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持仓状况映射出投资者的避险心理
华尔街分析师日前撰文称,随着华尔街以及全球股市创下一个又一个纪录高位,投资者对深度回调的忧虑也在与日俱增。不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跌20%和进一步上涨20%的概率基本是一样的。
那为什么投资者更加警惕并且倾向于前者,而不是后者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行为经济学来解释,尤其是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1979年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该理论认为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收益和损失,因此导致他们做出看起来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与此相关的是“损失厌恶”,该观点认为相较于收益,人们更愿意规避相同程度的损失。金融危机以来长期投资者的行为便反映出了上述不对称心理。
数据显示,退休基金的股票持仓占总体投资组合的比重目前处于数年最低,甚至按某些指标计,创下数十年最低。
从某些层面讲,这并不令人意外。退休和保险基金被迫持有更多债券来满足资本充足率规定。而且随着老龄化人口及“婴儿潮”一代现在至2021年期间面临退休,他们也在逐渐出脱股票转而投资固定收益资产。
鉴于股市已有近九年呈牛市走势,你可能猜测近些年投资者增加了对快速升值资产的曝险。标普500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已上涨逾两倍,英国股市则涨逾一倍。
根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美国私募基金对股票的直接配置占他们总投资的26%,自2008年3月以来每月均低于30%。在那之前的45年,该比例一直高于30%,1987年第三季甚至达到48%。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暴跌逾20%,创下华尔街史上跌幅最大的一天,股市的多头走势因“黑色星期一”而被证明是狂妄自大。

同样的,据Mercer数据,英国养老基金的股票配比过去15年不断下降。金融危机后跌势加剧,目前股票配比为29%,是2008年时的一半。
就像这些数据暗示的,如果长线投资者实际上低配股票,那么九年来的涨势将更可能再持续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DF134)
最后更新:2017-08-23 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