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2 返回首頁    go 小米MIX


小米MIX 2消費者報告

MIX含義不是米10,命名初衷是探索未知的X係列,iPhone X發布的前一天,全麵屏的小米MIX2在國人期待中亮相。首發三個配置,金屬中框加陶瓷後蓋的64G、128G和256G,以及11月份上市、陶瓷一體化機身(Unibody)的8GB+128GB尊享版。我拿到的是首發中不那麼尊享的256G標準版,作為主力機深度使用一周後,有不少欣喜,也發現一些問題。

陶瓷高大上的形象是不是皇帝新衣?因為表麵的釉層,摸起來幾乎分辨不出陶瓷與玻璃的區別,同樣是一摔就碎,耐磨性通過我的小米5一年實踐下來,隻能說相同造法下比玻璃好點有限。我回想了下,有三種場景會意識到後殼是『高貴』的陶瓷:一是比玻璃的反射光線要輕柔,二是拿起來陶瓷手感更重,三是冬天的戶外抓到它時,比印像中的玻璃更溫暖,這就是有人一提陶瓷就用『宛若瓊玉』代過的具化實感吧。這是由陶瓷材料的相組成,密度和熱傳導性所決定的。

另外從材料生產角度上說,金屬屏蔽無線充電、減弱信號強度,將被拋棄,金屬中框加玻璃的組合結合處又會產生縫隙,能做成一體化的隻有陶瓷和塑料,所以陶瓷更上檔次還算有些依據。

轉移或壓縮正麵上、下區域的元器件,擴充顯示麵積,就成了全麵屏,相同尺寸及握感下有更大視野,這種視覺上的衝擊讓傳統手機顯得落伍和老土,甚至有一天再也拿不出手。以MIX2和iPhone X發布的這兩天為節點,我建議大家把全麵屏作為手機購買的第一參考量。

但怎樣才算『全麵屏』?雷軍為爭這事還幾乎哽咽落淚,就影響力而言,『小米科普和引領了全麵屏風潮』這點毋庸置疑。不過對隨之魚目混珠跟風碰瓷的手機,我們有必要定義一下『全麵屏』,已有的屏占比和18:9比例等指標都不靠譜,在我們編輯部有兩種尺度,一是看四邊中有幾個邊實現了幾乎沒有元器件僅剩邊框厚度。

全麵屏2.0、全麵屏3.0、全麵屏2.8、全麵屏3.5,總有一天會有全麵屏4.0。

這種方式不足以定量,需要再引進一個尺度——平均邊框寬度。四邊框麵積除以屏幕周長,得出四邊框的平均寬度。全麵屏沒有臨界,而是一個度,我們建議以『平均邊框』來衡量屏幕的全麵程度。

iPhone 7 Plus 9.6mm,全麵度不高,普通國產手機都能到七點幾毫米,當小米拿出平均邊框4.7的MIX時,給了我們如此大的震撼,S8平均邊框更是隻有4.2,iPhone X因為4.3較粗的側邊框以及劉海兒,平均邊框4.8。MIX2亮相後沒有給大家像上一代那樣驚豔,主要是盡管收窄了下巴,但側邊框3.7mm,平均邊框5.1mm,都比上一代有所退步。這讓MIX2參加透明照拍照大賽時並沒有那麼沉浸,套上後殼後更顯平庸,還沒發售前我在地鐵上拿出,也沒有MIX1時那麼吸引目光了。

全麵屏是必然趨勢,它給手機帶來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

首先屏幕比例,拉伸後如果還保持16:9,手機就會過寬,MIX1僅增加了一條虛擬按鍵條達到17:9,也遇到了太寬難以握持的問題,如果未來能去掉下巴的話,左右已經足夠,而上下 似乎還有餘量,經過三星18.5:9等短暫混亂後,行業迅速達成一致——18:9,這也正是很多傳統手機外邊框以及iPhone X的比例。原因不是什麼Univisium寬銀幕的未來標準,僅僅是因為它維持了我們現在已經握習慣了的手機外形的尺寸,再長拿著像砍刀,再短像指尖陀螺。由此可見,當初說什麼16:9是人眼藝術視覺最佳黃金比例的理論全是扯淡,最終我們還是向人人都愛的人民幣比例看齊了。MIX2的5.99寸和傳統5.5寸的寬度和握感一致,這也是為什麼叫18:9而不約分成2:1原因,強調的是以寬為基,重點在長上做了變化。

