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中國雲市場的新挑戰者
前不久,全球知名的投資機構德意誌銀行發布了一份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報告,標題起得很有意思——《雲在南方集結(Clouds gather in the South)》。
這份厚達83頁的報告重點分析了中國的公有雲市場,報告預測,中國公有雲(包括 IaaS和PaaS)的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15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5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79.1%。
誰會從這場公有雲的盛宴中獲益?當然,作為中國市場領頭羊的阿裏雲會是受益者,不過卻不再獨領風騷,因為它將受到來自南方深圳的兩家廠商的強力挑戰:德意誌銀行的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公有雲市場阿裏雲不再一家獨大,而是會出現阿裏雲、騰訊雲、華為雲三足鼎立之勢。
為什麼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裏,中國公有雲市場就會出現如此大的變化?老冀試著為大家解讀一下。
雲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大家經常說,美國和中國是全球互聯網的兩座高峰。不過,這個高峰指的是消費互聯網。如果說到產業互聯網,特別是其中最重要的公有雲市場,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就相當大了。
根據德意誌銀行和Canalys的分析,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占據了50%以上市場份額的阿裏雲,在全球公有雲中卻僅僅排在第7位,全球市場份額僅為2.6%,而排在前麵的6家廠商均為美國公司,如亞馬遜AWS、微軟、穀歌、IBM。鑒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他們的主要市場也都在美國。
不僅僅是在市場覆蓋的廣度,美國公有雲覆蓋的深度也非中國公有雲所及。老冀還記得兩年前曾經去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AWS re:Invent 2015大會,為AWS站台的早就不再是創業公司的高管,而是GE、福特汽車等跨國公司的CIO甚至CEO了。他們上台之後均表示,會將更多的關鍵應用遷移到AWS平台。
而在中國,我們還很少聽到那些大型企業全麵向公有雲遷移的案例。由此可見,阿裏雲每年高達100%以上的增長,更多地還是因為占據了先發優勢,抓住了中國公有雲市場的初期客戶,包括部分小型跨國公司,以及部分互聯網中小型公司。
而在未來,阿裏雲占據優勢的這兩大市場雖然仍然會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市場的主力將會轉移到另外兩大市場,它們分別是:
1. 以大型國企和跨國公司為主的大型客戶;
2. 消費升級帶來的新行業新企業的新需求。
老冀認為,在新增的第一個市場上,華為雲將占據明顯的優勢。這是因為這些企業大多數都出身於傳統行業,業務模式與華為比較類似,很多過去都采購過華為的服務器、交換機等企業級設備,對華為的公有雲服務天然會有信任感。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看到雖然華為正式推出公有雲服務不過兩年的時間,卻增長迅速,主要切的就是大型企業這塊市場。
不過,在消費升級帶來的新需求領域,騰訊則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我們先看看最近這幾年消費升級都給哪些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需求。老冀認為,主要有電商、O2O、遊戲、互聯網金融等領域。
在這些新領域當中,騰訊除了在電商領域不如阿裏巴巴布局之外,在其他領域的布局均比阿裏要廣而且深。
O2O領域的領軍企業,無論是美團點評、滴滴出行還是摩拜單車,均接受了騰訊的投資,並與騰訊保持著更為緊密的聯係。相對來說,阿裏在O2O領域的布局則要薄弱一些,主要隻能依靠自己旗下的口碑。
在遊戲領域騰訊更是絕對的領先地位,最近更是掀起了全民玩王者榮耀的熱潮,騰訊的發行平台也占據了半數以上遊戲的發行。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微眾銀行、微信信用分增長迅速,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即將追趕上支付寶,騰訊雲平台也吸引了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進駐。
