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把混合雲玩出新境界
如果不是IDC的報告,業內還不清楚騰訊雲已經進入領導者行列。騰訊雲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和它的市場、產品和技術分不開。在名為《IDC MarketScape:中國雲服務提供商,2017廠商安全評估》報告中,因為騰訊雲“得益於長期持續在雲計算安全方麵自身建設與內外合作,以強大的安全綜合實力與市場領導地位位居領導者區間。”
騰訊雲的綜合實力就不闡述,這一次隻說混合雲。因為,當前混合雲就是如今IT界的“當紅炸子雞”。有數據表明,今年1月,RightScale在對1060位客戶進行調查後指出,混合雲的采用率呈上升趨勢,從去年同期的58%上升到71%。同樣的,來自IDC、Tech Pro Research等機構的調研報告得出類似的結論。
從今年各大廠商的行動看,AWS、Google、微軟Azure、阿裏雲都在加碼混合雲。顯然,混合雲正進入落地期。騰訊雲這個“領導者”怎麼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呢?我們來看看它的戰略布局和獨特的產品優勢。
混合雲的三大派係你選誰?
如果把混合雲做個類比,我認為和汽車界的城市SUV有一拚。
就功能性而言,城市SUV同時兼具轎車和越野車各自一定的特性,而混合雲同時具備公有雲和私有雲最受用戶關注的一些特質。就銷量來說,城市SUV曆經十數年的發展,可以說是今天最受歡迎的車型;混合雲則經過幾年的磨礪,被認為是當下最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方式。
那第一個問題來了,城市SUV那麼多品牌,有賣得好的,也有賣得不好的,混合雲未來也必然如此,座次排位未來會怎樣?
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
整體來看,當前市場上的混合雲產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號稱有一個雲管理平台,既能對接各種公有雲,也能對接各種私有雲,但也僅限於此,也就是多雲管理;
第二類是在第一類的基礎上,還能實現更多,比如實現數據層麵的互通;
第三類是在一個數據中心內既能提供公有雲資源,又能提供私有雲資源,特別強調的是,這裏的私有雲並不是VPC的概念,而是物理服務器,同時第一類和第二類的功能也都能滿足。
從雲要實現的目標角度看,第一類算不上真正的混合雲。雲的終極設想是像今天的Windows操作係統一樣,用戶不需要關心底層架構是什麼樣的,隻需要點點鼠標、敲敲鍵盤就能去自動調取資源滿足業務需求,而第一類顯然滿足不了這樣的要求。
騰訊雲深度定製雲中心高級總監吳堅堅
第二類和第三類是真混合雲不假,但又有很大的差異,第二類能實現的第三類基本能滿足,而第三類能做到的,第二類不一定能做到。
比如網絡,記得一年前采訪一個著名IDC企業時,對方就談到它們提供混合雲最大的優勢在於網絡,因為它們是國內某知名公有雲服務商的托管服務商,如果你也選擇將數據中心托管在它們的數據中心內,那意味著公有雲和私有雲在同一套網絡環境中,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的通信延時會大大降低。第三類混合雲很明顯能做到這一點,而第二類還需借助專線。
因此,粗淺的劃分,三者基本上屬於遞進關係,各自也都有典型的代表廠商,第一類最多,以OpenStack廠商最為典型,第二類如微軟、穀歌,第三類如騰訊雲。雖然不能完全說第三類優於第二類,但毫無疑問第三類混合雲更有特色,更有賣點。
騰訊混合雲為誰服務?
第二個問題,但凡賣的好的城市SUV,亮點都很多,比如空間大、性價比等。除了網絡部分,第三類混合雲的還有哪些特性?
以騰訊雲為例,先看看增加了物理服務器這一選項能給用戶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具體通過三個案例、三個場景來說明。在這之前介紹一下,騰訊提供的物理服務器叫黑石,取自電影《太空漫遊》,寓意穩健、紮實、剛毅。
第一個,傳統IDC客戶上雲。上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業內早有共識,尤其是對於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那麵對業務需求的擴張、自有設備的老化等問題該如何解決?可能有人會說上公有雲,這是一種辦法,但是那些暫時還不能遷至公有雲的業務又怎麼辦?之前可能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因為既然要全麵上雲,就不可能無限製地去更新、擴展自有的IDC,現在騰訊雲給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答案,那就是這部分業務可遷至黑石物理機。
知乎就是這麼做的,效果是業務無縫平滑承接,整體遷移成本減少50%,短期內規模快速增長10倍。
第二個,給原有IDC建災備中心或測試站點,同城災備、異地災備、兩地三中心,這樣的詞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但真不是誰都有實力承擔其中巨大成本的,騰訊雲給出了一種新的思路。
第三個,可能更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那就是與公有雲綁定最緊的互聯網、遊戲、直播等行業,它們不僅需要公有雲的彈性,還需要物理服務器的高性能和高帶寬。熊貓直播就是其中一個案例,高峰期虛擬機的帶寬明顯不夠用,黑石給了它們很好的支撐,單IP達到5Gbps,單機彈幕帶寬提升42%,可支持超過億級的長連接。
由上,黑石給混合雲帶來的可能性、增加的內涵,可見一斑。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黑石從2016年3月正式發布至今,不過一年多時間,增長卻超過500%。
小鏈接,黑石特性:
以租代買,減少用戶IT的一次性投入,也省去了很多維護的成本;幾近隨租隨用、無縫銜接業務,騰訊雲深度定製雲中心總監、黑石產品負責人吳堅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接到需求後4小時左右,黑石能準備好客戶所需要的物理服務器。放在企業的采購流程裏,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除此之外,黑石的亮點還有很多,比如豐富的產品形態。截至目前,黑石能提供的物理服務器包括英特爾x86服務器、ARM服務器,OpenPOWER服務器也即將推出,很快基於黑石的HPC解決方案也將麵世。
黑石在混合雲中的位置是什麼?
前文講了那麼多,難道黑石=混合雲?難道騰訊雲要把租賃物理服務器作為其重要的業務方向?非也。
黑石就是騰訊雲物理服務器的對外品牌,從整體定位看,下圖一目了然,黑石是騰訊雲產品的一員,更具體的講是計算產品的一個組成部分。
因此,衡量黑石的價值,除了探尋物理服務器獨特優勢(獨占專用、硬件隔離等),比較租和買之間的成本效益外,更應該關注的是置於整個騰訊雲體係內,應用黑石所能產生的增值效應。
如何理解?服務器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將其很好地運轉起來,需要很多配套,比如安全層麵的防護,具體到業務層,還可能需要大數據平台等方麵的支撐,如果自建IDC這些都需要親力親為,而如果使用黑石相當於自帶屬性,我認為這才是其最吸引客戶的特質。
這一點獲得了吳堅堅的肯定,同時他補充了客戶很關注的第一個點,那就是基於黑石,客戶業務無論是向物理服務器擴展還是雲服務器擴展,都將變得更加方便、簡單。
黑石的定位明確了,騰訊混合雲的畫像也就清晰了。就如吳堅堅所講,在構建混合雲上,騰訊的主張是先把底層平台(IaaS)打通,讓客戶容易觸及騰訊雲,這其中黑石會起到非常重要的過渡作用。第二層,PaaS平台互通。在此基礎之上,聯合更多的生態夥伴,在SaaS層為用戶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騰訊雲正在構建生態圈。
總結全文,混合雲大戰全麵開啟,種子選手悉數到場,鹿死誰手或者說誰是第一還不得而知,但各自特色都很鮮明。市場發展如此快,或許用不了多久就將見分曉,一起拭目以待。
最後更新:2017-08-30 09: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