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醫院中智慧醫療的具體應用
數字化醫院是我國現代醫療發展的新趨勢,隨著越來越多數字化醫院的開通,醫療環境更加愜意。人們發現到很多大醫院看病再也不用帶病曆,醫生開藥也不用寫處方。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進行建設數字化醫院的探索,目前醫院對智慧醫療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身份識別、樣品識別、病案識別。
智慧醫療
其中,身份識別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識別、醫生的身份識別,樣品識別包括藥品識別、醫療器械識別、化驗品識別等,病案識別包括病況識別、體征識別等。具體應用分為以下幾個方麵:
1、病患信息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種檢查、治療記錄、藥物過敏等電子健康檔案,可以為醫生製定治療方案提供幫助;醫生和護士可以做到對病患生命體征、治療化療等實時監測信息,杜絕用錯藥、打錯針等現象,自動提醒護士進行發藥、巡查等工作。
2、醫療急救管理。在傷員較多、無法取得家屬聯係、危重病患等特殊情況下,借助RFID技術的可靠、高效的信息儲存和檢驗方法,快速實現病人身份確認,確定其姓名、年齡、血型、緊急聯係電話、既往病史、家屬等有關詳細資料,完成入院登記手續,為急救病患爭取了治療的寶貴時間。目前該技術在美國wellford hall治療中心已經得到應用。
3、藥品存儲。將RFI D技術應用在藥品的存儲、使用、檢核流程中,簡化人工與紙本記錄處理,防止缺貨及方便藥品召回,避免類似的藥品名稱、劑量與劑型之間發生混淆,強化藥品管理,確保藥品供給及時、準備。
4、血液信息管理。將RFID技術應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夠有效避免條形碼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實現非接觸式識別,減少血液汙染,實現多目標識別,提高數據采集效率。
5、藥品製劑防誤。通過在取藥、配藥過程中加入防誤機製,在處方開立、調劑、護理給藥、病人用藥、藥效追蹤、藥品庫存管理、藥品供貨商進貨、保存期限及保存環境條件等環節實現對藥品製劑的信息化管理,確認病患使用製劑之種類、記錄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號等,避免用藥疏失,病患用藥安全。
6、醫療器械與藥品追溯。通過準確記錄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產品使用環節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產品信息、可能發生同樣質量問題產品的地區、問題產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問題產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產品及相關病患,控製所有未投入使用的醫療器械與藥品,為事故處理提供有力支持。我國於2007年首先試驗建立了植入性醫療器械與患者直接關聯的追溯係統,係統使用GSI標準標識醫療器械,並在上海地區的醫院廣泛應用。
7、信息共享互聯。通過醫療信息和記錄的共享互聯,整合並形成一個發達的綜合醫療網絡。一方麵經過授權的醫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曆、患史、治療措施和保險明細。患者也可以自主選擇或更換醫生、醫院;另一方麵支持鄉鎮、社區醫院在信息上與中心醫院實現無縫對接,能攻實時地獲取專家建議、安排轉診和接受培訓等。
8、新生兒防盜係統。將大型綜合醫院的婦產科或婦兒醫院的母嬰識別管理、嬰兒防盜管理、通道權限相結合,防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為嬰兒采用一種切實可靠防止抱錯的保護。
9、報警係統。通過對醫院醫療器械與病人的實時監控與跟蹤,幫助病人發出緊急求救信號,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貴重器件毀損或被盜,保護溫度敏感藥品和實驗室樣本。
物聯網在醫療信息管理等方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今,世界數字化醫院雛形已經形成,社會醫療發達的歐美國家已開始嚐試通過遠程診斷疑難病症、進行高難度手術、護理病人,並取得了滿意的結果。朗銳慧康(www.lrioh.com)認為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化醫院的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基礎,數字化醫院的實現將打破醫院的圍牆,使醫院從醫療型向保健醫療型擴展,從點向麵輻射,向社區延伸,從而為中國老百姓提供更加全麵基礎的醫療保健服務。
最後更新:2017-09-12 14: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