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58 返回首页    go 小米 go 小米MIX


OPPO的美学设计观:踏足现实,预判未来

谈起设计,脑海中回放的大概是年初刚结束的Chanel 2017春夏高定大秀。Chanel女士曾有一句名言说:“时尚并不是只存在于时装中的东西,时尚在天空中、在街头上,时尚是创意,是我们生活的方式,是正在发生的事。”这些超前的领悟,也印证了她的设计方针,那就是从生活中最基础的寻求开始,做最实用的东西。

正如CHANEL女士所言,时尚是创意,时尚无处不在,时尚存在于设计师的想象和笔触之下。现在,我们可以在大街上看到建筑,甚至路牌,都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在我看来,设计和时尚相辅相成,是设计师对一件事物的领悟能力。

或许没人能想到,手机有一天竟也能融入时尚的设计元素。更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一个手机的外观设计师不安分于每天待在实验室冥思苦想,而是天天穿梭在各大时装周寻找灵感,能让设计师这么干的恐怕也只有OPPO。

从不为人所知到全球知名

说起OPPO,很多年前这个品牌在国际上并不知名,但现在已经发展成全球排名前四的手机品牌,这是一家不可思议的企业。

近几年,OPPO相继推出R9、R9s、R11,每一款一经发布便成为爆款。其实,我并不会对OPPO的傲人业绩感到惊讶,惊讶的反而是OPPO用户的忠诚度,据说购买过OPPO的用户大部分都会继续选OPPO,并且有28%的iPhone用户换机时也会选择OPPO。除了OPPO的拍照、闪充、品牌推广及企业形象等先天优势外,吸引并留住用户的点还有产品设计。

是的,OPPO的手机产品设计,一个在如今网络上的舆论争议点,手机厂商们都游走在“创新”和“适众”的天平之上,说到底,还是品牌对自己所面向的用户究竟有多么了解,以及品牌自身的设计理念问题。

今年8月份,OPPO发布了一款在业界备受关注的定制机——R11巴萨限量版,正如字面理解,这是一款来源时尚和巴萨元素的产品。在一体金属机身上实现大面积撞色设计是在手机行业里首次,推出后,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哇,好大胆的设计”,行业人士也不仅感叹 “在全金属机身上做撞色,太花资源和精力,没几个品牌有这意愿和能耐”,但是OPPO做到了。

在研发之初,R11巴萨限量版后背红蓝撞色机身的良品率只有30%,这对设计师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图纸上的美好终究会受限于现实条件,但OPPO还是很执着地不断尝试优化,最终做出现在看到的一体金属机身上的撞色效果。

不少人好奇于“OPPO手机的设计理念到底是什么?”, R11设计师Ann认为 “OPPO 做的是一种“适众之美”,一种普世、大众所能接受的美,要遵循商业逻辑和大众审美”。

那么,OPPO到底是如何按照“适众之美”来设计自己的手机呢?

怎么理解“适众之美”?

智能手机这种被称为21世纪人类“定制器官”的东西,慢慢的也成为了快消品,它虽然很重要,但市场上的选择实在太多,以致于每年至少换一次手机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如今的智能手机在外观、功能上都高度同质化,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都很难再有数年前第一次看见iPhone时的那种激动。

在外观上有足够高的差异化且具有崭新审美的手机产品非常稀缺。

其实在此之前,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现在的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谈到手机的外观设计,OPPO向来都对外面的流言蜚语选择忽视,无论是R9的腰圆键还是R11的后盖设计,都被网友津津乐道地探讨,原因不外乎就是长得像谁谁谁,尤其是R11的后盖设计,从二维平面图上去看,双摄像头和闪光灯的排布似乎真的和iPhone 7 Plus“如出一辙”。

“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把你的摄像头放在手机的其他位置,你可能也无法接受,我不能为了跟别人不一样而乱来。”这句话出自R11的设计师Ann,她其实是一位年轻的90后,她所说的这句话已经明确表达出OPPO设计R系列产品的理念:要做适合大众审美的产品。

OPPO曾经的N系列和Find系列,尽管已经暂停生产,但现在依旧会有用户在微博上表达怀念和期待。在外界看来这两个系列的产品让OPPO的设计到达了旗舰巅峰,无法再创新,其实不然,OPPO策略的改变是为了更聚焦,专注只做一款产品,在一款产品身上要尽量贴合时下流行和消费者最喜欢的元素,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OPPO更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

其实,在OPPO的实验室里有一大堆你在市场上从未见过的设计和功能,但OPPO依然选择关起门来继续研究它们,而生产出来面向市场的,则是符合“适众”“时尚”和“年轻”理念的产品,要做出在确保功能完备且性能稳定的同时,让人第一眼看到就会喜欢的产品。

当然,选择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OPPO这家企业的出发点和经营理念其实和小米魅族一加这些互联网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它从一开始就注重渠道发展,要做面向大众的电子消费品,而不是以小众、独特、发烧自居。

显然,对于单品销量都能轻松过千万的OPPO而言,“适众之美”做年轻人喜欢的手机,才是最适合它的产品理念。

所以,OPPO R11是一款怎么样的产品?

