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78 返回首頁    go 直播


風口背後的虛火:直播平台盈利維艱

[摘要]若非是股東出售股份曝光了映客的財務狀況,恐怕外界仍難以窺探直播平台的水有多深。

CFP 供圖

70億估值的映客,一年利潤難換北上深一套房

風口背後的虛火:直播平台盈利維艱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陸一夫 發自廣州

若非是股東出售股份曝光了映客的財務狀況,恐怕外界仍難以窺探直播平台的水有多深。

9月21日,映客直播投資方A股上市公司昆侖萬維(300418)發布公告,公司擬出售映客3%的股權,售價為2.1億元,接盤方為光信資本。據該交易價格計算,映客的估值已達70億元。

然而公告還顯示,2015年映客總收入為3048.36萬元,淨利潤為167.28萬元。雖然這一年的淨利潤還不如北上深的一套豪宅,但是映客已經是為數不多能實現盈利的直播平台之一。目前市場上有超過200款直播軟件在紅海中廝殺,潮水退後,能遊上岸的生還者將是寥寥可數。

事實上,盈利難的問題一直伴隨著直播行業的發展,僅依靠打賞分成的商業模式過於單一,難以抵消帶寬和簽約直播的成本。不過,映客們創業維艱,但直播產業鏈上卻不乏賺錢的環節,網紅、經紀公司以及為平台提供帶寬業務的公司,都成為這場直播泡沫的最大得益者。

與O2O項目相似的是,直播行業也朝著以燒錢換取市場份額的方向發展,直播平台斥巨資簽下明星主播,以及高投入的帶寬成本,用資本堆砌出2016年最大的風口。風口之上,直播平台的亂象叢生,除了主播質素良莠不齊外,數據造假的現象也非常嚴重。此前鬥魚某房間觀看人數竟然超過了13億人,以及映客的“黑屏門”事件都在說明這個行業的繁榮建立在不牢固的基礎上。

而投資者和創業者似乎已經成為同一根繩上的兩隻螞蚱。有不願具名的機構投資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少投資者都會允許直播平台誇大真實數據,但前提是保證不能過於脫離實際情況。“對於投資者來說,直播平台可以對外誇大估值和活躍用戶數,但這不影響我們的投入和收益。”

映客一年利潤僅百萬元

正值資本風口的移動直播平台映客,竟然遭到股東的拋售套現。日前,映客的股東昆侖萬維宣布轉手其所持有的3%股權,順利套現約2億元。

今年1月4日,昆侖萬維向“映客APP”的運營主體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投資6800萬元,取得18%的股權。其後,昆侖萬維將映客股權全部轉讓給全資子公司“昆諾贏展”持有,經過多輪融資,目前子公司在映客的股權比例稀釋為13.23%。按照映客70億元的估值計算,這筆交易僅僅過了8個月,昆侖萬維的投資收益足足翻了13倍之多。

浮華之下,直播行業的泡沫正在溢出。昆侖萬維的公告還顯示,2015年映客總收入為3048.36萬元,淨利潤隻有167.28萬元,這個數字還買不起北上深一套普通的商品房—低利潤和高估值之間的矛盾仍正在放大。

雖然淨利潤不盡如人意,但是映客的估值增長速度卻比任何一個獨角獸都要快。創立於去年5月的映客,同年7月先是獲得多米音樂1000萬元天使投資,4個月後再獲賽富亞洲、金沙江創投和紫輝創投數千萬元A輪投資,今年1月獲昆侖萬維6800萬元A+輪投資。三輪融資過後,映客的估值已經站到70億元,無疑是直播行業的獨角獸代表。

可以想象的是,當直播行業的領跑者隻能勉強盈利,絕大多數的平台的盈利情況隻會更差。去年虎牙2015年虧損高達3.87億元,而龍珠TV2015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5885萬元,但虧損也高達5212萬元。

映客之所以能實現盈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不與直播簽約。由於直播行業的進入門檻低,因此直播平台通常會采用重金簽下熱門主播,以保證其不會跳槽到其他平台,但是映客一直堅持不做簽約主播的策略。與鬥魚每年1.1億簽約主播、虎牙每年1.2億簽約主播相比,映客則並未簽約任何主播,最多隻是給部分頭牌主播數千元補貼,這讓映客節省下巨額的簽約費用。

