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87 返回首页    go 微软 go windows


机锋网|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2018年手机行业展望

2017年手机上的黑科技以血脉喷张之势发展,其势头可谓之凶猛,仅仅半年的时间,全面屏就已经席卷的整个手机圈,没了前置指纹识别,大家又纷纷把生物识别的视线转移的人脸识别上,全新的AI芯片也必然会引起手机圈的又一大热潮,iPhone身上加持的无线充电未来也必然会成为国产手机的标配,那2018年手机行业又会有着什么样的变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全面屏?异形屏?未来会怎样


前几天刚刚曝出的消息是,苹果已经得到了“齐刘海”手机屏幕的专利,也就是说,如果国内的这些手机厂商还在走 “借鉴苹果”的老路的话,很可能吃上官司《刘海屏轻易别想抄》 。iPhone X设计成专利那么未来的全面屏就很有可能继续维持目前这种仅仅缩窄上下边框的做法,其实就目前来说,笔者认为这只是手机屏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并不能称之为全面屏。


 


在有一种做法就是借鉴小米的做法,将上额或是下巴集中放在一端,营造出三面无边框的效果。小米MIX原本应该比不是想作为一个全新系列拿出来的,从命名就能看得出来,“MI+X”这不就是“小米十周年纪念款”么?但不得不说小米MIX系列的这一做法从视觉角度上来说还是挺唬人的,毕竟在刚拿到手机的时候笔者也是爱不释手了好一阵子。不过质量严重缩水的前置摄像头和隐私性较差的听筒确实是MIX系列手机的一大诟病。


如果想不到有效解决前置相机位置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话,全面屏就只能朝着异形屏方向发展了(类似于iPhone X和夏普S2),不过鉴于iPhone X的外观设计已经获得专利,所以手机厂商必须想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才行。除非像360在发布N6 Pro之前臆想那样,将前置摄像头与听筒一并隐藏在手机面板与中框的夹缝中,不过想到2.5D打磨的圆弧形的玻璃边框会对自拍成像产生一定程度的畸变,笔者认为这种方案实现上还是有着一定难度的。


360 N6 Pro曝光手绘图(图片来自微博)


不过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取消前置摄像头,将后置摄像头做成前后通用的那种,或是折叠,或是做出第二块屏幕,就像魅族PRO 7就给我们大家作出了很好的示例,虽然画屏的这一步走得并不成功,不过从“0”到“1”从来都是艰难的,新的2018年,手机行业又会对“全面屏”和“异形屏”有这什么样的诠释,我们拭目以待。


屏下指纹技术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屏下指纹技术是在2017年炒得火热的一项技术,在苹果的iPhone X出现之前,一直有传言新一代全面屏iPhone会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手机上,最后也是不了了之。vivo联合知名触控芯片厂商Synaptics开发了屏下指纹触控技术,这本在2017年就已经实现的事情,却因无法量产而搁置了。

 


在推特上Synaptics的官方账号称,其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支持OEM厂商定制,指纹识别模块是镶嵌在频幕下方的,具有很好的抗油污、抗水渍、抗灰尘的优势。之前就有在网上有曝出vivo Xplay 7将会搭载这一技术,不过现在也是没影的事了。


Synaptics 在其官方推特正式对外确认,将在2018年初与 vivo 联合推出首款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手机,其搭载自家 Clear ID FS9500屏下指纹传感器。想来发布之后国内的各家厂商也会跟进,这就意味着屏下指纹实现商用指日可待。


AI的发展会带来什么?


无论是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还是拍照场景的智能识别,我们讨论的问题都离不开人工智能,也就是AI,早在很多年前,苹果就率先开发了人工智能语音助手——Siri。可是由于使用场景的问题,Siri在中国迟迟得不到普及,而且包括笔者在内的不止一个人,都是刚刚开始是对Siri有着很新鲜的敏感度,但后来就慢慢就失去了兴趣。


 


而华为的麒麟970更是加入了支持神经网络单元的NPU模块,对于图像识别技术上,余承东还是有很大的信心的,也确实是这样,华为Mate 10/Mate 10 Pro的拍照实时场景识别对于不会拍照的用户帮助还是很大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专业的摄影师,这是技术层面决定的,但一定是所有人都需要专业的摄影师,或者说都想要一张专业摄影师拍出来的好照片,这是需求层面决定的。


自动识别植物场景



不过AI的发展门槛还是很高的,不仅要考量手机厂商的软硬件实力,背后更要有大数据作为依托。这不仅仅只是算法层面能够达到的了,深度学习的兴起使机器算法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也使其成为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催化剂。全新的AI算法一定会成为手机行业在未来一年中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点,不过到底是噱头还是真材实料,还要靠时间去验证。


骁龙845能否继续所向披靡?


