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
直播
直播平台開打網紅爭奪戰
[I]NDUSTRY |業界|
導讀
盡管目前直播行業已經發展成熟,頂級主播的重要性已不及當年,但由於很多平台目前轉型並不成功,爭搶頂級主播獲取影響力和用戶,仍然是一個穩妥的方法。
知道網紅主播有錢,沒想到會這麼有錢!知道直播平台間會“搶人”,但沒想到會如此瘋狂!
8月底9月初,直播平台當紅主播跳槽、被挖角的大戲輪番上演,關注這一領域的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出上述慨歎。
網紅主播到底有多火?他們的收入有多高?直播平台“搶人”的代價幾何……
4970萬元——誰也沒想到,能給出上述問題明確答案的,竟然是一紙法律判決文書。
8月28日,虎牙直播在其官方新浪微博賬號上發布了兩張圖片,並附上了一行字:“致江海濤(主播嗨氏)的民事裁定書。”
圖片是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法院一份民事裁定書的兩頁內容,其內容顯示,原告虎牙向法院提出了財產保全的申請,申請凍結、查封、扣押江海濤價值×970萬元的財產,8月28日法院批準了這一申請。
遊戲主播嗨氏(汪海濤)
江海濤(嗨氏)是虎牙的簽約主播,也被不少人稱為“虎牙一哥”。雖然他隻有19歲,但在遊戲直播圈大名鼎鼎,坐擁403萬新浪微博粉絲。8月27日,他突然在微博宣布離開虎牙加入鬥魚,而此時距離其合約期滿(2018年1月31日)還有小半年的時間。
其實早在嗨氏發微博正式宣布離開虎牙之前,就被爆出私下跟鬥魚員工見麵,再加上其跟虎牙的其他當紅主播不和,因此他的離開以及虎牙的迅速反應並沒有讓人太意外。
雖然虎牙直播發布的圖片中將第一位數字打了馬賽克,但仍被一些技術人士識別出該數字為4970萬元,此前也有多家媒體報道稱,虎牙直播曾發布未打馬賽克的圖片,圖片顯示財產數字為4970萬元。
一時間,網紅主播的身價收入成為輿論的焦點,但更引人關注的,則是直播平台對網紅主播的爭搶大戲。
默不作聲被挖角
誰也不知道嗨氏是什麼時候作出了離開的決定,又是何時開始跟鬥魚接觸上的。
就在嗨氏、虎牙相繼在微博上發聲後,嗨氏稱病停播近一周,虎牙對此事再沒有發過聲,而鬥魚則刪除了官方微博賬號上一切有關嗨氏的內容。
而最近幾日,隨著嗨氏恢複了在鬥魚平台上的直播,網友和業內人士紛紛猜測:三方或已達成了某種協議。
盡管如此,業內對嗨氏的離開已經形成了不同的意見,有的對其行為表示譴責,認為在合約期內出走毫無契約精神;有觀點則對其表示支持,認為虎牙無法給其創造良好的直播環境。
在嗨氏的微博評論中,充斥著不少網友的罵聲。對此,嗨氏似乎沒有受到影響,依然常規地推廣著自己的視頻地址、直播地址等。
對於法治周末記者在私信中提出的采訪要求,嗨氏並未回複;同樣沒有就此事接受記者采訪的,還有虎牙和鬥魚。
虎牙發布的民事裁定書上的信息顯示,其代理律師為廣東諾臣律師事務所律師。法治周末記者聯係上代理律師後,對方表示圖片中的內容屬實,民事裁定書確實為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法院所發布,但申請財產保全的時間、財產的真實數字及其他具體的細節不便向外界透露。
“嗨氏、鬥魚、虎牙應該是達成了某種協議,如果不出意外,這件事應該就這樣了。”專注於直播和網紅行業的自媒體“今日網紅”創始人彭超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彭超表示,直播平台上的主播跳槽、被挖角是很常見的事情,有相當一部分最後都是不了了之;但對於當紅主播而言,由於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媒體關注度,再加上高額的簽約費,因此平台才會對其采取起訴、索賠等動作。
“挖角、搶人對平台和主播的影響都不好,平台是不願意對外說太多的,能低調處理的一般都低調處理。”彭超說,尤其是考慮到最近,嗨氏並不是唯一一個陷入虎牙、鬥魚等平台“搶人”大戰中的網紅主播。
公開資料顯示,本是鬥魚平台上的王者榮耀遊戲主播一哥的“厭世小孤影”,9月9日卻突然在個人微博宣布離開鬥魚,加入虎牙。
不僅是虎牙、鬥魚有“搶人”的戲份,企鵝電競平台和鬥魚也有“搶人”戲份,8月3日,企鵝電競平台的網紅主播“張大仙”突然宣布離開,並將在鬥魚開啟直播。
此外,鬥魚平台上的當紅女主播“馮提莫”跟平台的合約也即將到期,其下家被傳是花椒或虎牙,而對於其離開的原因,業內一致認為是陌陌直播的網紅女主播“阿冷”加入鬥魚,動搖了馮提莫一姐的位置。
吸金引流能力被看重
今天還是這家平台的“一哥”“一姐”,明天就跳到另一家平台。8月15日,今日網紅曾做過一個粗略統計,包括人氣主播阿冷在內,至少已經有9位網紅主播從熊貓、虎牙等平台跳槽至鬥魚。
如此頻繁的變動,或許能用幾組數據,來解釋清楚其中的緣由。
8月22日,陌陌公布2017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陌陌淨營收達3.122億美元,同比增長215%;其短視頻業務表現也愈加亮眼,陌陌人氣主播阿冷2016年的收入高達1600萬元,一度創造了8個月被打賞3000萬元的直播記錄。陌陌10大主播在2016年的總收入高達1.15億元,堪比一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年收入。
而今年6月,阿冷跳槽鬥魚後,一組數據再一次證明了網紅主播的實力——15天,入賬383萬元,每日平均增粉8.8萬(鬥魚平台),微博粉絲暴漲至22萬,截至9月12日,又漲至33萬。
“網紅主播給平台帶來的收益是綜合的,包括流量、新增用戶、禮物打賞分成、廣告收入、主播個人品牌效應影響等。”鬥魚的相關負責人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加入鬥魚的優秀主播在鬥魚的發展都很好,也符合平台的預期。