而映客不對主播進行簽約綁定的底氣,在於其日活躍1500萬的用戶規模。當前映客已處於直播行業的第一梯隊,巨大的流量和用戶黏性能維持平台對主播的吸引力,但這種吸引力並不牢固。

目前映客每月的成本在1億元左右,而市場推廣費用已經過億,這意味著前期的融資已經不太可能維持映客繼續燒錢換取市場份額,接下來隻有繼續融資或加強造血功能才能走得更遠。

數據有水分難盈利

在去年夏天前,國內大部分創業者都采取燒錢換市場份額的方式,以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商業模式和盈利點在上市前甚少被顧及。然而資本寒冬成為拐點,這種“to VC”的創業模式已被逐漸淘汰,創業項目若難以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盈利,就很可能會死於融資失敗上。

目前盈利問題已經困擾著直播行業的下一步發展,依靠打賞分成的商業模式過於單一,而且平台抽成的比例不可謂不高,但仍然不易覆蓋平台的固定成本。據了解,大多數直播平台的抽成比例在20%-70%之間,以花椒為例,目前花椒與主播分成比例是7:3,而映客則采取3:7。

艾媒谘詢CEO張毅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市場上有超過200家直播平台,但隻有陌陌和微博等少數公司實現盈利,原因在於隻有真實的活躍用戶規模才能帶來付費收益。而正由於直播行業集體造假,真實的活躍用戶數與對外公布的數字相差甚遠,才會出現難盈利的情況。

“陌陌和微博的營收表現不俗,是基於其真實的活躍用戶規模,隻有形成穩定的付費群體,直播平台的打賞分成模式才得以持續下去。”張毅說。

直播平台嚴重造假,體現在各個環節上。不少平台就在觀看人數上造假,例如鬥魚某房間觀看人數竟然超過了13億人,而有人在映客直播時使用黑屏長達三小時,但這三小時內竟然有21人不離不棄,於是直播平台利用機器人賬號刷數據的醜聞被接連曝光。不過映客的投資人朱嘯虎卻表示,機器人觀眾隻是一種用來鼓勵新主播的運營手段,絕非是刷單行為。

此外,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在淘寶上就存在大量的商家提供刷粉絲和人氣服務,主播隻需要花1元就能買來2萬粉絲,花10元左右的價格就能為自己增加5000的觀看人數。此外,淘寶店家還提供直播禮物代送,兩元就能換來60個鑽石,而在映客官方APP,1元隻能買到10個鑽石。

一方麵是有些主播私下數據造假,另一方麵則是直播平台主動造假,不少網紅經紀公司與直播平台以“合作”的形式刷流水,以造成虛假繁榮。網紅經紀公司以折扣優惠向直播平台進行充值,然後把所有虛擬禮物都投入到旗下網紅的賬號裏,隨後網紅與直播平台再進行分成,經紀公司再拿回之前投入的資金。如此一來,經紀公司以零成本帶紅旗下網紅藝人,而直播平台也以零成本造出漂亮的流水,這樣的做法與目前手遊公司和遊戲公會造假刷流水的方式十分相似。

有不願具名的機構投資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少投資者都會允許直播平台誇大真實數據,但前提是保證不能過於脫離實際情況。“對於投資者來說,直播平台可以對外誇大估值和活躍用戶數,但不這影響我們的投入和收益。”

隻要資本仍然願意投資,直播行業就像此前的專車戰爭一樣繼續打下去。此前朱嘯虎預測,這場直播戰爭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結束,不過這一結論最終取決於資本市場提供的彈藥何時用盡。最新的消息傳出,王思聰創立的熊貓TV已經完成A輪6.5億元的融資,估值上升至24億元,而領投的是互聯網巨頭樂視。可見這個低準入門檻的行業隻有在出現大規模洗牌前仍將硝煙四起。

最後更新:2017-10-19 04:26:00

  上一篇:go YOLO新版本上線,直播讓內容更有價值更有趣
  下一篇:go 實用解密 直播一個精美石頭花盆、魚缸的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