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9 返回首頁    go 微軟


極度凶險!印度 18年噩夢重現!

  18年,噩夢重演?

  前兩天,國內有媒體披露,說哈佛預測8年後印度經濟將趕超中國。貴為世界名校,哈佛做出這種預測,如果不是博人眼球,那可能就真的是有失水準。

  不過,哈佛這麼做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在西方機構和媒體眼中,印度和他們的意識形態、經濟以及政治體製類似,所以如果印度經濟崛起,那麼這也意味著西方經濟模式的又一次勝利!

  然而,我們中國有句流行語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昨天,印度就用事實告訴哈佛,對不起,臣妾做不到啊!

  昨天(周三),印度公布了最新6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就是CPI,結果顯示:6月份印度的CPI僅為1.5%,遠低於印度央行4%的中期目標!

  1.5%的CPI數據,更是創出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將近20年以來的最低值。

  據美聯儲提供的數據,印度2017年6月的通脹創18年來新低印度離通縮可能不遠了!

  作為最具活力,最年輕的經濟體之一,按照常理來說,印度擔憂的應該是通貨膨脹。觀察印度央行給自己製定的CPI目標——4%,也足以說明這一點。

  當印度和全球主要經濟體一樣,CPI進入1時代,這似乎暗示著,印度相比於其他主要經濟體更有可能進入通縮時代。

  日本此前一直被國際輿論認為是長期處於通縮狀態。可是,如果我們按照央行通脹目標-實際通脹率,來衡量通縮程度的話,會發現,日本通縮的程度可能比印度還要好一些。

  根據最新的數據,日本的通貨膨脹率在0.4%,而其中長期目標是2%,也就是說偏差值為1.6%;印度方麵,其最新的通脹率為1.54%,其中長期目標為4%,計算得出的偏差值為2.46%。

  隻以CPI數據來說明印度疑似進入通縮,似乎還不夠說服力,但如果通縮階段所有的經濟特征都出現,那麼說服力想必就足夠了。

  通貨緊縮之下,常常會出現,實際利率不斷攀升,市場錢貴物賤,企業融資成本高企(抑製投資,投資規模下降),不良貸款攀升,最終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提高。

  那麼印度有沒有上麵這些特征呢?下麵暴哥給大家還原一下印度的經濟麵貌,來驗證一下,有沒有通縮的征兆!

  1、實際利率攀升

  進入通貨緊縮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指標就是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不斷攀升。

  對印度而言,在6月份的通脹數據出爐以後,其實際利率已經成為全亞洲最高的國家。

  目前印度的名義利率為6.25%,通脹為1.54%,兩者相減得出的實際利率為4.71%;

  作為對比:歐元區通脹為1.3%,利率為0 ,實際利率為負;中國利率為4.35%,通脹為1.5%,實際利率3%;美國利率為1.25%,通脹為1.9%,實際利率未負;

  印度實際利率亞洲第一,圖片來源彭博社。

  2、經濟增長率持續下滑

  這麵這張圖足以說明一切了,暴哥就不再多言了!

  3、投資斷崖式下跌!

  根據彭博的統計,印度固定投資總量,按年增長率持續下滑,到2017年第一季度,已經成負增長了,彭博甚至用了“斷崖式下跌”一次來形容!

  4、不良貸款攀升

  暴哥曾經在6月1日的文章《晴天霹靂!印度經濟遭遇雪崩!追上中國懸了!》介紹過目前印度不良貸款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而印度84萬億鼓勵全民買房的行為,很可能讓印度的不良貸款問題更加嚴峻!(暴哥在《瘋了!84萬億蓋樓,印度竟要靠造房子追趕中國?》有過介紹!)

  據穆迪分析,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的不良貸款已經上升到貸款總額的17%,這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

  據IHS Markit的數據,電力、鋼鐵、紡織和工程建築四大行業一種占銀行係統壞賬比重的80%。而在這些壞賬中,有70%以上的壞賬是由印度國有銀行所持有!

  根據印度信貸信息局的數據,過去3年,印度各銀行信貸投訴的數量呈現出爆炸性增長態勢:3年翻了將近3倍!

  另根據印度央行的數據,印度銀行體係中,不良貸款率已經從3年前的3%左右迅速攀升到9%。

  作為對比,暴哥給出中國的銀行體係不良貸款率:

  據銀監會,截至2017年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99%

  就業層麵,據scoll的統計,今年印度的就業增長速度預計達到5%到7%,遠低於2016年的12%到15%。

  熟悉暴財經的朋友應該知道,暴哥向來以事實說話,所有的邏輯推演,都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很少憑空意淫。如果上麵這些實際數據還不能說明印度目前正處在通縮的路上,那暴哥真的就無話可說了。

  莫迪,天使還是魔鬼?