一哥
點擊播放
GIF/54K
一姐
眾所周知,用戶打賞給主播的禮物是要跟平台分成的,而禮物營收是平台目前重要的收入,換而言之,平台的營收能力跟主播的吸金能力息息相關。而網紅主播的吸金能力遠超人們想象。
對此,一位曾為網紅主播做過策劃包裝的業內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些直播平台上的網紅主播,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
“他們對粉絲的號召力、自身的商業價值都是非常巨大的。到新平台後,除了能提高新平台的影響力,還能為新平台帶來新用戶,自然也能為平台帶來禮物營收等。”上述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資深互聯網科技人士李俊則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挖掘頂級主播(即平台的一哥一姐)除了能夠為平台帶來流量的大幅增長外,更是決定直播平台能否做出業績、獲取資本市場認可的一個重要因素。
契約精神缺失引糾紛
而談到直播平台對網紅主播的爭搶大戰以及糾紛,上述人士也表示已經見怪不怪。
“輿論關注的都是處在金字塔尖上的重量級網紅主播,也就是頂級主播,其實還有大量處在金字塔中部的網紅主播,他們也是在不同的直播平台上頻繁跳。據我所知,有網紅主播一年跳了四個平台。”上述人士表示,網紅主播跳槽,一方麵跟其他平台高價“搶人”有關,另一方麵也跟其本身缺少契約精神有關。
而彭超補充道,那些處在金字塔中部的網紅主播,往往是跟直播平台中的公會簽約(公會,最開始是主播抱團形成的社區,目前已經專業化運營,功能類似於經紀公司),公會為主播提供包裝、宣傳、專業指導等服務。
“有時直播平台新開了一個版塊,急需網紅主播,他就可能去其他平台將整個公會挖過來。這時主播、公會、平台彼此間就會出現法律上的糾紛,但大多數情況下,最後都是不了了之,因為在平台看來,使用法律手段去追究公會或主播的責任,意義不大。”彭超說。
彭超解釋,因為起訴公會或主播,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並且雙方還會就一些問題進行扯皮,比如主播可能會指責平台沒有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沒有對其進行引流等,平台方則可能認為,引流等措施都是根據後台數據進行測算調整的;即使平台最後勝訴,最多得到一些違約金,再加上這些主播並非頂級主播,其違約金的數額也不會太大,所以對平台來說,去追究每一個出走的主播或公會,是不現實並且沒有太大意義的。
北京誌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此次虎牙直播向法院提出的財產保全的申請,如果真實數額確實是4970萬元,那麼虎牙直播方為這次申請所付的保證金也是4970萬元。
“跟之前直播平台起訴違約主播的情況相比,虎牙直播的方式非常堅定,我認為一方麵可能跟高額的違約金有關,另一方麵就是主播違約可能對平台造成的損失太大了。鑒於此,虎牙直播才會向法院申請采取緊急的訴前禁令,凍結主播財產,可能就是擔心主播會轉移財產。”趙占領說。
爭搶頂級主播或成過去式
雖然“搶人”是直播平台間不斷上演的大戲,但對目前直播平台的發展來說,“搶人”是否還有意義?業內人士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
李俊認為,在直播行業野蠻生長的階段,一個頂級主播自帶粉絲和流量,是撐起平台的內容輸出、品牌知名度和商業價值的關鍵,但隨著直播行業的成熟和規範,挖掘頭部主播之於平台的重要性已經不複當年。
“如今直播平台可以自己培養頂級主播,而無需花費高薪與精力去爭奪其他平台的頂級主播。”李俊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此前從企鵝電競跳到鬥魚的張大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查詢公開資料發現,張大仙從一文不名到擁有400萬粉絲的王者榮耀頂級主播,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其中的關鍵正是企鵝電競平台投入資源和成本大力栽培——如幫助張大仙製作節目、參加商演、出席盛典等。平台對張大仙的曝光率、知名度和粉絲積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現如今一個頂級主播的離開的確會對平台造成損失,但這種損失遠達不到傷筋動骨的地步——與其花費心思和精力去與跳槽者及挖人平台糾纏,或者花費上千萬再去其他平台挖頂級主播,不如花時間再造一個頂級主播。”李俊表示,買血不如造血,直播平台的模式之爭值得業界深思。
彭超也認為,目前行業已經發展成熟,頂級主播的重要性已經不及當年。
“但問題就在於,直播平台一直尋求的轉型目前並不成功。除了直播內容外,直播平台似乎並未探尋出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爭搶頂級主播仍然是一個比較穩妥保守的方法。”彭超表示,從鬥魚最近頂級主播的變動情況來看,其重心在向移動端傾斜,“鬥魚直播的業務重心一直在電腦端遊戲直播,最近加入的頂級主播,幾乎全是移動端遊戲的網紅主播。綜合種種因素來看,目前爭奪頂級主播仍然還是有一定的意義。”
文/平影影
圖/網絡
編輯整理/李含 王碩
最後更新:2017-10-19 0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