因此,老冀認為,在消費升級領域騰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這對於騰訊雲的拓展有著很大的助力。
關鍵是,騰訊雲也承受住了騰訊內部的嚴酷挑戰。今年雞年春節的除夕到初五,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 460 億個,同比去年增長 43.3%,微信用戶共發送了 160 億次表情,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QQ紅包和問候,如此之大的數據,大部分都集中在新年到來的那幾個小時裏,壓力可想而知。借助騰訊雲強大的技術能力,讓人們順利度過了一個歡樂的新年。
為行業和企業賦能
當騰訊雲將自己強大的雲服務能力釋放到各行各業的時候,就能夠給企業賦能,幫助它們直麵自身的挑戰。
一、O2O行業
2014年冬天,滴滴正在為與Uber的補貼大戰而苦惱:原來預計會上升10%的訂單卻上升了500%,大流量和高並發使得滴滴的服務器幾度瀕臨宕機。為此,騰訊雲專門派出了一支特種部隊,將滴滴的IT係統整體搬遷到了騰訊雲上麵,雙方的技術團隊奮戰了七天七夜,終使滴滴度過了這次難關。
二、遊戲行業
前不久火得一塌煳塗的,還有搜狐暢遊推出的《天龍八部》手遊,5月18日一經推出就衝上了APP Store排行榜首位。《天龍八部》手遊的成功,背後也有騰訊雲的支持。雙方的合作始於三年前暢遊推出的《天龍八部3D》,當時暢遊采用了大量的物理機來承載業務,造成了運維管理難、耗資源、不靈活,不能很好適應遊戲對IT資源的需求。騰訊雲通過多輪的商務和技術溝通,通過優秀的技術能力和完善的解決方案打動了暢遊,決定全量遷移到騰訊雲上,這才有了如今的巨大成功。
三、互聯網金融行業
廣發證券是國內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自己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做得也非常出色,廣發證券APP在券商類APP中名列前茅。廣發證券的行情業務部署在騰訊雲提供的金融合規機房裏,可以按需使用,按量付費,避免了自己建設需要投入巨額資金用於建設和維護數據中心,大大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在閑時資源的閑置浪費。此外,廣發證券還使用了騰訊雲的CDN,利用500+骨幹網節點以及就近接入的服務,保證了業務穩定順暢,大大提高了用戶訪問的響應速度和成功率。
從這些騰訊雲的合作夥伴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消費升級領域,騰訊雲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成功經驗和案例,這對於那些迫切希望將自己的業務轉移到公有雲之上的企業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四、傳統行業
其實,騰訊雲在消費升級領域的成功,並不意味著騰訊雲在傳統行業中就無所作為。實際上,包括傳統製造業在內的諸多行業同樣麵臨著升級,而騰訊雲同樣能夠助其一臂之力。
三一重工與騰訊雲合作建設了“根雲”平台,把分布全球的30萬台設備接入平台,實時采集近1萬個運行參數,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遠程管理龐大設備群的運行狀況,不僅實現了故障維修2小時內到現場、24小時內完成,還大大減輕了備件的庫存壓力。借助該平台,三一重工不僅能高效的完成設備分析、預測和運營支持,還實現從設計、製造,到提供租賃和維護服務,再到大數據分析服務等一係列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和升級。
也正因為如此,德意誌銀行的報告中,對於騰訊雲未來的發展給出了非常樂觀的預測。“我們采訪的市場內大多數廠商都認為騰訊雲最有可能成為國內雲市場的第二大力量。自2016年下半年有記錄以來,我們確實預測騰訊雲將會大幅增長……那些打算離開阿裏雲尋求新平台的用戶,也把騰訊雲排在替代平台的第一位。”
前不久,知名研究機構IDC發布的《中國雲服務提供商:2017廠商安全評估》報告中,騰訊雲處於領導者(Leader)象限。
老冀認為,未來中國公有雲市場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消費升級和傳統行業升級,而在這些領域擁有優勢的騰訊雲將能夠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成為阿裏雲的最大挑戰者。
大家可以看一下德意誌銀行的預測:從2017年開始的四年時間裏,騰訊雲的營收將從33.14億元增長到290.96億元。2017年,騰訊雲的營收隻不過相當於阿裏雲的31%;而到了2020年已經是阿裏雲的68.7%了。
未來幾年,騰訊雲將迅速崛起,對阿裏雲發起勐烈的挑戰。
最後更新:2017-08-24 2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