  下麵的問題自然而然的來了,印度怎麼就走上通縮的道路了呢?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印度經濟目前的窘境,可能要歸結於莫迪的改革措施。

  暴哥此前說過,印度在賬麵上的經濟潛力確實不俗,但能不能把賬麵上的潛力化為現實,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為了讓印度力量真正展示出來,必須得有破除一切桎梏的勇氣、能力和信心!老天賜予印度的改革派總理莫迪或許正是開啟印度崛起的一把鑰匙。

  然而,改革就算不流血,也肯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廢鈔令過於激進:

  為了打擊避稅行為,增加銀行體係的現金儲備和放債能力,解決長期困擾印度的影子經濟問題,同時跟上全球貨幣數字化的進程,莫迪雷厲風行的宣布廢鈔令,廢除大額現鈔。

  應該說莫迪執行廢鈔令的初衷是好的,長遠效果也可能能夠到達。但是他忽視了印度經濟對於大額現鈔的依賴性,而這也直接導致印度市麵上資金流動性不足,引發通縮。

  此外,由於廢鈔令過於突然,沒有給民眾一個緩和和適應的時間,這讓印度民眾十分恐慌。大家知道,很多時候,經濟層麵或者社會層麵的事端演變,並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都是由於恐慌造成的,恐慌的力量無窮的。

  印度經濟表現出的疲軟也很有可能才很大程度上是恐慌的結果!

  稅改政策值得商榷:

  涉及到稅改的議題,放在哪個國家都會有爭議。不過印度的爭議似乎非常大,因為印度在7月1日執行的稅收政策中,包含大量的一般消費品,而這些消費品不是降稅,而是增稅。

  據暴哥的查閱,這些消費品有:移動電子設備、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奢侈品、巧克力、蘇打水等等,除了消費品質外,銀行的金融服務也變得更加昂貴了,比如,用ATM提款的手續費也因此提高。

  可以看到,上述產品和服務都是一般老百姓(603883)常用的,這些稅費的提高直接回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而在企業端,為了應對消費的提高,企業很可能不得不轉移成本個消費者,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買單。

  消費者熱情消退,對於企業的業績也構成威脅:

  據花旗銀行的估算,新的稅收政策推出之後,近130家公司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將在三季度下滑12%。

  印度上調稅費稅的目的主要是建立更加完善的稅費體製,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彌補虧空,最終讓印度政府有更多的資金來進行基礎設施等建設,刺激印度經濟增長。

  還是那句話,莫迪的初衷是好的,可結果如何就很難說了。消費稅造成的企業利潤降低,消費者熱情減退帶來的負麵影響很可能最終把政府提高收入的夙願抹平。

  債務豁免:

  除了上麵說的兩個比較重要的政策,最近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就是莫迪執意要豁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農民債務。豁免債務的目的是,一方麵是為了實踐莫迪競選的承諾,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刺激農民的消費。

  但是莫迪或許忘了印度的不良貸款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豁免債務的問題無疑會讓這個問題越滾越大,而國外投資者看到莫迪的這種舉措,還敢把錢借給印度發展嗎?這種信心上,莫迪可能考慮的欠妥了。

  沒有辦法的辦法

  不過話又說回來,指出問題總是很容易,解決問題才是困難的。印度由於傳統和曆史的原因,必須得有一個強權人物,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才能推動改革,而改革的實施方式可能也必須得是雷霆萬鈞式的,以防龐大的既得利益者們勾結起來,讓改革付之一炬。

  所以,盡管印度目前問題嚴峻,但莫迪必須硬著頭皮走下去,不然,印度的改革很可能會出現倒退,進而又回到那個我們熟悉的肉勁十足的印度!

  最後,暴哥想說,看待印度我們還是保持著一顆平常心(不要過分吹捧印度,也不要太過貶低印度),印度崛起對於印度,對於中國其實都有好處,因為印度畢竟有用龐大的消費人群,而中國的各種產品,從高鐵、汽車到手機、電腦都可以賣到印度,幫助我們自身的經濟發展。

  至於說印度能不能超越中國,現在來看可能是遙遙無期的,尤其,在印度改革落地生根之前,談超越真的太早了。

  就現在這個階段來說,印度重啟降息周期,防止通縮進一步嚴重或許是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14 14:50:12

  上一篇:go 交易至今 這是我交易生涯最核心的東西
  下一篇:go 美國全球霸主地位即將由中德“新秩序”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