱思雄,湖北洪湖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以編報紙、辦雜誌為主業,業餘寫作散文隨筆,兼及時評。現為人民日報社安徽分社社長,高級編輯。曾獲中國新聞獎、中國人大新聞獎、中國政協新聞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獎。著有《南沙探秘》《遊方記》《盛開的紫荊花——一個內地記者眼中的香港》《香港回歸十年誌(2003年卷)》《平等的目光》等。中央電視台“親曆·見證”欄目為其拍有紀錄片《雙城故事·愛在他鄉》。
2017年推出遊記散文“徽州八記”係列,第一記為《琅琊山記》,第二記為《淩家灘記》,第三記為《石牌記》,第五記為《小崗村記》,《大通記》為“徽州八記”之第四記。
彌亞牛
本文朗讀
彌亞牛,又名彌清,甘肅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2004年進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曾主持《國際調頻》、《來自中國的聲音》、《華人時空》、《環球名人坊》等節目,現為《海峽飛虹》節目《魅力飛虹》主持人。曾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國際廣播金話筒獎”、國家廣電總局“五一勞動獎章”等獎項。2016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特邀演講嘉賓。
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持一檔曆史人文類節目《非常紀錄》,每天向全球20多個城市講述一小時中國故事,在海外多個城市和地區擁有忠實受眾。其儒雅的氣質和金屬般的聲音也使其成為各類文化活動中深受歡迎的主持人,曾多次主持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及沙龍、雅集等,廣泛參與紀錄片解說及古典詩詞誦讀等活動,與多位國際國內文化藝術精英對話。
倡導“朗讀為社會服務”。2014年發起“為孩子朗讀”公益計劃,與播音主持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助力中國基礎教育、促進資源對接,該計劃正逐步在全國展開。
給聽眾的話: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樣子,但我似乎多次看見你真誠的眼神,就在我的話筒後麵。
最後更新:2017-08-25 1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