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91 返回首页    go 小米 go 小米 note


“鲍威尔时代”有望延续渐进式加息和缩表

摘要

“美联储12月再次加息的条件成熟。”下届美联储主席人选杰罗姆·鲍威尔上周在美国国会出席提名听证会时如是表示。

  “美联储12月再次加息的条件成熟。”下届美联储主席人选杰罗姆·鲍威尔上周在美国国会出席提名听证会时如是表示。

  他说,美国企业和家庭信心持续保持高位,金融条件仍维持宽松,资本市场保持强劲,这些因素有望支持今年经济实现2.5%的增长。他表示,明年美国经济有望维持这一增长势头,预计明年增速有望维持在2%至2.5%区间。考虑到失业率已经降至历史低点,经济也保持强劲增长,美联储已经开启渐进式的加息周期。

  这是鲍威尔被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担任新一届美联储主席后的首次公开亮相。“鲍威尔时代”即将来临,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何方?对全球经济又有哪些影响?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郭可为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鲍威尔作为美联储内温和的中间派,从此次听证会来看,鲍威尔将基本延续“耶伦时代”渐进式加息和缩表政策,未来美联储将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但节奏和力度可能会弱于预期,金融监管也将适度放松。

  有望继续维持逐步加息、渐进式缩表节奏

  中国经济时报:鲍威尔在此次听证会上透露了哪些货币政策信号?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是怎样的?

  郭可为:鲍威尔有望继续维持渐进式加息的节奏,或将逐步缩减量化宽松期间累积下的庞大的资产负债表。鲍威尔在此次听证会上预计,美联储缩表将持续三到四年,最终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从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降至2.5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的水平。

  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但节奏和力度可能会弱于预期。

  从鲍威尔的货币政策理念看,他支持继续加息和渐进式缩表,这延续了耶伦货币政策思想。但鲍威尔必须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施政思路。特朗普最为重视的就是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因此不希望看到美元走强,对出口不利,也损害就业,而且加息过快也会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对特朗普推行宽松的财政政策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未来美联储很有可能继续以温和的方式逐步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但加息的节奏可能会慢于预期,缩表的力度和最终规模也将小于预期。

  第二,12月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预计2018年将加息3次。从短期来看,美联储12月份再次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从鲍威尔此次听证会上的表态便可见一斑。从中期来看,2018年可能再加息3次,与9月议息会议的利率点阵图保持一致。

  鲍威尔和耶伦近期都公开表示,尽管核心通胀暂时低于2%目标,但中期有望回升至2%附近并维持稳定。如果2017年如期完成第3次加息,2018年美国经济和就业持续改善,通胀出现回升,全年再加息3次的概率就较高。不过,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国际投行认为,美国经济回暖和延续政策连续性可能会使美联储在2018年上调利率4次。当然,美联储的加息节奏也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而变化。耶伦曾表示,如果经济再度陷入困境,不排除重新启用非常规货币政策,这一策略应同样适用鲍威尔执掌的美联储:如果经济的强势复苏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速通胀回升,2018年加息4次的可能性也同时存在。如果经济基本面恶化,2018年加息少于3次也并不令人意外。

  第三,继续渐进式缩表。鲍威尔支持渐进式缩表,但强调循序渐进。

  鲍威尔在上周的听证会上预计,美联储缩表将持续三到四年,最终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从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降至2.5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的水平。目前公布的缩表计划是,2017年四季度月每月缩表100亿美元,2017年全年缩表300亿美元,2018年一二三四季度每月缩表200、300、400、500亿美元,2018年全年缩表4200亿美元。根据2018年具体情况,如果美国经济继续维持复苏态势,可能逐步增加每月缩表规模。

  第四,适度放宽金融监管。

  对于金融监管的态度是鲍威尔和耶伦最大的分歧,耶伦一直反复强调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与特朗普的意愿相悖。此外,大力推荐鲍威尔的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也明确表示应当放宽金融监管。未来,在特朗普、姆努钦和鲍威尔三个关键实权人物的推动下,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极有可能出台放宽金融监管的法案,特朗普调动金融体系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愿应能实现。

  美联储继续引导全球货币政策趋向收紧

  中国经济时报:“鲍威尔时代”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郭可为:首先,美联储中性的货币政策和放松监管有望增强美国经济的外生动力。鲍威尔明确的“保增长”政策倾向以及暗示监管政策将有所放松,美联储对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加谨慎。随着特朗普减税政策的落地,预计美联储换帅之后的中性货币政策、放松监管政策,减税的政策组合有望增强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外生动力。

  其次,继续引导全球货币政策趋向收紧。鉴于鲍威尔当选无碍美联储加息走向,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影响将更加突出。美联储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已加息4次,并开启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2017年以来,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也开始跟随美联储货币政策步伐。欧洲央行决定从2018年起开始缩减QE规模,加息预计要到2018年末甚至2019年上半年;英格兰央行11月初启动了十年来的首次加息,未来两年内大概率只会再加2至3次;日本央行今年下半年已逐步缩减购买国债的规模,但负利率转向的迹象尚难看到。尽管各大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的步伐较慢,但趋势一旦形成就会持续较长时间,全球货币政策在美联储的带领下进入紧缩周期已是大概率事件。

  第三,对中国经济与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应可控。美国货币政策将对中国产生溢出效应,并从利率、汇率、资本流动等渠道体现。目前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出口、投资、消费三大引擎运行基本稳定,未来国内经济形势因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而发生恶化的概率很小。央行通过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宏观审慎管理,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灵活审慎操作维持稳增长、防风险、稳汇率等目标的动态平衡。

(责任编辑:DF350)

最后更新:2017-12-05 13:24:19

  上一篇:go 瑞银:纽元低估最为严重 2018年将升值10%?
  下一篇:go 瑞银:欧元2018年大展宏图 1.25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