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小米手机成为国产厂商第二,OPPO为何在几年前不温不火?
最近,在国内某问答平台上笔者注意到一条关于OPPO设计师言论热议的消息。对此,各路网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归纳起来即是在说OPPO这位设计师的阐述有很大道理,大多数人持着支持的态度;不过,作为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国内智能手机厂商销量、市场份额占比的我来讲,并没有多少兴趣深入了解OPPO手机的设计标准。相反,这一话题则激发了给大家来探讨OPPO手机在经过不温不火的境地后,为何突然之间又火爆了起来?
我们要先从几年前的OPPO手机开始聊起。2011年小米手机诞生,凭借着为发烧而生的MIUI系统和在当时国内手机市场绝无仅有的超高性价比策略,迅速占领了用户们的口袋,并在三年后的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了6000万台,可谓是让许多传统手机厂商刮目相看,甚至是感到慌张和焦虑。那么,当时的OPPO手机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OPPO手机的出货量仅为3000万台,小米手机足足是它的二倍;换言之,在2014年之前,OPPO手机无论是品牌知名度或是市场销量方面都是处于默默无闻、不温不火的状态。
但在2015年和截至目前,OPPO手机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占比一路反超小米手机,直至2017年拿下了国产手机厂商排行榜第二名的成绩,排列在华为手机后面。究其原因,有不少业界人士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譬如OPPO手机强势崛起主要得益于其多年的线下市场耕耘、渠道商积淀等;换句话说,OPPO手机几年前不温不火几年后辉煌无比也是因为上述原因。但按照笔者反向的观点分析,则认为还有另外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因素一:OPPO手机赶上了好时候
相信笔者道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势必有许多反对者不赞同。可若结合OPPO手机的发展历史轨迹来看,时间节点确实对OPPO手机的崛起大爆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针对现在OPPO手机走的明星代言等营销路子,曾经也一直在做;第二,OPPO手机昔日推出过主打超薄机身的机型,只是市场反响并不是很尽如人意;第三,OPPO手机跟大多数手机厂商一样,是经过种种市场检验、摸索才找到的正确路线,譬如切入垂直细分领域。
所以,个人认为OPPO手机赶上了好时候不是没有事实基础支撑。正和小米手机卖的好好的,还要在2013年推出了主打中低端用户群体的红米系机型类似,都是为了满足需求且遵从了当时的市场环境。这一点,了解过摩尔定律的人应该很清楚。
因素二:OPPO手机历经摸索回归本质
要说OPPO手机,以前也是各种折腾:超薄机型、高端机型等尝试了一个遍,最终也不做超薄了反而推出了主打快充、拍照风格的手机。这说明什么?基于用户们的层次、实际诉求和当时所处的大环境下,消费者不需要太漂亮的手机,充电快、拍照美才是刚需。进一步来说,OPPO手机不仅遇到了好时候,还碰见了好时候时期的好用户。
因素三:跟随iPhone和营销势能加持
国产手机厂商原来有个习惯,即是每次开发会时都会跟苹果公司的iPhone发布会场景相似,甚至连主讲人的穿着打扮风格也接近那个时代的乔布斯。直到后来,iPhone手机在中国市场风靡,国产手机厂商逐渐学习iPhone的外观设计、UI设计等,某种程度上俘获了一部分追求iPhone而又没钱入手iPhone的消费者。这其中,有OPPO手机、也有小米手机,不过相比之下前者更胜一筹。
再者,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现象,包括华为手机、小米手机、OPPO手机在内的诸多品牌都在请明星代言新机型,借助明星影响力带动手机销量。
有了上述阐述的条件加持,OPPO手机自然能得到消费者的直接了解。同时,机遇、需求、营销、沉淀四个基础结合起来,势必形成了OPPO手机现在的势头。
所以,到此OPPO为何能一改在几年前的不温不火,一举在出货量上超过小米手机成为国产厂商第二名?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数了,其实不是对手不行,而是自己受到多种因素的左右促使融合,产生了巨大势能。但,一旦这种所谓的势能不再奏效,结果断然可以预见。
最后更新:2017-08-20 10: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