其次是屏幕圓角,手機四角無論從用戶體驗還是生產工序上來說,都不可能做到90度直角,如果屏幕不隨之做圓角切割,邊框就會變寬,目前各全麵屏廠商也都火速上馬皮秒、飛秒激光設備,應對馬上爆發的各種C角、R角、U角等異形全麵屏切割。

MIX2圓角損失的那幾個像素使用中影響不大,一般應用不會在邊緣處顯示關鍵信息,MIUI也把上方狀態欄信息向內縮了。橫屏看視頻時,16:9還碰不到四角,哪怕看全屏18:9時,對主體內容也沒什麼影響,比如本期視頻就故意加了四個圓角,估計看到現在發現的人也不多。

被全屏幕搶占的正麵四大件:聽筒、攝像頭、指紋和功能鍵如何安置?

MIX1去掉聽筒改成懸臂梁壓電陶瓷發聲後,打電話跑音,這次MIX2采用超薄傳導聽筒,開始感覺耳朵覆蓋不完整,還是有一點跑音,但經過對比發現是MIX2的聽筒音量太大,關小點後保密性和iPhone差不多,公共場合使用沒有問題,上代毛病得以根除。但聽筒結構導致上邊框寬度增加,而兩側略窄,發現這種不協調後會感覺設計上有點別扭。

MIX前置攝像頭由上移下,啟動瞬間一定是正好被手擋住或看到自己的大鼻孔,小米推薦你翻轉過來。但在微信視頻時,一旦開啟浮窗或切出到桌麵和其它應用,會發現別的應用不這麼想,非常不便,其實攝像頭下置是不能頭重腳輕的設計枷鎖和被夏普帶的節奏,如果真就放在上麵我感覺也沒什麼不妥。

正麵已沒有指紋的容身之地,但放背麵也不是最佳方案。MIX2的指紋離手指更近且多了凹槽,更便於觸碰和定位,但三種場景下背部指紋很不方便:一是放桌麵時想看下時間、微信或計算器,還要拿起後才能解鎖,二是置於汽車手機架上時,想亮屏手指會被嚴重阻擋。三是正麵沒了按鍵作視覺定位,息屏時分不清上下,每次拿起後解鎖,半天摸不到才發現是拿反了。傳說中的屏下指紋方案技術上困難重重,而且需要亮屏後二次觸摸識別,效率降低。人臉識別是大勢所趨,但最好是支付級別的3D結構光,而不隻是單攝所得到的平麵識別,並且MIX2由於攝像頭下置,拍臉難看,估計永遠不會采用。各種方案排除,隻能用後置指紋權宜之計。

穀歌多年前就推屏內虛擬按鍵,似乎對全麵屏早有準備,但當這天突然到來時,我對它擠占了顯示空間仍然耿耿於懷,開始我用MIUI的懸浮球來享受全景視野,但它常在不需要時阻擋觸控,需要時又得仔細尋找,以前閉著眼睛按返回的定位感全失。兩天後隻得把虛擬按鍵條重新啟用。幾天下來感覺還能慢慢適應,就是全屏遊戲和視頻時需要先劃動唿出再操作略麻煩。

MIX2對於聽筒、攝像頭、指紋和功能鍵重新安置並不完美,但這些也是未來所有全麵屏的手機都會遇到的問題,小米第一個交卷很有勇氣。犧牲這些換來的是全麵屏顯示上的絕對優勢。

我們知道顯示內容多少不因屏幕大小,而是因分辨率的變化,MIX2 2160 x 1080(18:9)的分辨率縱向比1920多出240像素,確實能多容納一些內容:

