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
直播
直播预告:《守护南海珊瑚林》发布会 让心血在礁盘开花
倒计时,珊瑚礁登陆掌上武汉辣~~
2017年9月8日上午9.30分,将会有一场《守护南海珊瑚林》新闻发布会,让掌上武汉、见微直播带你走进南海,走近守护南海珊瑚礁的科研团队,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看直播请戳《守护南海珊瑚林》发布会 让心血在礁盘开花
同时,网友们可以通过央视新闻,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同步收看直播!
珊瑚礁生长很慢,最快的鹿角珊瑚1年大约能长10厘米。也许一代人都看不到大功告成。但后世子孙将会收到我们最宝贵的礼物和最深情的祝福……
神奇而辽阔的中国南海
当炎热的赤道从曾母暗沙之南200海里处划过,当浩荡的季风从U形九段线吹过,世界的版图上便清晰的标记出了一片神奇而辽阔的蔚蓝——中国的南海。
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200多个岛、礁、沙、滩如繁星洒在浩瀚的苍穹,如宝石镶满蓝色的丝绒,构成了南海的框架和坐标。
中国南海的岛屿并非大陆岛和冲击岛,而是亿万珊瑚在亿万年生命活动中造就的珊瑚礁。
不认识珊瑚就无从谈起南海诸岛
珊瑚礁被称作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沙漠绿洲”是实至名归的。在全球3.6亿平方千米的海底面积中,珊瑚礁只占0.2%,但却是25%海洋生物的家园。
千姿百态的鱼鳖虾蟹,五光十色的贝螺虫藻,都在琼林玉树间聚族而居和繁衍生息。
珊瑚礁和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支撑着全球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着海岸不受风浪潮汐侵蚀
贮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宝藏
蕴藏着珍稀独有的药用资源
珊瑚礁生存状态堪忧
然而,亿万年间挺过地球无数变迁的珊瑚礁却无法承受近百年来人类的活动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水温度升高,成为珊瑚礁毁灭的主要祸根,白化则是第一瘟神和杀手。
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让珊瑚礁经历了全球性的大扫荡
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让世界90%珊瑚礁受到致命损害
近年来,对海洋生物的掠夺性捕捞和对珊瑚礁不择手段的盗取,让许多稀世珍宝惨遭荼毒。
更有国外科学家预言
珊瑚礁将在50年后消失
守护南海珊瑚礁
而有这样一群人们,他们一代又一代地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守护着南海珊瑚礁。
黄晖研究员,是南海海洋所珊瑚礁研究团队的带头人,也是千千万万守护南海珊瑚礁中的一员。
自1993年起,她的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始研究造礁石珊瑚无性繁殖及易地保护,研究可使移植一年后的珊瑚存活率提高至95%。
利用生态岛礁的理念和自然仿真的思路,用绞吸式挖泥船把泻湖中的珊瑚砂砾泵送到潮上陆地,让它逐渐演化为海上绿洲。
简而言之,就是像荒山造林那样再海底播种插条,让珊瑚林大面积在海底开拓生存空间。
这种珊瑚移植需要外科手术的细心和地质勘探的准确,挑花绣朵的巧思和抽丝织锦的品味。
2013年,黄晖团队已经在西沙建立了将近1公顷的珊瑚底播试验区和示范区。
常年漂泊天涯,浪迹三沙,对南海认识越深,就感慨对她爱得太迟,做得太少。
他们的心愿却那样朴素又简单: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南沙群岛建立起珊瑚礁科学考察站。
受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和中国科协科普部委托,由中国科协出资,光明网合作,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之光”专题项目组于本年初赴三沙市拍摄纪录片《守护南海珊瑚林》。
揭秘南海珊瑚礁研究团队背后的故事,带领大家走近神秘的中国南海,拍摄五光十色的珊瑚礁。
这是20多年来,《科技之光》拍摄的电视片中第一个有主题歌
拍摄远赴南海,路途遥远,水下拍摄困难重重,出海的舱位有限,不得不压缩随行记者数量,无人机拍摄需要得到当地空管部门批准,按照规定办理手续。
为了确保原理正确,画面风格优美统一,每处动画至少都经过四五次反复修改才最后敲定......
但是拍摄科学家,让我们感到荣耀!
最后更新:2017-10-19 04: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