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小米MIX
小米MIX2/Note3評測 體驗視頻:周年再聚,卻已舊貌換新顏
9月中旬,我們迎來了“史上最強科技周”,蘋果和三星幾乎在同一天發布了自己的旗艦產品——iPhoneⅩ以及Galaxy Note8。但是,拉開這場科技盛宴序幕的,卻是小米。9月11日,小米正式發布了2017年度旗艦——MIX2,這也是旗下第二代全麵屏機型。與此同時,和MIX2一同亮相的還有Note3,隻不過它的角色已經從商務旗艦轉為了主打新零售戰略的中端產品。

聽筒回歸,屏占比進一步提升
經過兩周的預熱,小米MIX2終於發布了。但也許是之前真真假假的曝光圖太多,又或者官方渲染圖過於美豔,很多人在拿到真機的一刻,多少有些許失望,包括我在內。這種落差,並不是因為被那些所謂的真機圖欺騙,或者與渲染圖有多大差距。而是作為用過MIX一代,並且現在依然對當時真機所帶來的視覺衝擊記憶猶新的用戶,初見MIX2時並沒有這種感覺。究其原因,主要來自於兩方麵:1.MIX2換用了尺寸更小的屏幕,雖然整體屏占比有所提高,但震撼程度的確不如一代;2.相對略寬的黑邊,加上弧形金屬中框所造成的錯覺,使得MIX2的黑邊看上去比一代寬了很多。
實際上,MIX2(左)的左右邊框,隻比MIX(右)寬了一丁點,但由於屏幕尺寸和弧形金屬邊框的關係,視覺上顯得寬了不少
大家都知道,實際上小米MIX2的整體設計相比一代變化並不大,主要的改進來自幾個方麵。首先,為了手感,MIX2換用了18:9的5.99英寸屏幕,這使得它的寬度控製在了75.5mm,大幅提升了單手操作的可能性。其次,黑色陶瓷版采用了金屬中框,機身強度得以加強的同時,量產難度也縮小了不少。再次,傳統聽筒的回歸,並且借助全新導管式微型聽筒設計, MIX2擁有了比傳統手機過之而無不及的通話品質。最後,通過COF顯示芯片柔性封裝技術及微型前置相機的應用,使得它的屏幕底邊較之前作又縮短了12%,這也讓MIX2的屏占比相比一代又有提高,實現了從1.0到2.0的進化。
背部依然是陶瓷材質,無論觀感還是觸感,都是玻璃無法比擬的,幾乎不用擔心劃傷,隻是怕摔
完美主義者可以等全陶瓷尊享版
MIX2(右)采用了大功率聽筒,搭配精密設計的導管結構,撥打電話的音質相比前作大幅提升,且不必擔心隱私問題
從我們前麵的參數表可以看到,實際上,小米MIX2與同日發布的Note3相比,機身隻寬了不到2mm,但屏幕尺寸卻大了近0.5英寸。這就讓MIX2相比前作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犧牲較小的屏幕尺寸,換來大幅度手感提升。以我的使用體驗來看,我的手屬於男性裏中等偏小的,MIX對於我來說幾乎不可能單手操作,至少掉落的概率很高。而MIX2我不但可以非常放心的握持,地鐵上刷個微博微信都是沒問題的。至於究竟是更大的屏幕重要,還是尋找一個與握持的平衡點更關鍵,這就因人而異了。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非常在意黑邊,可以等等11月發售的全陶瓷尊享版,它至少不會有弧形金屬邊框帶來的視覺黑邊。
由於頂部空間讓給了屏幕、聽筒、超聲波距離傳感器等組件,所以大幅提升且支持光學防抖的MIX2(左)攝像頭有一定凸起
雖然解決了揚聲器及大規模量產難的問題,坦白說MIX2依然還不夠完美,或者說我們可以期待一下明年的MIX3,比如我個人比較在意的後置指紋問題。假設MIX2采用類似iPhone Ⅹ的全麵屏方案,也就是保留一定的額頭,砍掉下巴,把攝像頭做到上邊去。那麼無疑可以像Note3那樣加入人臉識別功能,從而不再依賴體驗相對前置較差的後置指紋識別。當然,屏下指紋才是短期內的終極解決方案,在今年的上海CES大展上,vivo就展出過搭載這一技術的概念機。至於性能,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和小米6一樣,都是目前的頂級旗艦。再加上MIX2(包括Note3)目前已經支持了《王者榮耀》的高幀率模式,配合18:9的可視麵積更大的屏幕,“開黑”體驗又上了一個台階。
MIX2(左)的下巴相比MIX(右)縮短了12%,屏占比進一步提高。同時,得益於18:9的5.99英寸屏幕,握持起來手感與5.5英寸機型相當
攝像頭凸起了,但畫質也有了飛躍
