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直播
十九大手語翻譯走紅,她說:直播前40分鍾才看到報告稿
在剛剛過去的十九大開幕會上,電視直播屏幕下角的手語翻譯,用不停變換動作的雙手,將三個半小時的大會內容即時傳遞給聽障人士,創下了國內媒體直播手語翻譯時間的最長紀錄。
會後,這位手語翻譯火了。她就是東城區特教學校校長,周曄。
周曄(左三)和老師們共同練習“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忘初心,實現中國夢”的手語表達。 (圖自北京晚報)
對於公眾來說,周曄實在不算是新麵孔: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每天直播的《共同關注》欄目、全國兩會、黨的十八大……很多重量級會議的直播現場,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盡管已經有著豐富的直播經曆,但是今年的十九大對周曄來說還是有些不一樣。“之前的翻譯從來沒有超過兩個小時”,超大的體量是周曄麵臨的首個挑戰。
周曄告訴記者,直到10月17日下午4點多,第二天開幕會需要手語翻譯的任務才得以最終確認,當時大家預估,本場翻譯大概需要持續兩到三個小時。
10月18日,周曄一大早就趕到了中央電視台,“隻吃了一個雞蛋和一塊麵包,不敢吃其他的食物,怕突然壞肚子,也不敢多喝水”。
直播前40分鍾,周曄第一次看到了報告稿,“根本看不完,隻能是大概瀏覽了全文”。而按照一般流程,手語翻譯通常會提前一天拿到次日要翻譯的稿子,“這樣我們可以有時間提前打一遍,生僻的詞匯也有時間查查詞典。”
雖然時間緊迫,周曄卻並不慌張:平時作為《共同關注》的手語翻譯,她對國內外新聞事件很熟悉,信息儲備很完善;在參加這次直播之前,她還特意重溫了5年前的十八大報告。
周曄在電視節目中進行手語直播
盡管如此,十九大報告中的不少新提法、新詞匯還是極大地考驗著周曄隨機應變的能力,“要對原文進行組合、調整,再轉換成手語”。周曄舉了個例子,
比如作為新生事物的“物流”,目前還沒有在手語詞典中收錄,那就需要以意譯的方式來進行信息的傳遞,將之解釋為“物品的運輸、流通過程”。
有需要進行語意擴展的,也有需要概括總結的,比如報告中的“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周曄巧妙地按原文進行了手語翻譯。
屏幕中的周曄坐姿筆挺,氣質優雅,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辛苦。直播時,在周曄的對麵是一台放映大會現場畫麵的電視,沒有稿件提詞器,一切隻能靠著這台電視;有的聾啞人需要通過“唇讀”來理解語言,因此除了打手勢,周曄還要進行跟讀。出於畫麵效果考慮,手語翻譯的椅子沒有椅背。堅持三個半小時,這可真是個辛苦活兒。“腰和肩膀太酸了。直播結束,我都站不起來了,全身都僵了。”
作為一名特教學校的校長,周曄對黨的十九大也有著自己的期待,“直播前,我心裏就在想,報告中會不會出現‘特殊教育’這四個字。”報告中“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的提法讓周曄很是興奮。她說:
“
從十七大的‘關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的‘支持特殊教育’,到十九大的‘辦好特殊教育’,說明了國家對於特殊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
對於自己的“走紅”周曄直言有些意外,“習總書記作報告站了那麼久,網上一片點讚,大家可能對我進行了情感遷移”,周曄笑言,她很感謝社會各界對於手語翻譯行業的關注。在她看來,目前手語翻譯存在著極大的需求,但是我國還缺乏專門性的人才;隨著政府對行業標準的建立和規範,專業化將是大的趨勢,“這個行業的前景會很美好。”
教學時間
快來和周校長 學!手!語!
點擊播放
GIF/537K
立德樹人
點擊播放
GIF/491K
中國夢
點擊播放
GIF/459K
新時代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牛偉坤
覺得文章不錯?點個讚吧
最後更新:2017-10-23 21: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