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7 返回首頁    go 微軟 go Office


揭秘一個城市如何“智慧交通”:高德地圖用大數據“治堵”,圈地逾百城

互聯網正在改變城市交通,而高德地圖欲打造城市交通大腦。今天,在北京“互聯網+城市交通管理創新”論壇上,高德地圖宣布已經與國內100逾城市戰略合作,共建智慧交通。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平台已經能夠支持全國362個城市,進行交通研判和分析,幫助實現交通智能化管理。

城市交通的互聯網+進化 

之所以說互聯網讓城市交通迎來巨變,阿裏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阿裏影業集團董事長俞永福指出原因有二:

揭秘一個城市如何智慧交通:高德地圖用大數據治堵,圈地逾百城 

阿裏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阿裏影業集團董事長俞永福

12017年,全國主要城市“互聯網+交通管理”指數明顯上升,同時四五線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積極“觸網”。

 揭秘一個城市如何智慧交通:高德地圖用大數據治堵,圈地逾百城

2、全國主要城市交通擁堵出現下行拐點。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的交通擁堵出現了自2014年以來首次下降,下降比例占近八成城市。

揭秘一個城市如何智慧交通:高德地圖用大數據治堵,圈地逾百城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新的出行方式正在影響城市交通:

1、網約車、共享單車成擁堵新變量。據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網約車盛行時,一線城市擁堵明顯加重,網約車新政後,擁堵程度明顯下降。共享單車則讓一線城市駕車出行5公裏占比下降4.4%

揭秘一個城市如何智慧交通:高德地圖用大數據治堵,圈地逾百城 

2、社會公共交通資源矛盾凸顯。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共享單車造成了新的城市公共資源矛盾,一些網友甚至在高德地圖出行趣聞榜,吐槽共享單車堵路。

高德地圖對此認為,未來城市大腦需要從緩解城市汽車擁堵到全局優化。俞永福現場表示:“未來高德將打造一個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務平台,接入多種出行方式,幫助用戶選對路,建議最優出行方式;通過雲端一體化的智能出行調度平台,幫助道路減少車,提高車行效率;幫助管理部門實現全局最優資源調度;幫助出行服務商實現規模和體驗雙贏。”

揭秘一個城市如何智慧交通:高德地圖用大數據治堵,圈地逾百城 

與超百城共建智慧交通

與高德智慧城市大腦藍圖相對應的,各城近年紛紛開啟“互聯網+交通”的智慧化建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哈爾濱、濟南、成都、重慶、武漢、鄭州、長沙、南京、杭州、南寧、昆明等100多個大中小城市,閃現在高德地圖智慧交通合作城市“版圖”上。

高德地圖現場首次對外宣布,至2017年上半年,國內已有超過百城與其達成智慧交通建設的戰略合作,合作城市覆蓋東南西北各個區域,為業界之最,業務覆蓋“用戶、應用、汽車、交警”行業。

大數據成為“治堵”標配 

高德地圖與城市共建智慧交通的戰略合作,也已開花結果。譬如,今年514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北京交管局與高德地圖合作,通過交管局權威交通管理數據和高德地圖互聯網數據的深度融合,為公眾提供了更加權威、精準的出行信息,指引用戶避開現行管製路段,北京全天擁堵同比2016年下降4.79%。 

再譬如,廣州交警則試點“互聯網+信號燈”控製優化平台,結合高德地圖交通路況智能“指揮”廣州交通。在海珠區的試點中,南華中路--寶崗大道存在嚴重的路口失衡現象,優化後南華中路9~13時擁堵下降25.75%15~20時擁堵下降11.83%。同時,高德地圖已經在廣州市天河、海珠兩個區建成了650多組信號燈控製優化平台,已於20168月投入使用。

在高德地圖平台,擁有交通出行行業最大規模的多元大數據庫,數據一部分來自位置、生活、交通、社會等不同種類的海量數據,另一部分來自實時路況、位置定位、交管部門開放數據等關鍵數據。 

具體而言,早在今年5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和高德地圖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已加快推進全國交通管理大數據與業務管理的深度融合,對接各自優勢數據資源,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交通路況大數據分析算法,掌握全國主幹道路路況規律,研判預測全國主幹道路路網的路況。基於此,高德地圖將真實世界數據化,擁有了真實再現,捕捉現實世界變化的能力。 

同時,高德地圖擁有超7億用戶地圖出行服務數據、超30APP地圖合作數據、超50家主流汽車品牌地圖導航服務合作數據,加上此次宣布超100城市智慧交通相關合作數據----高德地圖已經搭建一個可以無縫連接整個交通出行行業中的人、車、路、警的網絡和生態。

目前,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平台已經能夠支持全國362個城市的交通研判和分析,賦能城市交管部門,幫助各個城市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進而提升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高德地圖已經成為國內城市“治堵”標配。”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在進一步合作中,高德地圖將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AI(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強化賦能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的能力,為更多城市的道路交通優化、交通管理部門“治堵”、市民出行體驗和效率提升服務。 

如何衡量一個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設水平? 

作為與多城合作成果之一,高德地圖《中國“互聯網+交通”城市指數研究報告》出爐,揭示了各城市智慧交通建設背後的秘密。

該報告出自高德地圖、新浪微博、摩拜,設置了“智能出行”、“智慧交通”、“政務影響力”三大指標及二十七個分類指標,調研全國100個主要城市,用大數據衡量和描繪城市交通行業互聯網的發展水平,為城市在互聯網+交通領域的發展提供參考。 

三大指標包括:以手機地圖、導航、共享單車、網約車為代表的智能出行;以交通大數據開放、融合和創新為代表的智慧交通;以交通門戶網站、微博微信號為代表的政務影響力。 

指數報告顯示,2017年“互聯網+交通”模式猶如雨後春筍般全麵鋪開,從形態、技術以及涉及領域等方麵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已經成為交通領域未來發展的潮流,各城市湧現出了一大批“互聯網+交通”的創新案例。 

其中,2016-2017中國主要城市“互聯網+交通”指數排名中北京蟬聯第一,北京、深圳、廣州依舊占據榜單前三,且得分均在80以上,其中,廣州、深圳、武漢數據開放力度最大,武漢“互聯網+交通誘導”效果最佳。杭州、青島、蘇州本次排名進入前十,相比去年排名分別上升9位、7位、3位。蘇州、青島、廈門、泉州、三亞成為2017年“互聯網+交通”發展的五匹“黑馬”,其指數得分超越所在省的省會城市。

與此同時,100城市“互聯網+交通”指數得分中有61城市未超過平均分值,且多數為三四線城市。根據三大衡量指標發現,該61城市各項指標與整體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智能出行、智慧交通領域差距較大,這兩方麵是未來發展的著力點。


原文發布時間為: 2017年7月26日

本文作者:周雅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至頂網。

最後更新:2017-11-14 14:35:18

  上一篇:go  DataVisor大數據獨創算法,實現真正智能的反欺詐預警
  下一篇:go  鄔賀銓:大數據共享與開放麵臨哪三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