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49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關於QQ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Apple Music的重度用戶測評報告

上周國內音樂產業的一大新聞,騰訊音樂及阿裏音樂互換曲庫版權,涉及曲目有100萬首之巨,由此也打開國內競爭激烈的音樂平台的新局麵。

此前業內的版權割據,造成壟斷情況嚴重,用戶往往不能從單一平台滿足使用,這一點也被稱作“雙APP時代”。所指的兩個APP,一個指阿裏係統的蝦米,一個就是騰訊的QQ音樂。版權的“獨家”主要出現在華語流行音樂,阿裏係手握滾石、華研等公司版權,擁有田馥甄、楊千嬅等播放權,騰訊係則嚴抓周傑倫、蔡依林、TF Boys、鹿晗,還有EXO、Big Bang等韓流巨星這一眾大流量大偶像大IP,兩者形成明顯分野。

至於網易雲音樂,在重金下手方麵一直態度保守,所以並沒有太多的獨家版權。“雙APP時代”的某個階段,網易與騰訊共享部分版權,故此“雲音樂”也可以視作是騰訊係的一員。但當騰訊聯手阿裏,就又是全新的格局,業內都視作網易被夾擊的尷尬局麵。

而當阿裏和騰訊音樂“結盟”消息公布後,還有人拿出QQ音樂可以將網易的歌單一鍵搬家的功能來評論,言下之意有趕盡殺絕之嫌。但實際上,搬家功能在音樂平台業界並不是新鮮事物。現在,我們特別奉上一份各大音樂App的深度用戶測評報告,看看它們的“前世今生”,對比優點缺陷,你又更喜歡用哪一個呢?歡迎在留言區與著調君交流。

特約撰文:陳靈偉

QQ音樂

覆蓋麵廣,偶像眾多

逼格平平

現存主流音樂平台中,QQ音樂是資格最老的;10年前的網絡歌手風潮,多半是從QQ紅起來,之後才抵達各地的發廊和廣場。QQ有更多流量歌手、大IP藝人和偶像藝人。也無可否認,這些大IP吸引了許多年輕族群,這樣的用戶基數,跟QQ一樣,QQ音樂也會給人以“低齡”的錯覺;但實際上,QQ音樂存在那麼長時間,最初的用戶,即便是初中生,現在也已經是社會中流砥柱的中年人了。作為他們兒時偶像的周傑倫等人,現在也都四十開外了,“低齡”當然是偏見。但無可否認,QQ音樂也是受眾麵最廣、最普羅大眾的一個,也可能因此給人“俗”的印象吧!但作為用戶最多的一家,自不免是涵蓋高中低端用戶,畢竟高冷有逼格的往往難以做大。

QQ音樂是受眾麵最廣、最普羅大眾的一個平台。

故此也形成了如果要比較音樂性,大家會拿蝦米和網易作為代表討論,而忽視QQ的情形。如果樂庫相同的情況下,不少用戶會選逼格較高的蝦米或網易,會顯得更有個性(音樂性),這點心態,相信容易理解。不過近期QQ音樂也在內容上發力,推出“發現音樂”專區,邀請多家音樂號加盟,著力提升音樂品位。

在樂庫的版權爭奪大戰中,QQ一直主動出擊、不遺餘力,也可以說,QQ(曾經)壟斷了最多的偶像巨星級大IP;蝦米原先以音樂性強為號召點,本來在爭奪IP上並沒有特別力度,但在投靠金主爸爸阿裏之後,腰杆也硬了起來,也購買了滾石、華研等大批重要版權;阿裏係與QQ係成為市場上兩大版權擁有集團。網易的版權,一直是弱態,這種夾擊之下更加明顯,當蝦米和QQ聯手共享互換版權,網易的挨打姿態更為明顯。

