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支付寶也如此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支付寶也如此。
從數據來看,支付寶依然是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絕對老大,坐擁半壁江山,但位居“老二”的財付通不甘寂寞,小鋤頭正在加快挖牆腳,僅在一個季度內就將市場占有率提升超過2個百分點。不能說這2個百分點都是從支付寶那挖過來的,但也不會太少,此消彼長,支付寶正麵臨著巨大危機。
如果再加上支付寶的活躍人數較財付通低得多得多,支付寶的危機更加嚴峻。一季度移動支付工具活躍人數總體上升,騰訊金融繼續位列第一,支付寶季度活躍人數達到4.92億人次,而微信支付則為8.41億人次。
支付寶可謂是第三方支付的鼻祖,依托淘寶平台積累了大量的忠實用戶,也是馬雲喊出“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底氣之所在,是阿裏巴巴最為核心的業務之一。然而,在麵對微信支付這一後來者時,支付寶麵臨著巨大壓力,同為BAT之一的騰訊以“一直都在模仿,從未被超越”而出名,這次讓阿裏壓力山大。
迫於微信壓力的轉變:支付寶社交化
支付寶的社交化自集五福開始,以“支付鴇”達到高潮,盡管最近支付寶社交化動靜有些小了,但相信馬雲爸爸依然不會放棄。
在這裏不得不佩服阿裏決策的前瞻性,在微信支付還未火起來時就已經開始支付寶社交化的步伐,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支付寶社交化之路已經不是充滿棘刺,而是用戶壓根就有些不買賬,雖然靠集五福弄了點人氣,但這人氣也難過十五,更不用說過了正月之後還有人想起了。
反觀微信則是另一番景象,幾乎每人每天都會使用。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月1日報道,根據Mary Meeker周三發布的2017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微信在上個月的平均一天在中國移動應用程序中占用了約29%的時間。上個月,騰訊給出的公開數據顯示,微信月活躍用戶已達9.38億,比上年增長23%。
一個高頻使用的APP和一個隻有在支付才會被偶爾想起的APP,哪個更容易讓人使用?結果不言而喻,那就是必然會出現上述的統計數據。舉一個例子,有一個朋友是經營社區小超市的,在他的店裏貼著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二維碼,他說,現在用微信支付的要比用支付寶的多,而且大多人會主動問能不能用微信支付。我在他店裏裏曾經觀察過2個小時,情況也正如他說的那樣。
正是基於提高支付寶的使用頻率,哪怕隻是為了一句“吃了嗎?”,支付寶也在社交化道路努力奔跑。但在麵對同級別的競爭對手,阿裏顯得有些黔驢技窮。
相對於起家淘寶等電商平台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底下的9億微信活躍用戶,具有更強的社交屬性和平台黏性,而這恰恰是支付寶不具備的,也是馬雲堅持為支付寶增加好友、聊天、生活圈等功能的初衷,為的就是增加支付寶的社交屬性。而所有的一切,還是最大程度削弱來自微信支付的衝擊。
“從未被超越”讓騰訊後發優勢十足
在第三方支付上,微信是後來者,是在緊追支付寶的步伐,也對支付寶構成了威脅。
騰訊靠QQ起家,是國內即時通信領域的老大,讓MSN都黯然失色。憑借QQ圈粉無數,且大多都是鐵粉,而這些鐵粉讓騰訊在後發優勢上玩得很熘。當年風靡網絡的搶車位和偷菜讓開心網火爆一時,但騰訊隨之推出類似的社交遊戲,讓人們幾乎忘卻了開心網才是原版;再說三國殺,雖然盛大的三國殺目前依然還是比較火,但也不能也被騰訊的英雄殺挖了不少牆角。
騰訊將後發優勢演繹的淋漓盡致,甚至有“一直都在模仿,從未被超越”的說法。在第三方支付上,騰訊的後發優勢也是十足,9億多的活躍用戶如同核彈一樣極具威懾力。有人說,3歲微信支付走完了12歲支付寶的路,這不是誇張,而是事實。
騰訊的微信支付一直都在沿著支付寶的道路前進,可能開始時並不是為支付而生,但疏通同歸,微信支付最終還是和支付寶在同一舞台上競爭。雖然微付寶先跑一程,但微信的後勁十足,如果支付寶不再另辟蹊徑,鹿死誰手還不可說。
京東等不甘寂寞曲線參戰
“貓狗大戰”的主角之一——京東,其支付工具並未如同京東平台一樣讓阿裏感受到壓力,
貌似連加入戰團的資格都沒有。但京東等互聯網企業並不甘寂寞,通過與銀聯合作,背靠大樹曲線參戰。
5月27日,銀聯聯合超過了40家商業銀行及京東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出雲閃付二維碼支付。從6月2日至6月8日,在全國40個知名商圈約十萬家商戶,消費者使用銀聯雲閃付揮卡、手機以及掃碼支付,均可享受62折優惠回饋。
這次以京東、大眾美團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也已向銀聯二維碼開放入口。艾瑞分析師李超認為,此次金融科技代表企業京東金融,作為首家接入銀聯二維碼體係的非銀機構,對於加速銀聯二維碼產品落地具有重要意義。銀聯此舉意在為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商戶與用戶搭建支付基礎設施,京東金融的支持會進一步促進二維碼支付的聯網通用,降低行業成本增強用戶服務體驗,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雖然銀聯開始進軍第三方支付市場,但有專家對此並不看好。“從當前移動支付觀察分析結果看,商業銀行的線上網絡支付陣地已處於明顯劣勢,幾近淪為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尤其是支付寶的後台和資金管道。”央行金融IC卡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李曉楓曾向經濟觀察報稱,“手機內下載一個支付寶APP即能解決大多數的線上支付需求。”從目前線下網絡支付的進展看,銀行未必能重新奪回這個陣地。
不管未來,第三方支付市場是兩強相爭也好,還是三足鼎立也罷,目前支付寶必須要麵對財付通的直接挑戰,這是一對一的單挑。支付寶有的功能,微信基本都有,支付寶沒有的,微信還有。一個是以支付而生,一個是社交而生,現在一個想要社交化,一個已經實現了支付功能,雖然微信還處於追趕者角色,但兩者之間的距離並不是越拉越大,而是越來越小。誰能說未來不是“一直都在模仿,從未被超越”笑到最後?
最後更新:2017-10-08 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