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小米MIX
盈利下滑!僅4家上市券商淨利正增長 證金減持了這些券商股
這一段時間,銀行股和保險股帶領大盤漲瘋了,券商股卻跌跌不休。為何會這樣,三季報中可以找到不少答案。
券商三季報正密集披露,兩個突出特征也浮出水麵:一是三季度盈利下降,大多上市券商在第三季度的盈利增速不是由正轉負,就是加快了下跌;二是證金公司在減持。
券商三季度業績多家愁
從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同比來看,東方證券、山西證券、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4家券商淨利潤取得了同比增長。東方證券自營業績靚麗帶動了整體業績回升,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各項業務布局較為均衡,在今年前三季度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而山西證券則是受益於投資收益增長較快。
從第三季度數據來看,太平洋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東興證券和海通證券,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47.75%、47.48%、18.42%、7.64%和1.03%,實現了正增長。
如何評價上市券商的業績
據已公布三季報的17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盈利354.15億元,同比下降5.65%;其中第三季度盈利134.84億元,同比下降8.27%。沒錯,不僅是下降,而且是下降幅度有擴大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9月中旬以後,A股成交量持續下滑,直到周四和周五,盡管成交量有所放大,但仍不能恢複到8月和9月的平均值,而這些都將給券商在第四季度盈利繼續下滑埋下隱患。
行業比行業也能氣死人!剛剛公布三季報的銀行業,盈利水平同比增長一般在7%~14%,平均在10%左右,其中龍頭股招商銀行,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2.78%;保險業上市公司業績也十分靚麗,中國平安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長17.4%,尚未公布三季報的中國人壽,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幅也高達17.77%。也就是說,銀行和保險業今年的盈利增速碾壓了證券業。
除了基本麵因素外,券商股自三季度以來,證金的增減持也不得不重點關注:截至今年6月30日,證金公司持股東方證券、光大證券、東吳證券、海通證券和西南證券等券商的比例已逼近5%,持股比例在4.97%~4.99%之間,這就注定了證金公司在今年三季度減持的動力比繼續增持的動力要強得多。
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已公布三季報,且半年報顯示證金公司持股比例接近5%的券商中,悉數被證金公司減持:
當然,也有證金公司原本持股比例較低的券商,在第三季度獲得證金公司增持。比如東興證券在第三季度獲得證金公司大幅增持2039萬股,持股比例由4.06%提升至4.80%;招商證券也在第三季度獲得證金公司增持23.22萬股。
券商股走勢有點憂傷
券商股的走勢往往是“誰買誰知道”,暴漲時漲速快得你不一定拿得住,暴跌時更莫名其妙。
就說最近,上證指數艱難突破了3400點大關,而且是帶量突破。按照常理講,最大的受益者非券商股莫屬,直接受益當屬兩大業務,一是自營盈利更為豐厚,二是經紀業務收入提升,且不說投行和資管這些間接受益的業務。
可是券商股近期不但不漲,反而掉頭往下,大有“懷疑大盤突破3400點是假突破”的意味,先看看龍頭股華泰證券的走勢:
龍頭股都掉頭往下了,其他券商股也就是跌多跌少的問題,券商ETF的走勢就可以說明了一切:
不對比不知道,這兩天大盤攻克3400點大關後,正如火如荼地攻城略地,完全不顧券商股的失落:
更加令人沮喪的是,如果大盤這輪上漲跟金融股無關也就算了,關鍵是銀行股和保險股已經擔任上攻的主力了,銀行股龍頭招商銀行走勢是這樣的:
也不要小看保險股,保險股龍頭中國平安可是兩市最大權重股,走勢完全像盤口很輕的中小盤股:
所以說,券商股已成為金融股裏的一朵奇葩,逆勢下跌難道真的毫無邏輯?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盈利逆勢下跌恰逢證金減持
券商股的逆勢下跌有點特別,但這背後折射出A股的嬗變。
近期,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和貴州茅台這三駕馬車再度上路,以摧枯拉朽之勢炫耀著王者榮耀。當然了,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藍籌股也不甘示弱,好像已經脫離了地心引力。反觀一些中小創,尤其是那些無基本麵支持,純粹靠講故事支持的股票則是跌跌不休。
頗具前瞻性的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較早前就告誡該所研究員,調研上市公司時,要堅持“不要給我講故事,我要跟你死扣EPS 。”為何這麼說?一場股災之後,A股的投資者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對基本麵的重視程度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位。
國際上成熟的市場最鮮明的特征就是,藍籌股的估值比我們高得多,中小創的估值比我們低的多。一言以蔽之,就是特別重視基本麵。
最後更新:2017-10-28 08: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