國家版權局約談各大音樂平台,提出杜絕“獨家”和“壟斷”。

利好的一個消息是,國家版權機構將敦促各大音樂平台互相開放共享,杜絕“獨家”、“壟斷”,這個也許對網易來說是利好消息;然而,當騰訊與阿裏結盟,本身已經不算“壟斷”,也非“獨家”,是否還需要授權給第三方的網易,也要看有司對“壟斷”的定義有多寬;此外,即便是主管部門要求分享給網易,也畢竟是商業社會,人家先手重金買的版權,也斷斷不會白菜價賣你,理論上,作為率先結盟的一方,會有更優惠的價錢。所以問題還是在於預算上,如果網易一直沒有很積極(重金)投入到版權爭奪戰中,已經落後幾步的情況下,現在要不要(重金)買授權呢?這也是個要考慮的點,國家政策再利好,其實還是繞不過一個錢字。

網易雲音樂

主播電台

歌單

999+評論

樂庫資訊不充足

作為2013年才開始的後來者,網易雲音樂的旗號是音樂社交,這一點從麵世時的備受質疑到後來的異軍突起,被實踐證明是一條正路,加強分享及評論功能,為早期的雲音樂吸引眾多粉絲,社交功能也開始被對手們重視甚至模仿。

網易雲音樂主打的特色是音樂社交。

一個音樂應用,最初的熱門板塊不是播放器、不是音樂庫(當年版權尚未如現在管得緊,還有各種灰色地帶,大家樂庫都是差不多的,基本上不存在壟斷、獨家一說),而是獨家電台節目,從起步期間廣約全國大V級知名音樂DJ(如張有待等)入駐提供獨家節目(本文作者也是首批入駐的幾十位DJ之一),通過這些大V本身龐大的聽眾群體吸引初始流量。

全國大V級知名音樂DJ張有待的電台節目

當用戶增長迅速,雲音樂成長為市場巨頭之一,開始逐漸減少投入,原來的簽約DJ在“按稿酬付費”合約到期之後,多數改為另一種“不設保底、按打賞分成”式合約,因此流失了不少優質DJ及節目;但當然,因為平台的壯大,也會有許多新的主播蜂擁而來,所以節目總量還是增加的,但整體上的平均質量無疑在下滑,畢竟,這些“主播”當中可能有許多草根素人,因為對電台的一腔熱血開始做節目。固然一方麵會有跳出框架外的無拘束新鮮感,另一方麵就是缺乏基礎訓練而帶來的水平缺失。當然,這一弊端,在所有的播客平台上都存在,甚至是當今網絡電台的通病。

除了主播節目,歌單也是網易的重要特色產品,其實歌單在網易雲音樂誕生之前的其他應用都有,但在網易手中,被打造成熱門產品,同樣也引發對手的重視和跟進。到現在,一張十數首歌而已的熱門歌單,可以有百萬+級別的收聽量,可謂驚人。

歌單是網易雲的一大特色,有些熱門歌單甚至可達百萬+的收聽量。

此外,強社交的另一個證據,就是最被人稱道的999+評論,這無疑也是人氣的證明。雖然也有意見說這些評論的水分比較大,而且含有許多跟音樂無關或者錯誤的評論,不如蝦米評論上的少而精;但在流量為王的年代,流量大就是王道,KPI總是重要的;此外,水分大的弊端,也是用戶基數大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的泥沙俱下而已,還是可以理解的。

雲音樂的強社交還體現在評論裏的互動上,許多小眾的獨立音樂作品也能達到999+的評論數量。

雲音樂被人詬病最多的,就是樂庫資訊不充足,甚至許多藝人連簡介都是空白的。這一點,並非隻出現在小眾藝人身上,一些經典藝人也同樣有這樣的情況。在草創之初,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建立極其龐大的樂庫,人力資源上的配置和輕重緩急的考量可以理解,但經過幾年的壯大發展,用戶也暴漲到行業前列,發財應當立品,再也不能用“趕時間”的借口,還不及時充實這些資料,真的談不上是足夠用心。

蝦米:

音樂性強

大量小眾音樂,尤其是台灣獨立音樂

按照年份,蝦米介於雲音樂和QQ音樂中間,一開始,便以音樂性強著稱,堪稱是音樂青年的豆瓣,專注給理想文青的音樂領地。有大量小眾音樂,尤其是台灣獨立音樂的豐富程度,是內地首屈一指的。(但前期在國內版權管控不嚴的情況下,實際上並沒有合法版權,這一點在同期各家網站都一樣)。

蝦米擁有大量的小眾音樂,是獨立音樂愛好者的聚集地。

樂庫資料的充實程度,也是國內做得最好的,跟同樣以音樂性見長的雲音樂相比的話,強太多,隨意抽選一些非一線藝人,比較一下藝人及唱片資料的豐富程度,自然可以得出結論。也大概是因此,在網易雲音樂草創期間,便曾經直接搬蝦米樂庫,留下不光彩一筆,被人抓包,是因為把蝦米的錯處也一模一樣照搬不誤,這一點早有人八過,不再細說。

蝦米在AI智能功能上也不輸網易雲音樂,根據用戶使用足跡進行自動匹配作品的功能同樣十分強大。

如果說懂音樂,其實蝦米更強,也曾經大力宣傳過AI智能功能,無論是蝦米猜還是“離線音樂包”,都會有理有據,根據用戶的收藏、點讚、評論等使用足跡,自動匹配推薦作品,相關度很高,即便是自詡資深音樂從業人員的筆者,也確實不時會有聆聽的驚喜。

個人有個習慣,在出行路上,聆聽wifi下自動下載的“離線音樂包”(蝦米智能推薦,一小時時長);聽完後,蝦米在wifi下自動更新,下次上路又可以聽不同的作品。這樣的好處是不用自己花時間找歌下載。當然最重要的是,蝦米推薦當中確實有許多驚喜發現。遇到好的作品,就會收藏起來,或者做成歌單,節目備用。

蝦米最近也推出音樂專欄。

蝦米最近明顯在發力,新產品有頭條專欄、音樂趴、電台節目、養虛擬寵物等。頭條是類似微信公眾號的產品,但側重於音樂,同樣產品雲音樂和QQ也有。寵物養成類似於支付寶的綠色能量玩法,每天收集能量,可以把小蝦米養大,還可以捐獻能量做公益。音樂趴可以理解為電台裏的“無人駕駛”純打歌時段,人人可以當DJ開趴。

蘋果的iTunes/Apple Music:

獨特的歌單運作模式

版權嚴謹

外文歌庫有優勢

蘋果是國內音樂市場上唯一的一家外資企業,這個特殊身份,也讓它的歌庫不太受到國內平台的“獨家”、“壟斷”之類影響,因為它的華語內容並不強,也不太參與搶占獨家資源。但在歐美音樂方麵,甚至是一些小語種音樂,無論熱門冷門,都會比國內平台要齊全而且迅速。何況,蘋果自帶逼格,無論哪個年代的蘋果,偉大公司的地位始終都在。故此,雖然蘋果用戶不算特別多,但忠誠度和口碑方麵,都相當不錯。

蘋果在歐美音樂這一塊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

蘋果的歌單(Playlist)的運作,又與國內平台格外不一樣,最大的區別就是,草根用戶基本被排除在外。國內的平台,將編製公開歌單的權限開放給所有用戶,而蘋果則注重專業性,它會在不同國家、不同語言區域,聘請專業音樂人士編製歌單,歌單編撰有詳細的手冊指引,是一項嚴謹細密的工作,由此來看,蘋果歌單的專業程度及投入也是最高的(國內平台基本上是用戶自產,平台沒有成本)。此外,也不時邀請名人(主要是音樂人),出具個人的Playlist,這也是特色產品。

作為國際公司,蘋果的版權最為嚴謹,可以說絕無無版權作品出現。但也許是這個原因,蘋果可以說是沒有免費服務的,即便瀏覽一下想試聽,也會跳出購買會員頁麵,可以先免費試用三個月,之後就是包月製,一個月10塊便可隨意試聽下載,而且基本上沒有額外購買的產品(國內平台上,往往會出現用戶繳納月費後,依然有部分產品需要付費下載,甚至隻是試聽),這個價格,其實也跟國內音樂平台的月費相仿。而根據獨立音樂人反映,同樣在平台上分成式授權,跟國內眾平台相比,蘋果往往透明度最高、收入也是最高的。