黑邊,很多人的另一個疑惑是,為什麼采用了和小米6相同主攝方案,但少一顆鏡頭,且尺寸更大的MIX2,攝像頭居然是凸起的?這主要是因為它是一款全麵屏手機,傳統手機用於放置攝像頭的頂部空間,都被屏幕、聽筒、超聲波距離傳感器等組件占據,使得MIX2的攝像頭不得不往下挪。而為了這塊全麵屏,機身內部空間也需要重新設計,這就進一步限定了攝像頭的空間,凸起也就在所難免了。至於硬件指標,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和小米6的主相機完全相同,1.25μm大像素+4軸光學防抖,相比前作可以說有了質的飛躍,解決了MIX作為旗艦機最大的一個短板。
實際體驗方麵,MIX2的相機啟動和對焦速度都非常快,當然,這兩點MIX也不慢。主要區別體現在對焦速度上,隻要光線充足,MIX2就能做到指哪兒打哪兒。即便是在暗光環境下,可以看到對焦過程,但不會出現拉風箱的現象,而這在MIX一代的暗光拍攝時,是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那麼畫質又怎麼樣呢?總體來說和小米6如出一轍,白平衡比較準確,整體發色偏濃豔,這也是小米的一貫調校風格。最大的提升來自MIX無力的暗光環境,可以看到我用MIX2在光線不算充足的商場角落拍攝的電話亭,畫麵整體曝光充足,噪點控製良好,塗抹感也不明顯,放大後撥號鍵盤上的數字清晰可見。雖然MIX2的拍攝表現還暫時無法與三星S8這樣的頂級拍照手機相比,但已經不輸其他國產品牌的旗艦機了。
由於采用了和小米6相同的主攝方案,MIX2的畫質基本與其處於同一水準,相比前作大幅提升
大號小米6,為新零售讓出旗艦身份
體驗完MIX2,我們再來看看有些讓人“搞不懂”的Note3。之所以說搞不懂,是因為該係列在誕生之初,是作為小米時任頂級旗艦,事實上無論工藝還是配置,Note一代都是小米曾經的巔峰。到了Note2,盡管與MIX一同亮相,其旗艦地位也沒有動搖,並且首次搭載了曲麵屏,隻不過小米為它加上了“商務”二字,定位或者說麵向的用戶群,發生了微妙變化。而本次推出的Note3,至少從配置來看,已經將旗艦地位徹底讓給了MIX2,再加上與小米6幾乎相同的外觀,被稱作“小米6 Plus”也就不奇怪了。
Note2(左)的曲麵屏在Note3(右)上遭到了“棄用”,再加上Home鍵形狀完全不同,一眼就能看出兩者的身份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調整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1.小米一直想要衝擊中高端市場,但在MIX係列出現以前,這個目標一直沒有很好達成,比如Note一代就因為處理器的功耗問題,並未獲得太好的市場成績,而現在MIX做到了;2.全麵實施新零售戰略後,小米急需一款顏值、配置和功能都更高端的產品,去與5X、Note5A形成一條相對完備的線下戰鬥力。至於後續還會不會有Note係列,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都是曲麵玻璃,不過攝像頭的位置與數量,直接暴露了Note3(下)其實就是“小米6 Plus”的身份
我之前用過很長一段時間小米6,對於喜歡小屏手機的我來說,它的尺寸無疑是非常合適的。但由於不鏽鋼邊框的加入,小米6的手感有些偏重,尤其是陶瓷版,幾乎是同尺寸機型中最重的。而大家都知道,手感的輕重很大程度上是由密度決定的,也就是物質每單位體積內的質量,這也是為什麼5.5英寸的Note3,比5.15英寸的小米6還輕的原因。當然,對於手感輕重的喜好也因人而異。就我而言,如果小米5偏輕,小米6偏重,那麼Note3就剛剛好。這主要得益於雖然外觀和小米6相同,但邊框從不鏽鋼換成了7係鋁合金,在保證機身強度的同時,重量也得到了良好控製。
Note3(左)的外觀幾乎和小米6一模一樣,最大的區別是它采用了7係鋁合金邊框,而小米6為不鏽鋼
人臉解鎖,速度與準確率表現出色
雖然Note3的配置不再旗艦,但別忘了,Note係列有一個傳統,每一代都會率先搭載小米的“黑科技”,比如一代的曲麵玻璃,二代的柔性屏。這代也不例外,小米首次為它配備了人臉解鎖功能。其實這個技術並不稀奇,三星的Galaxy S8係列和Note8就有采用,即點亮手機屏幕,像自拍一樣麵對手機,係統就會自動識別麵部特征,匹配之前設置好的數據,從而實現解鎖。這個功能有兩個好處,首選是對於一些指紋不好用的手機,比如前麵提到的三星S8,人臉解鎖可以很好地平衡用戶體驗。其次是在濕手,或者北方冬天的戶外,大家都會戴著手套的情況下,人臉也可以解決指紋無法解鎖的尷尬。不過理論上說,人臉解鎖的安全性實際上還不如數字密碼,雙胞胎或者3D打印理論上都可以破解。