王者榮耀能顯示更多的地圖範圍,和朋友聯機時,在相對橫向某個位置時他看不到我,我能看到他,看來物理外掛是存在的。

我的世界左右也會多一點視野。

對於多數非全屏應用來說,有125個像素是被虛擬按鍵條占據,還剩115像素的多出內容,這大概是半條新聞、一條半微信、一兩行網頁文字、半條微博、三分之一條寶貝、半條彈幕、導航多幾百米的內容。這就是全麵屏最大的優勢和欣慰吧。分屏功能在全麵屏上也會表現更好,但我不太常用。當然也有一些代碼沒考慮分辨率自適應的遊戲和應用,在MIX2上會出現留黑邊、拉伸變形或長邊適配短邊剪裁的情況,但我相信有責任感的應該會很快適配。

具體硬件上,MIX2用的是JDI的LCD屏,還是沒有自動色彩管理,亮度和對比度比前代略低,但采用了行業未來趨勢的P3色域,色準有所精進,優劣抵消最終原諒。

相較去年手機,色域覆蓋提升,色彩進一步豐富,你看網易紅、百度藍、微信綠都更加飽和,我的股票也更加的翠。不過在使用中發現,MIX2屏幕邊緣觸控似乎有問題,劃動時有很偶爾的卡頓和跳躍。

MIX2保留了NFC,刷公交卡很方便,隻是換手機還要重新交30元開卡費;沒有紅外遙控,失去了在家掌控雷電的感覺;振動馬達振感極次。下巴縮小了天線淨空區麵積,在信號較弱的地方信號WIFI強度還好,但下載速率相比米6有較大程度的下降。

MIX1為了美形,堅決不讓攝像頭突出,隻好選小像素的OV傳感器,也沒有配光學防抖,效果撲街。MIX2改用主流1.25微米的IMX386,f/2.0,同時配備四軸光學防抖,也不再追求純平。

豔陽天拍黑板可以讓相機解析力發揮到極致。這道送分題上,MIX1卻迷之跑焦,一加5憑兩千萬像素優勢本輪領跑。小米Note 3抗幹擾能力相對較差,魅族Pro 7的銳化也過力過勐,MIX2和小米6居中表現相當,iPhone 7P銳化痕跡最少,貼近自然的風格獨成一派。

這張的邊角處,Pro 7銳化力度依然最大,文字邊緣已經出現了鋸齒,非常不自然,甚至出現了噪點爆炸。MIX1邊緣出現了明顯的劣化,MIX2和Note3表現仍是居中。

動態範圍上MIX2不會在遇到大光比時自動開啟 HDR,我們就在默認參數下對比。

在橋的欄杆部分,隻有 iPhone 沒有過曝——這還是在沒有觸發自動 HDR 的情況下。剩下的手機全部在這裏白色溢出。

從測光傾向上也能看出,小米的手機會更喜歡讓畫麵亮一些,比如這張,小米的三手機的陰影部分最亮,但是獅子臉上的紋理已經過曝消失。

這一張大逆光現實是這樣的,但拍出來連 iPhone 也跪了。

硬要比較,無疑MIX1最差;相對還行的是自動開啟了 HDR的一加5。MIX2表現仍然中等偏下。

白平衡上我們經常諷刺小米祖傳綠,但是這些樣張裏天空最綠的卻是一加 5。MIX2可能通過18K金圈中和了祖傳綠,天空看起來非常自然。

一加5拍天空不行,但花朵的顏色最濃鬱,色溫偏暖,焦外也最柔和,最討好眼球。其它都有或多或少的偏差,等等,MIX1根本沒有對上焦。最痛快的是一加 5,根本不用手點,秒合。Note 3 和 Pro 7對焦也有點困難,但是好在最後都對上了。

我們拍的 25 組樣張中,小米MIX有7組都跑了焦,這個問題在 MIX2 上大有改善,但並沒有根除。夜晚場景中有點光源的時候,MIX2仍有小幾率跑焦,而且是即使人為點擊也修正不回來。

拍夜景,我們來到全球最大的照相館,星巴克。

這張 MIX1不但跑焦,還壓不住噪點。Note3 畫麵最亮;米6和Note3在暗光下自動開啟了多張合成模式,拍照速度會變慢,但噪點控製很好。MIX2可能覺得場景沒那麼暗,自己能處理好,所以——它沒能處理好。Pro 7 壓抑曝光,噪點不多,但是顏色有明顯的偏紫。

