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設備的使用淺見
最近有時間研究了一下家裏的網絡環境,也重新把家裏的網絡調整了一下,看到一些朋友的提問也好好研究了一下朋友們提出的建議,今天就對於家中的智能設備離線的問題從協議與使用層麵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現在小米的智能設備主要有三種連接方式:
1. 藍牙(這類設備需要使用藍牙網關連接)
2.ZigBee(這類設備需要網關設備支持ZigBee協議)
3.WiFi(這種設備最簡單,隻要有一個WiFi環境即可)
因為藍牙網關剛剛推出,稍後在使用過後再發表評論。
那下麵就來談談ZigBee與WiFi這兩種連接方式了。
ZigBee的相關介紹可以參考一下度娘。
說的直白點就是,該協議主要是解決了端到端設備的通訊連接,一個主節點可以管理254個子節點,理論上能有65000個節點在一個無線平台上通訊,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何傳感器都采用的是該協議,因為耗能低,數據通訊負載也不是很高,所以傳感器用這個協議也不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個人認為ZigBee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協議如何如何,更多的是給這類設備提供了一個標準而已。但是這個協議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是對於信道帶寬的占用要求較高對於頻段的要求隻能在2.4G上,從而導致在傳輸距離,功耗,網絡等方麵有著先天的缺失,本人早先也曾做過測試(主要從成本考慮,畢竟一個主節點理論上可以帶254個設備節點),將不同的傳感器配置於不同位置的網關,比如主臥的溫度傳感連接餐廳的網關,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傳感器的狀態那是相當的不穩定,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每個房間都配一個網關的原因。
再來說一下WiFi,概念就不具體描述了,隻談一下體驗,相對於ZigBee來說,首先連接方式來說入手難易相當,都比較簡單,簡單就意味著很多設置都是默認,這樣在後期使用中就會出現IP問題,WiFi頻道問題,信號問題......
其實無論是ZigBee或是WiFi其實對於網絡帶寬來說都是有較高的占用的,特別是設備多了以後,這個問題就很明顯了。在路由器一代與路由器HD的比較上(不考慮硬件配置),就訪問速度(web管理頁麵的功能設置)那完全是一個地上一個天上......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將智能設備單獨與一個路由器相連了。
從包裝盒的無線連接上來看就知道使用什麼協議了。
從實際使用體驗來說,本人總結一下幾點供閱者參考:
1. 對於ZigBee協議設備來說最好還是將設備連接控製在一定範圍距離內,本人的經驗就是一個房間(區域)一個主節點,如果跨區域/隔牆連接,設備的離線率會大幅增加。當然這樣做的話,部署成本也會增加很多......
2. 對於WiFi連接的設備,IP設置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之前也曾出現過一個設備占用2個IP的情況,或是幾個設備搶一個IP,這樣不掉線才怪,因此本人的做法是手動指派IP,避免IP衝突。
3. 由於WiFi連接的設備隻能使用2.4G,所以對於網絡的頻段信道和帶寬也需要注意一下。
4. 說道WiFi連接的信號問題,說實話這個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方法,本人的經驗是使用放大器,也有朋友提到過用AP,個人比較讚同用AP,但由於家裏的網絡結構不支持部署AP,或是說要改造成主網+AP拓展的方式那工程就比較大了,埋線,電源什麼的,太麻煩(本人不喜歡明線布線的方式,家中的網絡走線,拓撲都是在裝修前就定好了)具體體驗結果可參考之前的文章。
5. 對於WiFi路由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點,之前已經提到了智能設備對於帶寬的占用問題,所以分網是很有必要的(前提條件是智能設備很多)
6. 對於網關來說,網關是用ZigBee連接子節點,將子節點的數據在經過WiFi傳到服務器,所以針對WiFi連接的優化網關同樣適用。
所以對於智能家庭的部署來說(小米服務器端的穩定與否不在本文討論之列),至少在最近裝修新房的時候我會把之前的遇到的問題都考慮進去,但是對於想升級智能家庭朋友來說,整體的思考還是必要的,本人家中也是一點點的增加智能設備,隻要是網絡設置對路,通過一些方法還是能做到在使用中盡量減少智能設備的本地離線率。
具體的優化方法可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
智能設備的使用最終還是為了方便生活,如果被智能綁架了生活那還真不如就回到原來的生活。
最後更新:2018-01-03 12: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