分两个部分探讨:1.OPPO R11本身的设计;2.R11巴萨限量版的“含金量”。

在R11还没发布之前,我看到了官方的宣传视频,我很在意那条在一体金属机身上罕见的机身弧度,上一次见到和摸到这种弧度的机型,还是moto X,可moto X那是塑料后盖,意义不同。R11发布之后我第一时间去体验区做的事情就是紧紧地把它握在手上,手感比想象中的还要更好一些,当时查了下R11的厚度数据,然后又从侧面看了下产品,视觉和手感上都显得更薄。是大部分消费者看到摸到之后,至少不会产生抗拒感的产品。

但是,OPPO也明白,大众化的产品会赢在销量输在个性,所以R11巴萨限量版想要用不一样的设计征服所有人。

巴萨限量版的“含金量”

R11巴萨限量版的机身背部的红蓝色彩比例遵循了 0.618 的黄金分割法则,在红蓝交界的这条金色分割线的居中处是18K金的巴萨LOGO,两种颜色之间由一条金属分割线隔开,为什么要有这条分割线?(具体来说其实是一条小凹槽)因为在阳极氧化的金属机身上,两种不同的着色之间很难平整过渡。

人类对色彩的审美和运用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手机早就走出了非黑即白的配色时代,现在各大厂商几乎都有一个“独家配色”,无他,这代表个性。

纯色和撞色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自然界有黑白色花纹相撞的斑马,工业界也有衣服、建筑物等的撞色设计,但如果想在体积有限的手机上实现撞色,其中的难处可能只有设计师和生产者最明白。

R11巴萨限量版的设计师叫REN,和Ann一样是年轻的90后,“把这么重要的产品交给这么年轻的设计师真的可以吗?”——这句话在我脑袋里闪现过不下三次,不过这也可以说明OPPO这家公司非常信任且敢于启用年轻人,这与OPPO的品牌及产品调性倒是非常贴切。

REN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说了一句值得回味的话:“我个人的喜好不重要,做设计要克制,我们要做出大多数用户都喜欢的设计”,这句话也被不少网友过度解读成“为平庸找借口”。

“做设计要大致预判未来的趋势,但不能严重偏离于现实”。

手机界近几年玩材质的产品很多,比如塑料和金属、金属和玻璃、陶瓷和金属等等,但是做机身撞色设计的几乎没有,尤其是大面积且细节丰富的撞色更加没有,因为大胆的想法很多人都有,但受限于工艺条件和成本限制,还是让不少品牌止了步。前面已经说了,最初R11巴萨限量版的后盖良率仅为30%,为什么会这么难?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做?

我自己本身对足球并不狂热,但是我能理解球迷为什么会对足球那么狂热,因为这个用户群体的特点鲜明,质量很高,而且象征巴萨的红蓝球服,运用在手机设计上必定会有非常亮眼的效果。

那么,这种撞色后盖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很多人是这样脑补的“在车间拿隔板隔开喷漆就完了,如果是纯色后盖,就在金属表面做阳极氧化,喷砂,染色,打磨”,这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一体金属手机的生产工序,能够确保良率和成本以及出货效率,所以在2016年手机金属工艺大爆发的时候,全球一年可以发布几十上百款金属手机,但是能让大众记得住的精品只在个位数。

其实,如果想要在同一块金属染上两种不同的颜色,首先就要消除两种颜色接触边缘的毛刺感。想要自然拼接那是不可能的,所以OPPO想到用一条横跨机身的金属细线来分割开两种颜色,这条0.1毫米深度的金属线非常细,要在金属线上做精准分割并且着色,偏差一点点距离都可能会让红蓝两色溢出,我甚至认为OPPO这么做太死磕自己了。

金属后盖最让强迫症满意的地方就是天线的处理,它并没有一律采用一次成型的黑色或白色注塑天线,而是上下两部分分开加工处理,上半部分做成深蓝色天线,下半部分做成暗红色天线,统一采用先注塑后填胶再打磨平整的工艺,连天线也撞色了,目前为止,行业内也只有OPPO实现了这种天线工艺。

工艺繁琐也不算是最了不起的,因为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宣扬自己的高难度加工工艺,更难的是怎么保证低良率下还尽可能地做到稳定供货,这一点OPPO也做到了,现在打开OPPO官网还可以很轻松地买到这款机型。

对于一款定制机来说,R11巴萨限量版的工艺难度和设计美学都拥有很高的含金量,冲破了大家一贯以来对定制机只是“镭射logo、换个颜色”之类的简单印象。

设计师REN 表示“如果满分是100分,我想这款产品可以超过120分”。不同于其他企业,OPPO是自己会在实验室大胆尝试但绝不拿市场和用户来试错的企业。

“我只会像我自己”——这应该是最能来形容OPPO的一句话。

最后更新:2017-10-08 03:12:20

  上一篇:go 合作升级,OPPO推出王者荣耀限量版定制R11
  下一篇:go 彪悍的手机不需要解释!OPPO为王者荣耀周年庆推出限量版R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