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手工編織的絢麗藝術品
藏毯文化
藏毯在藏語中統稱為“仲絲”,與波斯地毯、土耳其地毯並稱為世界三大名毯。藏毯是西藏民族傳統的手工藝品,在青銅時期,就有一種叫“毛席”的原始地毯,隨著不斷地發展,藏毯逐漸進入了農牧民家庭和生活。與此同時,藏毯也用來敬奉寺院,或是人們在土坑上使用。後來發展到現代,藏毯主要以駝色、米色、珊瑚紅色作為主色調,加上具有鮮明特色的藏民民族的傳統圖案,毯麵色調呈現出柔和之感,毯麵布局也是構思巧妙。
藏毯的種類
流傳千年的藏毯以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加上日臻完善。精益求精的獨特工藝技術,使其地毯的光澤如同綢緞,也成為藏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張靚麗名片。藏毯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用綿羊細毛線編織成的地毯,第二種是用帆布或牛皮裝著其他材料的卡墊,第三種是用耗牛和羊毛線組成的藏毯。
藏毯的製作流程
傳統藏毯的編織流程一共分為原料處理、編織過程和後期加工三大塊,詳細又分為原毛分離、原毛清洗、梳毛、撚毛、植物染色、藏毯編織、藏毯修剪和洗毯等8道工序。
每年的8月15日至8月30日之間,牧民們就開始剪羊毛,到9月15日至12月30日之間再送到廠裏。收完羊毛便開始了藏毯編織工序的第一步——分揀羊毛。
分揀完就可以洗羊毛了。羊在生長過程中,羊毛上不僅會沾染上羊從體內排泄出的羊毛脂、羊汗、糞便等,還會因為飼養環境的關係,羊毛上會附有塵土、沙子等汙垢,因此在羊毛加工前進行洗羊毛工序是極有必要的。最早在家庭作坊的時候,洗羊毛都是用冷水手洗,隨著技術的發展,羊毛清洗都是用機器,用80℃高溫的水反複清洗,從而使羊毛恢複原有的潔白、鬆散、柔軟、彈性好的特質。高溫清洗還可以使藏毯具有防黴、不蛀蟲等特點。
梳毛是將清洗好的羊毛進行梳理,使它成為一縷縷的絲絮,從而為紡線(撚毛)做準備。紡線是將梳理好的羊毛纖維細心地撚成毛線,經過工匠們的指尖,精準地拿捏著毛線的粗細。
藏毯的染色顏料取材於大自然中的植物,經過獨特的染色加工工藝染製而成,無害,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藏毯的顏色還會變得更加亮麗。編織工藝是藏毯編織最繁瑣,也是最考驗工匠技術的步驟。
編織一張90CM×190CM的最好的(150道,道數是藏毯密度的表示方法,道數越高,密度越密,品質也越高)藏毯,技藝熟練的工人需要45天,60道的也需要15天,而工人每天也隻能織幾厘米長。
織完就可以修剪平整了,剪完有工人人工洗藏毯,洗完最後再修剪一遍,經過工匠們的精心製作,按照洗、梳、紡、染色、編織、平剪、修剪等生產步驟,從不起眼的羊毛原料,一步步升華成為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是藝術品。
藏毯的特點
1、圖案豐富、色調協調、民族風格十分明顯
藏毯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協調的毯麵色調配上自然、粗獷的藏民民族文化,加以藏傳佛教的精美而又帶有深刻寓意的圖案,堪稱完美的工藝品。
2、嚴格使用材料、工藝製造精巧
藏毯所選用的原料主要是以耗牛、綿羊毛材料為主,毛毯耐磨、質地柔軟是藏毯的特點。同時,藏毯製造技術精湛,厚重密實,能依照不同客戶所需要的地毯圖案要求編織成規格不同、形象逼真的各樣藏毯。
3、彈性強,色澤豔,毯麵淨,手感光滑
精湛的剪花工藝使藏毯毯麵紋路清晰,並且所呈現出色澤豔麗的完美效果。因此,這種效果使藏毯產生了如同浮雕的藝術效果顯得雍容華美,引入注目。
最後更新:2017-11-03 13: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