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公開信解讀:騰訊雲或成“數字生態共同體”關鍵一環
日前,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給合作夥伴的一封公開信”引發業界激烈討論。馬化騰在這封公開信中對未來的科技商業生態提出了新的觀點,他認為,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正在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這封公開信大篇幅提及“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業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騰訊雲或將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公開信中,馬化騰提出深度融合、雲化分享、智慧連接、大內容、寬平台等7個關鍵詞,這是在對過去七年騰訊與合作夥伴共生共榮發展曆程充分總結的基礎上,展望未來的新趨勢、新思想,也為合作夥伴如何與騰訊產生“連接”提供了參考依據。
騰訊雲助力合作夥伴,打造“數字生態共同體”
馬化騰在公開信中提出的“數字生態共同體”是在數字時代相輔相成、相互連通的行業圖景。不過,從市場現狀來看,公開信也清晰指出,“我們還處在數字時代的初始階段,很多跟雲相關的重要事物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麵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任何一家企業都難以獨自麵對,各行業都需要緊密合作以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公開信認為,過去幾年,“互聯網+”項目紛紛落地,越來越多的企業從“觸網”發展到“上雲”,把全產業流程鑲嵌到更為開放的網絡中以激發更多創新,並將決策控製建立在流動的數據資源上,大幅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提升效率。
“上雲”成為了關鍵所在。它不僅僅是指模式上的簡單融合,更是打通線上、線下、渠道與供應鏈等全方位融合。一些傳統的製造業,比如三一重工等,利用騰訊雲就能夠提前感受到來自市場的反饋,迅速調整內部狀態,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就像“用電量”在工業經濟中的指標意義一樣,“用雲量”也將成為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
換句話說,“數字經濟共同體”建立的牢不牢,有沒有“上雲”、能否有效的“用雲”將成為重要指標之一。
智慧連接成大勢所趨,“智慧+”賦能各行各業
想要打造“數字生態共同體”,雲服務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智能連接則是實現的基本途徑。騰訊雲早已給自己了一個明確的定位——連接器。騰訊雲的目的,最重要是把積累多年的核心技術與數據服務開放出來,智能連接企業,賦能產業升級。
針對在不同的場景,騰訊雲也專門做了智慧連接解決方案,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
以智慧交通為例,騰訊雲與蔚藍汽車、摩拜單車等展開深度合作,通過多年積累的人工智能技術,為蔚藍汽車車聯網、智能化等製定了專屬的解決方案,助力汽車實現智能化;而摩拜單車則是接入了騰訊雲,騰訊雲為其打造了雙向通信的方案,助力其實現了單日2000萬的出行調度。
在智慧城市方麵,騰訊雲與廣州市政府展開深度合作,聯手廣州市政府,把騰訊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麵的成績賦能產業,與產業創新、政務服務、民生應用等方麵展開密切合作,推動廣州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在醫療、旅遊、安全、打擊黑產等方麵,騰訊雲也一直憑借自身積累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優勢,進一步賦能各產業。同時,雲也在為企業打通與消費者之間的通道,繼而推動企業的升級轉型。公開信也已清晰揭示這一點,“這些變化正重塑著我們的互聯網生態,並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這‘一片森林’並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它植根於更龐大而多樣的生態環境中。”
需要指出的是,“數字生態共同體”是結果,智慧連接或者“智慧+”是實現這一結果的方式,騰訊雲是其中的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從馬化騰公開信23次提及雲、5次提及人工智能、4次提及大數據來看,“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將使得公開信中所描繪的數字生態這片森林更為茂密,雲在其中的重要性越發顯著。
最後更新:2017-10-31 19: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