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04 返回首页    go 小米 go 小米智能家庭


智能设备的使用浅见

最近有时间研究了一下家里的网络环境,也重新把家里的网络调整了一下,看到一些朋友的提问也好好研究了一下朋友们提出的建议,今天就对于家中的智能设备离线的问题从协议与使用层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现在小米的智能设备主要有三种连接方式:

1. 蓝牙(这类设备需要使用蓝牙网关连接)

2.ZigBee(这类设备需要网关设备支持ZigBee协议)

3.WiFi(这种设备最简单,只要有一个WiFi环境即可)

因为蓝牙网关刚刚推出,稍后在使用过后再发表评论。

那下面就来谈谈ZigBee与WiFi这两种连接方式了。

ZigBee的相关介绍可以参考一下度娘。

说的直白点就是,该协议主要是解决了端到端设备的通讯连接,一个主节点可以管理254个子节点,理论上能有65000个节点在一个无线平台上通讯,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何传感器都采用的是该协议,因为耗能低,数据通讯负载也不是很高,所以传感器用这个协议也不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个人认为ZigBee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协议如何如何,更多的是给这类设备提供了一个标准而已。但是这个协议最大的问题就是就是对于信道带宽的占用要求较高对于频段的要求只能在2.4G上,从而导致在传输距离,功耗,网络等方面有着先天的缺失,本人早先也曾做过测试(主要从成本考虑,毕竟一个主节点理论上可以带254个设备节点),将不同的传感器配置于不同位置的网关,比如主卧的温度传感连接餐厅的网关,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传感器的状态那是相当的不稳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每个房间都配一个网关的原因。

再来说一下WiFi,概念就不具体描述了,只谈一下体验,相对于ZigBee来说,首先连接方式来说入手难易相当,都比较简单,简单就意味着很多设置都是默认,这样在后期使用中就会出现IP问题,WiFi频道问题,信号问题......

其实无论是ZigBee或是WiFi其实对于网络带宽来说都是有较高的占用的,特别是设备多了以后,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在路由器一代与路由器HD的比较上(不考虑硬件配置),就访问速度(web管理页面的功能设置)那完全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将智能设备单独与一个路由器相连了。



从包装盒的无线连接上来看就知道使用什么协议了。


从实际使用体验来说,本人总结一下几点供阅者参考:

1. 对于ZigBee协议设备来说最好还是将设备连接控制在一定范围距离内,本人的经验就是一个房间(区域)一个主节点,如果跨区域/隔墙连接,设备的离线率会大幅增加。当然这样做的话,部署成本也会增加很多......

2. 对于WiFi连接的设备,IP设置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之前也曾出现过一个设备占用2个IP的情况,或是几个设备抢一个IP,这样不掉线才怪,因此本人的做法是手动指派IP,避免IP冲突。

3. 由于WiFi连接的设备只能使用2.4G,所以对于网络的频段信道和带宽也需要注意一下。

4. 说道WiFi连接的信号问题,说实话这个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方法,本人的经验是使用放大器,也有朋友提到过用AP,个人比较赞同用AP,但由于家里的网络结构不支持部署AP,或是说要改造成主网+AP拓展的方式那工程就比较大了,埋线,电源什么的,太麻烦(本人不喜欢明线布线的方式,家中的网络走线,拓扑都是在装修前就定好了)具体体验结果可参考之前的文章。

5. 对于WiFi路由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之前已经提到了智能设备对于带宽的占用问题,所以分网是很有必要的(前提条件是智能设备很多)

6. 对于网关来说,网关是用ZigBee连接子节点,将子节点的数据在经过WiFi传到服务器,所以针对WiFi连接的优化网关同样适用。


所以对于智能家庭的部署来说(小米服务器端的稳定与否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至少在最近装修新房的时候我会把之前的遇到的问题都考虑进去,但是对于想升级智能家庭朋友来说,整体的思考还是必要的,本人家中也是一点点的增加智能设备,只要是网络设置对路,通过一些方法还是能做到在使用中尽量减少智能设备的本地离线率。


具体的优化方法可参考笔者之前的文章。


智能设备的使用最终还是为了方便生活,如果被智能绑架了生活那还真不如就回到原来的生活。


最后更新:2018-01-03 12:37:47

  上一篇:go 无线网放大器
  下一篇:go 米家飞利浦台灯2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