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87 返回首頁    go 手機大全


特斯拉又要在上海建廠,再玩“市場換技術”到底還行得通嗎?

文|朱子揚

歡迎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說起特斯拉在建廠的事情,我覺得大家都已經麻木了,畢竟這樣的消息傳了又傳,都不知道孰真孰假了。

這不,就在10月22日,《華爾街日報》又放出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關於上海建立新廠的事情達成協議的消息,並且還提到,雙方已經開始考慮何時發布公告和一些協議細節了。

更有消息表明,有關部門在通過對一些政策方麵的放寬來示好特斯拉,看來國內建廠的進程有望實現。

從側麵不難看出,可能近幾年通過“市場換技術”的成功案例將在特斯拉身上再次重演。但W動力記者認為,在用相同的辦法來對待具有世界先進科技的特斯拉集團來講,有點行不通。

畢竟,混跡商場多年的馬斯克也不是等閑之輩。其實,前幾次討論在華建廠的事情沒有落地,無非就是條件沒有談攏,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合資”還是“獨資”的問題上麵沒有達成一致。

合資的話那當然就得共同經營,並且按照出資比例進行成果分享,共擔風險,還要在某些相關技術需要上進行公開透明化。

當然,國內市場對特斯拉汽車的熱衷度吸引著廠家來華建廠,同樣也擔心著技術的外流。而另一方則並不局限於市場占比帶來的盈利,更多的是為未來的發展積蓄經驗。

解決了這個問題,那特斯拉在華建廠的事情便不再會是謠言。

於產品能力上來講,作為純電動汽車行業裏的翹楚,特斯拉有著談判資本。

400公裏的續航能力,6秒一下的0~100km/h加速時間,超級充電,自動駕駛硬件的配備,以及五星安全車型的身份鍍金體現著它的魅力之處。

當然,充滿科技未來感的外觀設計也吸引著大批重視顏值的國內消費者。這無疑是其競爭力的體現,但售價的不親民化導致了消費人群的局限。而一旦特斯拉在華建廠落地,價格方麵的降低將帶來很大程度上的銷量上調。

特斯拉看中的當然是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從去年特斯拉的表現就能看的很清楚。

據顯示,去年特斯拉總產量83922台,單就中國市場就達到了10億美元的營收,相比前幾年幾乎程幾何增長,反觀美國售價,一台車平均也才3.5萬美元。

在國內純電動汽車日益高漲的大環境下,想必特斯拉不會放過任何表現自己的機會。因此,國內建廠的落實隻是時間問題。

而對於國內市場自身來講,雖然國內自主品牌對新能源包括純電動汽車領域都有著不俗的發展和產品競爭力,但不得不承認一些技術方麵還是有待提高和改進,當然很希望能夠有個學習的對象和合作的機會。

於W動力記者的認知,技術發展規律的現象顯示,前期的增長很快相對來說並不難,可一旦進入某個技術瓶頸,沒有人來指導和點撥,有可能走不出那個怪圈。因此,先進技術的引進的必要性是存在的。

總體而言,特斯拉在華建廠可謂是互利共贏,當然這是在能夠談攏的前提下。

特斯拉需要市場,我們需要技術,這是擺在明麵上的事情,建廠落地的唯一解決方案那隻能是雙方互相退利,放眼長遠,才能持續迅速發展。

最後更新:2017-10-28 18:21:32

  上一篇:go 新車:寶駿310W豪華型居然增加這麼多配置!不失望!
  下一篇:go 傳祺GM8相當耀眼,外觀媲美埃爾法,內飾勝過G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