到了變態黑場景,iPhone畫麵最亮的同時居然還做到了解析力最高。Pro 7 的亮度緊隨其後,但是天空的顯現出猩紅血色,MIX1拍了一張純黑的圖片出來,剩下的小米手機都自動開啟了暗光多張合成模式,但是無濟於事,畫麵還是又黑又煳。

最後看一下鏡組的素質。七台手機或多或少都有炫光問題,其中 Note3控製最好,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逆光平時用戶遇到炫光隻需要稍微扭一下角度就可以規避。邊緣色散俗稱紫邊也是很常見的鏡頭問題,MIX1的紫邊最差,Pro 7最好,其他的幾台水平相當,隻要不放大 200% 看,不會影響畫麵質量。

我很奇怪MIX2為什麼沒有采用主流雙攝,問詢小米,回複竟然是為了美觀,難以服眾呀。別人拍人像,如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你的就很平庸。我很少拍照發朋友圈影響不大,但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就很遺憾了吧。

總的來說。MIX2的拍照水平相比MIX1有著質的飛躍,主要是因為前代底子太差。但MIX2 的拍照水平放在相似價位的手機中並不突出,尤其是對焦的準確度還需要很大的提升。

MIX2充電是9V2A的QC3.0,但電池由前代的4400降到3400mAh,在循環網絡彈幕視頻的播放中,相比MIX1續航成績有所下降,甚至不如米6,一加五反複測了三次都是長得過份。

係統方麵有人說MIUI難看,其實界麵可定製性非常強,主題市場也是國內最快最豐富的,仿iPhone X劉海主題早在第一時間上線。有人說MIUI廣告多,其實多數界麵都可以關閉,而有一些幫還信用卡、手機充值和出國落地後問你要不要流量的廣告,並不會反感,完備的黑名單機製和垃圾短信歸整還會讓廣告騷擾少一些。總之在我使用的這一年中,隻有方便,沒有厭煩。

但MIUI對於全麵屏的跟進還是有些落後,全麵屏最大的問題是用起來突然感覺單手掌控力好弱呀,不在桌麵時想唿出下拉菜單相當於讓你夠到以前聽筒上部的無力感。並且上夠過程中虛擬按鍵會引起比較頻繁的誤觸,MIUI唿出單手界麵是劃動三按鍵,但在劃虛擬按鍵時一定會先誤發任務切換或返回鍵。

MIUI9.0最新的傳送門功能初衷是針對你聊天或瀏覽的文字,可以長按並智能判斷下一步要做的事,人物、電影可以查詢,地點可以導航,但實際用下來英文不能翻譯,地址必須標準、『康熙詞典』隻認識康熙,我不認識的基本它也不認識,兩天後就忘了這個功能的存在。

總之MIUI已經是國內最強的安卓係統,但還是得在全麵屏新形勢下加快進步的步伐呀。

總結:對於小米MIX2我提煉出一些Tips,以上就是我深度使用一周後給大家的提醒,希望能帶來與快速評測不一樣的內容。MIX2的實用性較上代有很大進步,雖有一些不便,但也是全麵屏手機先行者中解決得較好的,做對了全麵屏之後,這些都可以忽略。它示範了近期安卓旗艦該有的樣子,打破審美疲勞,滿足了市場對個性、創新的需求,如果你買手機的計劃無法拖到元旦之後,那及早出手吧。

尾巴:MIX2的創新除了Unibody全陶瓷外,想想也沒什麼了,很多人欣喜它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我卻遺憾它失掉了X係列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如實宣傳的態度。我們知道國產實力與美韓巨頭還有很大差距,而MIX1的出現就像百米決賽中國選手瞬間領跑,讓人雀躍。比賽可以輸,但野心、勇氣和誠信才是邁向偉大的希望之種,才是很多人心中『新國貨』的真正含義吧。

最後更新:2017-10-08 05:58:30

  上一篇:go 小米MIX 2手機體驗評測:這貨擺明了要跟iPhone X搶份額!
  下一篇:go 小米MIX2/Note3評測 體驗視頻:周年再聚,卻已舊貌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