錄入速度方麵,Note3的表現超過了我之前用過的三星S8,還沒來得及截圖,錄製就完成了。隻要光線不是非常昏暗的環境,對準臉部後點亮屏幕,瞬間就能完成解鎖,效率非常高。但在夜間,它還是無法通過屏幕的亮度實現解鎖,所以需要指紋來做互補。為了測試Note3的容錯率,我錄入麵部信息時是沒有戴眼鏡的,而解鎖時嚐試戴上眼鏡,並且用手遮住嘴巴,雖然識別速度有所下降,但依然可以解鎖。這就讓我產生了一個疑慮:會不會很容易破解?所以我嚐試分別用iPad自拍,以及打印一張人臉,看看能不能解鎖Note3,結果是不能。可見之前小米的人臉檢測算法準確率,在全球最權威的人臉檢測評測平台FDDB獲得第一名的成績不是白得的。
兩款手機都預裝了MIUI 9,但依然不是正式版,部分功能需要在實驗室中打開。此外,人臉解鎖是Note3獨有的功能
小米史上自拍效果最好的手機
最後聊聊自拍,實際上這在之前是小米不怎麼談論的一個功能,但正是因為我前麵提到的新零售戰略,Note3將要更多麵對線下用戶,TA們試機時對於自拍效果的感知就非常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雷軍發布會上花了很長時間來講美豔自拍的原因。先來看一下硬件配置,Note3采用了16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光線充足時,高像素可以帶來更好的解析力。而暗光拍照時,則智能地將4個像素合成為一個2μm的大像素,從而提升暗部解析力,讓照片更通透。軟件算法方麵,小米提出“千人千麵的AI美顏”,226個骨骼打點,讓美顏瘦臉更平滑自然。同時麵部分區進行美化,祛除黑眼圈,保留唇紋,提亮膚色,就像剛敷過麵膜般水嫩,化過妝一樣精細……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我叫來編輯部的美女小編,讓她在手機自拍模式的默認設置下隨便拍。可以看到在戶外陽光充足的情況下,Note3的自拍效果非常出色,化了淡妝的姑娘的確比真人更美了(別打我),並且畫麵並沒有因為美顏而損失細節,頭發絲都纖毫畢現。並且注意,這是一張逆光照片,但Note3拍出來的效果完全沒有“黑臉”,甚至有一種補過光的感覺。從放大圖也可以看到,磨皮水潤細膩,但又不失麵部輪廓,小編表示非常滿意。到了暗光環境,最讓我吃驚的是,並沒有配備前置柔光燈的Note3,依然為麵部呈現出了一種補光效果,並且眼睛裏反射的屏幕光,也被演繹成了“眼神”。放大之後,畫麵出現了一定的噪點與塗抹感,不過這已經是在比較暗的環境下拍攝的了,能有這樣的效果值得肯定。
小米大幅升級了Note3前置攝像頭的配置與算法,使得它的自拍體驗足以與美圖這樣的產品媲美
總結: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迭代
截止本文發稿時,vivo已經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全麵屏手機X20。而就在本周,金立首款全麵屏機型M7 Power也將在泰國發布。再加上10月就會到來的努比亞和華為的全麵屏新機,說2017年是全麵屏元年並不為過,而這一切都要從小米MIX的誕生說起。對於把小米和全麵屏劃等號,可能很多人都會提出異議,認為夏普才是全麵屏的鼻祖,這點沒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全麵屏”本身就是一個廣義詞,並無準確定義。從百度指數的趨勢來看,它也的確是在小米MIX的發布會後,才開始直線上升的。
作為小米第二代全麵屏產品,MIX2在一代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定的“妥協”,特別是針對米粉意見比較大的幾個問題,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當然,為了大規模量產及適眾的用戶體驗,MIX2的確在驚豔程度上有所退步,這也是無可厚非。相信隨著產業鏈的成熟,例如屏下指紋技術的應用,明年的MIX3更加值得期待。至於小米Note3,在將“商務旗艦”的地位讓給MIX係列後,很可能後續就不會再更新,實際上它在小米的內部代號就是小米6 Plus。無論渠道還是功能,Note3都是為了迎合新零售戰略,是小米“兩條腿走路”不可或缺的悍將。
最後更新:2017-10-08 05: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