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們被“收編”?央行宣布大消息!
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給“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業務”帶來一場天翻地覆的巨震!
一、央行宣布,所有網絡支付要通過網聯
8月4日,央行宣布:從2018年6月30日起,類似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都必須通過“網聯支付平台”處理。
下麵就是這份文件:
“央行對網聯已經下了死命令,必須完成接入,技術達到要求。幾個巨頭實際上表態也都比較支持,不過這個時間點也比預期要早”,一位不願具名的支付業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
支付機構已開始逐步推進業務遷移工作。南都記者從上海一家體量較大的支付機構人士處獲悉,該支付機構計劃今年雙十一前遷移70%的交易量至網聯,年底前實現全部遷移。
事實上,這是本周內網聯第二次爆出重磅消息,引發市場關注。此前,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包括央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於7月28日簽署了《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擬共同發起設立網聯。
事實上,此前網聯的股權結構一直存在巨頭獨大的擔憂,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持有網聯37%股份的,是央行下屬7家單位(人行清算總中心、外管局下屬的梧桐樹投資平台有限責任公司、銀行間市場清算所、上海黃金交易所、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共出資7 .6億元;其中,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持股比例為3%,代表不符合入股資格的中小支付機構行使投票權;而支付寶和財付通最終持股比例皆為9 .61%。
二、馬雲囧了,銀聯哭了,央行笑了
這是幾個意思?財經韜略分析認為:
第一,“央媽”給銀聯生了個小弟弟,名叫“網聯清算有限公司”。銀聯吃獨食的時代終結了。
也就是說,一直覬覦第三方支付的銀聯,徹底歇菜。以後第三方支付的事情,由網聯來負責(銀聯隻占網聯1.55%的股權)。而銀聯在其核心業務——銀行卡清算業務上,正麵臨著“國門全麵打開”,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的全麵殺入。
所以,銀聯估計要痛哭一場了:昔日獨享蛋糕的時代終結了,洋鬼子來了,第三方支付也“侯門一入深似海”了。
第二,從業務管理的角度,央行把第三方支付“收編了”,支付寶和財付通的超級金融夢想,遭遇到了天花板。
下圖是即將成立的網聯公司的股東名單:
注:網聯的注冊資金是20億元,上述金額為首次出資金額,股權比例是最終股權比例。
可以看出,第一大股東就是央行;第二大股東(梧桐樹)是外管局的投資平台,常常在股市裏翻雨覆雨的國家隊成員,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大股東,也都是“央行的人”。
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在“收編”的同時苦樂不均。財付通獲得了跟支付寶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友軍京東也躋身第五大股東。相比之下,馬雲會不會感到不爽?
第三,央行通過組建網聯,把對第三方支付的控製權牢牢抓在手中。
以前,由於第三方支付機構直接跟各銀行對接,就出現了客戶交易央行無法監管的情況。
這很好理解:比如你使用支付寶,從自己的建行賬戶向朋友的農行賬戶轉賬。如果是傳統的銀行卡匯款,這筆錢從建行出來,進入銀聯的清算係統,然後到達農行。
但在第三方支付出現之後,不是這樣完成的。你通過支付寶從建行轉出的錢,進入了支付寶建行賬戶;然後,支付寶從自己的農行賬戶,給你的朋友打了一筆相同金額的錢。這樣,除了支付寶,沒有一個中介機構、監管機構可以看到這筆交易。這是最令央行不安的,因為央行無法監管。
所以,網聯平台是央行強加給第三方支付的一個中介機構。有人說,網絡時代是“去中介化”的,但由於“去中介”的同時完成了“去監管”,所以政府不會答應。網聯就是這樣誕生的。
下圖,就是網絡、銀行、央行、第三方支付的關係圖:
第四,央行通過網聯,獲得了更多的金融大數據,這是結束“數據寡頭”壟斷的重要一步。
今年7月14日到15日召開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對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會議閉幕當天,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一個公開論壇上出語驚人——要警惕數據寡頭!他說:
可以看到金融巨頭產品線的匯集,也有大量的數據,客觀上可能會產生數據寡頭的現象,可能會帶來數據壟斷。
數據壟斷比技術壟斷更難突破,容易產生所謂的數字鴻溝問題,形成信息孤島。金融數據依賴於大數據,信息孤島的形成不利於行業良好的發展行業、生態。
由此可見,央行對於金融、消費大數據的重視。從目前支付發展趨勢看,銀聯代表的銀行卡支付日漸衰微,第三方移動支付才代表著未來。
如果沒有網聯,未來的金融、消費大數據必將被支付寶、財付通等機構壟斷,形成數據寡頭。所以,爭奪這些數據的控製權,也是央行推出網聯的重要原因。
三、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一位江蘇第三方支付機構高層如此評價網聯上線。
迅勐發展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目前用戶量和交易規模均為世界第一。而此前,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代表的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繞開銀聯,形成了直連銀行的現有模式。
種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係統,使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不僅如此,這一模式也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洗錢、套現獲利、盜取資金的溫床。
央行相關負責人此前曾公開表示,網聯的建立將糾正支付機構違規從事跨行清算業務,改變目前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業務的情況,以節約連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戶資金安全,也有利於監管部門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測。所以,洗錢不好洗了。
網聯上線將對消費者帶來一定利好。“線上清算費率或仍有下降空間,線上線下費率可能趨於統一。隨之也將傳導給消費者,降低使用成本,同時中小機構也能夠有更多針對C端的創新,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向南都記者分析指出。
對於支付寶和財付通們來說,這當然是利空。雖然這兩大巨頭各占了接近10%的網聯股權,但失去了很多想象空間。不過,由於這些“想象空間”事關國家安全,屬於國之重器,私人企業不碰也罷。畢竟,這些網絡巨頭們可以幹的事情還有很多。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的快速興起,中國銀行業的大變革,早已開始了。互聯網的出現、BAT的崛起、第三方支付的複興,給了傳統銀行以顛覆性的一擊,也賦予了傳統銀行以改革的動力。
在科技改革和開放競爭麵前,沒有什麼行業能夠永垂不朽,沒有一種商業模式能夠一勞永逸!
最後更新:2017-08-19 23: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