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19 返回首頁    go 小米MIX


債券通不限投資總額 提升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靠它了!

摘要

隨著債券通的正式落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迎來了新格局。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允許香港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境外投資者(下稱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托管、結算等方麵互聯互通的機製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暫行辦法》自6月21日發布起施行。

  隨著債券通的正式落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迎來了新格局。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允許香港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境外投資者(下稱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托管、結算等方麵互聯互通的機製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暫行辦法》自6月21日發布起施行。

  這被市場解讀為“北向通”正式開啟。與此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暫行辦法》刪除了“北向通沒有投資額度限製”的規定,一度被市場誤讀為“北向通”可能內部設定投資總額。

  “其實央行很早就確定債券通沒有額度限製,因此刪除這句話其實很平常。”一位參與債券通政策製定的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債券通不設投資總額限製,一個重要原因是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為提升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占比奠定新基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境外資金持有中國境內債券創下8256億元人民幣的新高值,同比增幅接近13%,但整體而言,外資參與中國債券投資不足2%,遠低於外資投資新興市場國家債券的平均水準。

  “若未來數年中國債市增幅與過去5年社會融資總額年化增幅(約14%)相當,而債券通落地讓外資持有的中國債市占比達到10%,那麼到2020年,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的總額將達95000億元,由此將至少帶來逾萬億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提升額。”上述政策知情人士透露。

  引入國際債券交易慣例

  當前國內債券交易的托管清算體係,與境外存在較大差異。歐美債券市場主要采取名義持有人與多級托管製度,國內債券市場則采取一級托管與實名製開戶穿透式監管的操作模式。

  為此,相關部門在債券通引入了境內、境外不同的債券交易托管清算體係,滿足歐美債券投資機構的交易習慣。其中包括采用國際通行的多級托管模式,並由香港金管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係統(CMU)作為境外投資者的名義持有人,為境外投資者開展境內債券投資交易提供合規操作服務。

  “這意味著境外托管機構可以在境內托管機構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戶,用於記載名義持有的全部債券餘額,也明確了北向通的境外投資者需通過CMU持有債券。”上述參與政策製定的知情人士表示。

  目前,境外投資者可使用自有人民幣或外匯投資,但其投資債券到期或賣出後,原則上應兌換回外匯(或離岸人民幣),且債券持有人需在一家香港結算行開立人民幣資金賬戶,專門用於辦理北向通的資金匯兌結算業務。香港結算行由此產生的外匯頭寸可前往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以往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交易,主要渠道包括QFII(或RQFII)與代理行模式,但兩者在交易前、中、後均存在不小的業務痛點,導致境外投資者即便拿到交易額度,參與境內債券交易的興趣也不大。針對這些操作通道,債券通做出了業務變革。

  比如在交易前環節,境外投資者通過代理行渠道投資境內債券,僅開戶流程就需20-30個交易日,而債券通隻需2-3天就可完成;在交易中環節,此前需要代理機構操作完成,而債券通可由境外投資者發出交易報價指令,境內在岸市場則提供價格,直接和交易對手發生交易,且整個交易流程使用境外投資者非常熟悉的國際市場操作頁麵與語言;至於交易後環節,債券通引入的多級托管與名義持有人製度,解決了境外投資者的信息私密性要求。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相關部門做出這些業務變革,不排除是效仿A股納入MISC新興市場指數的操作模式,即借助債券通先打通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市的進出便捷通道,為國內債市未來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奠定基礎。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若中國債市能納入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EMBI Global Index),按照中國當前的經濟實力與發債規模,其在該指數的占比將達約34%,到時勢必吸引大量全球資金跟蹤這個指數投資國內債市,若外資持有的中國債券占比達到其持有其他國際貨幣的同等水準,那麼外資占中國債市的投資比例將很快從目前的2.52%躍升至10%。

  助推人民幣更多納入儲備貨幣

  債券通的另一個重大意義,在於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占比,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速。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如今人民幣已成為國際重要的貿易結算支付投資貨幣,但隨著全球經濟增幅放緩導致跨境貿易縮水,再依賴對外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漸行漸難,未來中國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需要轉變操作方式,即從貿易驅動,轉向以成熟完善的境內與離岸金融市場,豐富金融工具作為支持,吸引更多境外機構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債券通無疑承載著這個使命。”他直言。

  一位經濟學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目前人民幣在SDR一籃子貨幣的比重設定為10.92%,其中逾九成由中國對外貿易規模貢獻,國內金融市場發展的貢獻不到一成,這導致人民幣占國際儲備貨幣的實際比重不足2%。

  多位債券交易員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國內相關部門還需擴大利率債供給,隨著國內債市違約事件的增加,目前境外投資者對中國信用債的投資策略更趨謹慎,將更多資金投向利率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2016年境外資金增持的中國內地主權債,占總增量的14%,僅次於中國國有商業銀行(38%)與城商行(19%),而境外資金持有的信用債減至494億元的新低,隻占去年外資持有境內債券資產總額的6%。

  “由於中國利率債較海外發達國家同類債券的利差優勢達到約140個基點,隻要人民幣匯率實現雙向波動(兌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勢必吸引到大量境外資金,屆時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規模將迎來可觀的增幅。”一位債券交易員指出。

(原標題:債券通不限投資總額 提升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靠它了!)

(責任編輯:DF319)

最後更新:2017-06-27 08:58:03

  上一篇:go 歐元/美元最新走勢分析以及前景展望
  下一篇:go 黃金一分鍾閃崩 是“胖手指”還是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