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加息兩次都救不了美元 下半年還會“凶多吉少”?
摘要
今年已過去了一半,這半年主要貨幣的走勢大多與年初預測大相徑庭,英鎊、歐元等非美貨幣逐漸奪去了美元的耀眼光芒。美元慘跌或許隻是一個開端,而接下來美元還要麵臨三大麻煩。
今年已過去了一半,這半年主要貨幣的走勢大多與年初預測大相徑庭,英鎊、歐元等非美貨幣逐漸奪去了美元的耀眼光芒。美元慘跌或許隻是一個開端,而接下來美元還要麵臨三大麻煩。
2017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從匯市主要貨幣的半年表現來看,上半年的走勢大多與年初時的預測“背道而馳”。去年特朗普勝選並作出財政刺激承諾以後,美元風頭盛極一時,非美貨幣(尤其是歐係貨幣)與之相比頗為遜色。不過,經曆了半年的風風雨雨,美元慘淡收場,上半年累計下跌逾6%。而這一切,可能還隻是一個開端,接下來美元多頭還要麵對更多大麻煩。

全球央行結束寬鬆時代?
上周導致美指慘跌的一大元凶之一是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均暗示收緊貨幣政策,一夜之間金融市場大變天。如今,市場預計這三大央行的鷹派言論可能標誌著全球央行超級寬鬆的時代即將結束。
自今年1月風光了一陣子以來,美元指數一直走著“下坡路”。上半年美聯儲兩次加息市場不買賬,現在三大央行又釋放收緊信號提振非美貨幣,美元黯然失色。在全球主要貨幣中,歐元今年上半年的漲幅達到8.6%。而英鎊的累計漲幅則達到5.4%。若其他央行真的結束寬鬆,則美元前景難料樂觀。
GDP和通脹數據成關鍵
上月末,美聯儲主席耶倫在講話中重申了對經濟的樂觀態度,但不少人懷疑耶倫的看法過分客觀。盡管多項就業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整體健康,但目前美聯儲內部已就通脹問題“開撕”。5月PCE通脹數據連續三個月下滑,距離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尚遠。

除了就業和通脹,美國近期多項數據表現不及預期,就連IMF也下調了美國的經濟增速預期,這令市場擔憂美聯儲能否繼續加息,打壓了美元多頭的信心。摩根大通認為,若下半年美國GDP能達到2-2.5%範圍,美元才有望短暫反彈。
歐美政局還有兩大“麻煩”
盡管特朗普各種經濟和政治政策在年初大幅提振美元,但這種“效應”已經逐漸失效,因為特朗普的執政能力遭受越來越多的質疑。而與此同時,歐洲方麵的風險大幅減弱。馬克龍打敗勒龐當選法國總統,德國議會選舉基民盟獲勝等極大地降低了對民粹主義的擔憂。
政治風險的分化令美元與非美貨幣出現較大的差異,接下來有兩件大事影響主要貨幣的後續走向,其中一個無疑就是英國脫歐。自特蕾莎·梅在提前大選中失利之後,脫歐進程更加荊棘滿路,這將牽連歐係貨幣的“命運”。此外,上周特朗普醫改投票再次遭到推遲引起市場擔憂,若特朗普稅改醫改等時間表再度發生變化,新一輪匯市波動不可避免。
投行和機構如何看待美元?
由於美元持續走軟,CFTC報告顯示,截止6月27日當周美元淨多倉已降至一年最低水平,投機客正紛紛逃離美元。金十此前發文稱,美元在經曆了五年的超級牛市之後現或已進入“強弩之末”的階段。加拿大豐業銀行的首席外匯策略師Shaun Osborne也認為:
“美元將在今年餘下時間內掉頭下行直至進入2018年,長達數年的美元多頭行情將暫告終結。”
據最新的倉位報告顯示,隨著美元日益疲弱,投行和機構也更加青睞於做多非美貨幣。當前多家投行看衰美元,但對歐係貨幣未來一兩年的預測整體比較樂觀,具體預期均值如下表所示:

(原標題:半年加息兩次都救不了美元 下半年還會“凶多吉少”?)
(責任編輯:DF318)
最後更新:2017-07-04 09: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