備受爭議的“搬家”功能

當阿裏和騰訊音樂結盟消息公布,旋即有人拿出騰訊的歌單搬家功能來評論,言下之意有趕盡殺絕“落水狗”之嫌。畢竟,歌單也是網易的拳頭產品之一。

實際上,搬家功能在音樂平台業界,並不是新鮮事物,而且是相當普遍的做法。蝦米也提供一鍵搬家(其他平台)歌單的功能。同樣的,當雲音樂始創時,也提供從蝦米等多個“前輩”平台上的歌單遷移功能,但之後由於蝦米封閉入口而終止,但技術達人依然可以“曲線救國”方式,實現歌單搬家功能。

今日蝦米還推出一鍵導入外部歌單限時送SVIP權益的“狠招”。

“搬家”及遷移的做法,早在博客年代便已通行,各家博客之間都有類似的搶KOL博主的便利設置,這幾天引起一片罵聲的新浪微博版權霸王條款,很好地為大家厘清了版權誰屬的問題;文字是博主創造的,版權比較簡單好理解,必然是屬於博主,愛搬哪兒搬哪兒;歌單的話,版權就比較複雜一些,歌曲的試聽播放版權,屬於平台購買使用,而歌單的選曲和排列則是用戶的創作,隻要用戶沒有跟平台簽署排他性的獨家協議,用戶可以按同樣的歌曲一首一首重新排歌單,如果競品平台提供便捷,一鍵搬家也是方便用戶的舉動而已,原平台方也沒有道理嘰嘰歪歪。當然,前提是,新平台應該擁有這些歌曲的播放試聽版權。

如果從用戶角度考慮,如果A平台上做好的歌單,忽然因為版權問題出現大麵積的灰色地帶無法收聽,在還想延續歌單生命力的情況下,歌單搬家隻是用戶的選擇而已。

網易雲音樂的電台也會提供一鍵搬運的功能。

此外,即便是現在,網易雲音樂的電台欄目依然提供一鍵搬家功能,方便主播們從競品平台(喜馬拉雅、蘋果Poacast、荔枝FM等)遷移節目。所以,搬家功能,隻是用戶的選擇,沒有誰是苦主、誰是強盜之說。

蝦米的卡帶機頁麵大受好評。

網易的黑膠唱機樣式也挺好看(但唱臂畫反了)。

至於其它方麵,比如設計及交互體驗等,用戶各有喜好;幾家產品的外觀也各有千秋,網易的黑膠唱機(但唱臂畫反了也被人笑話)、蝦米在手機橫置時的卡帶機樣式,都大受好評,也成為它們的“逼格”體現點;這些與聆聽的關聯不大,具體不展開討論。

聽歌辨曲哪家強

當忽然聽到一首很喜歡的曲子,許多人會想知道這是什麼歌,聽歌辨曲功能應運而生。這個功能QQ及網易、蝦米都有,準確率也差不多,尚可滿足使用。但對一些外國較獨立的作品就辨認不能,這種情況下,推薦使用Soundhound或Shazam,幾乎百發百中,甚至還包括一些小語種歌曲。

大神簡介

陳靈偉:電台/Podcast DJ,樂評人,媒體評論人,音樂APP重度使用者。網易雲音樂首批簽約DJ,熱門KOL博主,設計多張歌單收聽量超越100w+,累積收聽量1000w+;蝦米熱門博主,尋光計劃評委;iTunes/Apple Music:freelancer,外聘Playlist歌單編輯;企鵝FM:簽約DJ

編輯:彭思敏

助理:林可涵

最後更新:2017-10-08 03:43:27

  上一篇:go 買不起iphoneX?蘋果手機新品發布會後小米mix2預約量急升
  下一篇:go 萬科地產,蘋果手機,都是12倍,值得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