骁龙845处理器采用4*Kryo385(A75)+4*Kryo385(A55)架构,GPU为Adreno 630,集Hexagon 685 DSP、Spectra 280 ISP、X20 LTE调制解调器、专用移动安全芯片等重要芯片于一体,雷军已经宣部,骁龙845处理器或在小米7上首发。



就在笔者发稿之前,三星刚刚推出了旗下Exynos 9810处理器,这是三星猎户座系列的第9代处理器了,从9年前的i9000上就是使用自己的SoC的三星S系手机依靠这点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但却在全网通时代上栽了跟头,高通骁龙810的全网通支持给了三星致命的一击,虽说三星的性能上并不差,但这一网络制式上的问题简直就是天坑。


骁龙845配置一览表


三星Exynos配置表


骁龙845与三星的Exynos 9810同样采用第二代三星的10nm工艺制程,同样采用魔改的8个ARM核心架构,不过目前来说,由于还没有量产的手机上市,对于两款CPU的性能都没办法量化,只能通过参数意淫一下。如果三星的Exynos 9810不对其他手机厂商开放还好,否则2018年绝不是骁龙845好过的一年。


无线充电普及/实现无线快充


无线充电并不是2017年的一个新鲜产物,早在三星S7上就有无线充电。但是,笔者要在这里说的原因是,苹果用了!苹果在今年的iPhone全系列上都加持了无线充电,这或许就意味着,今年开始,各家手机厂商都会在手机上加上无线充电功能,毕竟苹果是一家引领手机潮流的公司。


 


不过笔者这里要说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无线充电普及率的问题,大面积的无线充电覆盖能否做到?笔者觉得应该是可以的,因为目前来说,实现无线充电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笔者经过实测发现,使用三星的无线充电座一样能够给苹果iPhone 8 Plus充电,这说明目前苹果和三星使用的无线充电模块是通用的,那就说明,目前这一技术并不是一家独揽的技术,实现起来应该没有困难。


第二个就是能否实现无线快冲的问题,笔者觉得有可能,但这确实是个难题。目前实现无线充电的解决方案都是通过电磁线圈的方式对手机进行充电,而快冲技术本质上是通过增大电压/提高电流的方式充电。在无线充电时,增大电压就必须增加手机内部线圈的数量,这对手机工艺上是一大难题。但如果减少充电座上的线圈数量,则会带来安全性的问题,手机厂商会在权衡之下会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石墨烯电池能否实现商用?

石墨烯电池也不是今年提出来的,不过却是2017年才提出在手机领域研发并且有着一定成果。石墨烯本质上是只有碳原子层厚度的石墨,通过SP2成键相连,让每个碳原子形成六边形排列。由于其电子迁移率可以达到单晶硅的140倍,所以与锂电池相比,其充电速度不仅快,而且同体积下能够拥有更高的电池容量。


石墨烯原理示意图


三星在2017年底宣布,已开发出了石墨烯电池技术,在提高电池容量的同时能够把充电速度提升到现有标准的5倍。这种石墨烯材料的电池新材料,其同体积容量比目前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高出约45%左右。而却有消息传言称,石墨烯电池已经开始量产,很有可能被应用到S9上。


不过笔者认为,石墨烯电池虽然在充电效率和电池容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以这种形式排列的碳原子在充电时的稳定性尚不明确,还存在不稳定隐患,所以有可能会有手机厂商将其加到手机中,但大面积普及绝不可能。


eSIM卡能走多远?


SIM卡终将被替代,不断缩小的SIM卡就说明了一点,如果取消SIM卡的话,那首当其冲的就是eSIM卡。其实eSIM流行起来就是因为智能手表的出现,因为电池容量和空间均有限的情况下,eSIM是通话/上网最好的解决方案。


 


eSIM还有一个更好的优点就是,能够增加手机设备的防水性能,在机身上开口之后无论防水性能做的再好,也有磨损的隐患,但是eSIM的出现,让手机设备不用再开一个口,直接通过集成在电路板上的eSIM芯片就能够实现打电话,上网这些功能。


 


不过目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运营商支持的问题,考虑到我国这三家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机制,要想eSIM普及开还是有着一定难度的,不过目前联通已经开始部分城市的eSIM功能,但需要与实体SIM卡绑定,并且是用于手表等智能设备的,不过相信,eSIM应用于手机上的一天也是指日可待的。


写在最后:


2017年是手机科技发展的爆发年,全面屏、面部识别这些都是2017年提出来的新事物。而像屏下指纹、石墨烯电池这些新兴科技在2017年已经有所突破,相信在2018年实现商用和量产已经不是问题。2018年,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更加完善,相信更多的是其他新型技术的完美实现。


整个2018年,笔者相信手机行业将会发生重大改变,虽说还不至于大洗牌,不过如果真的有能够拿得出手的黑科技的话, “从此一跃上龙头”绝非不可能的事情。无论市场格局变成什么样,手机圈一直遵循的就是“能够抓住用户心里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这一信条,期待各大手机厂商能给我们在2018年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原文作者: 张瀚夫   查看原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小米社区;如有异议请联系楼主妥善处理;转载作品可能在标题或内容上或许有所改动。


最后更新:2018-01-15 15:23:57

  上一篇:go 米6手机万能遥控器
  下一篇:go 最近拍的一些照片,感觉最近升级后相机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