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手機大全
資本巨擘競逐“人工智能+”風口 三大風險需警惕
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不斷升溫,BAT(百度/阿裏巴巴/騰訊)、紅杉、IDG等紛紛加強了布局,尤其是在金融、醫療、教育、製造業等領域的應用前景,頗被VC/PE看好。不過,在顛覆傳統行業、“錢”景無限的同時,人工智能也麵臨技術、倫理、法律等方麵的風險,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行業”、“場景為王”或許是人工智能企業成功突圍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逐鹿萬億大產業
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到2020年,將實現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利用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及資本市場融資等多種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支持人工智能發展。
2016年以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緊跟全球步伐,國內的VC/PE也把目光轉向該領域,BAT、紅杉、IDG、高瓴、鼎輝等巨頭皆強勢加碼。盡管馬雲和李彥宏曾就人工智能“隔空互懟”,馬雲另辟蹊徑的提出“機器智能”,雖然不太認可“人工智能”提法,但馬雲對人工智能企業的布局卻不遺餘力。
今年5月,高瓴資本領投,馬雲旗下的雲鋒基金、紅杉中國、高榕資本、真格基金跟投,完成了對依圖科技的3.8億元C輪投資。其實,最早投資依圖科技的是真格基金,2013年8月,依圖科技獲得真格基金數百萬元的天使投資,此後,紅杉中國、高榕資本等數百萬美元參投依圖科技A輪融資,B輪數千萬美元投資方則為雲鋒基金。
2015年,螞蟻金服加強了對人臉識別支付技術的布局,業內人士認為,馬雲投資依圖科技可能與人臉識別技術有關。依圖科技的核心業務包括智能安防平台、城市數據大腦、智慧醫療健康、智能硬件設備四項,而人臉識別技術是其重要技術之一。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四家人工智能領域的代表性企業目前均獲得巨額融資。尤其是商湯科技在7月11日完成4.1億美元B輪融資,B1和B2輪分別由鼎輝和賽領資本領投,僅跟投方就接近20家,且多為頂級機構,而其成立至今才不過短短的三年時間。
私募通統計顯示,人工智能已經成為部分VC/PE的重要投資方向,多隻人工智能專項基金近期成立。今年6月,創新工場牽頭成立創工浙數人工智能基金,目標規模40億元,主要致力於人工智能產業方向C輪及以後的項目投資;此外還有專注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的中科院高瓴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等。
迎長周期投資價值
中泰證券分析師王晛認為,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迎來長周期投資價值,從資本市場發展曆程看,人工智能的低滲透率是資本布局的絕佳時機,具體到投資機會上,建議從場景應用端到上遊技術、硬件端的順次傳導機會。
在王晛看來,技術邊際進步下的場景持續需求是推動商業模式成熟的根本力量,人工智能將會在三類場景中得到突破:一是大數據比較豐富、獲取比較方便的細分行業龍頭,如金融、語音、圖像等;二是商業模式對人工智能成本敏感但有政府或BAT資助,如醫療、智能駕駛等;三是從人工智能對效率、質量、安全、盈利角度等維度下盈利動力強烈或有政策支持的行業,如智能製造業等。
現階段,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機會多以“人工智能+行業”的方式呈現,比如“人工智能+醫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教育”等。以近期獲得金研資本投資的智成科技為例,其是一家專注於智能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公司,通過異構數據建模、數據訓練等技術為患者提供輔助醫療診斷服務。
安信證券分析師夏廬生認為,人工智能是未來5-10年的產業升級趨勢,其投資趨勢亦可大致分為三個層麵:一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從“端”、“管”、“雲”三個維度來看包括智能終端、網絡架構、雲平台與應用;二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三是人工智能的行業應用,包括交通、醫療、智能製造、金融等。
三大風險需警惕
實際上,近年來,人工智能雖取得了較大發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投資機會,但是仍然麵臨技術、倫理、法律等方麵巨大的不確定性,對VC/PE來說仍需警惕。
去年10月富士康啟用4萬機器人,進而裁員6萬人的消息引起了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造成大麵積失業的討論,甚至有人指出,未來流水線工人、餐廳服務員、清潔工人、翻譯和數據錄入員等都將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等方麵的問題並非空穴來風,《規劃》也指出,人工智能是影響麵廣的顛覆性技術,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衝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係準則等問題,將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發展。
(原標題:資本巨擘競逐“人工智能+”風口)
最後更新:2017-07-26 08: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