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
手機大全
路透社稱中國人可能買不起iPhone8,iPhone上市十年價格漲了多少?
北京時間9月12日早間消息,路透社報道稱,很快蘋果就會推出iPhone 8,在中國,8是吉祥數字,蘋果希望這個數字能給自己帶來好運,在世界最大的手機市場中國賺到真金白銀。
新手機定價高達1000美元,最高端的iPhone 7 Plus不到800美元。分析師認為,定價雖高,在美國不會對銷量造成太大影響,但是在中國可不是這樣的,1000美元相當於中國人平均月工資的2倍。
Counterpoint提供的數據顯示,按出貨量計算,2015年iPhone在中國的份額約為14%,今年1-6月降到了9%。雖然2014年iPhone 6像暴風一樣席卷中國,但是自此之後中國人對新機的反應溫和了很多。
23歲的陳安琪(音譯自Angie Chen)在南京工作,是一名項目經理,她現在用的是iPhone 6。陳安琪說:“我一直在等著手機降價,太貴了。”她可能會等待iPhone 8的下一代手機推出,到時會降價。陳安琪說:“8聽起來很好,但是沒有必要著急。”
易觀國際上海分析師賈莫(音譯自Jia Mo)認為,這一次蘋果必須推出非常有創新力的產品;由於本地對手崛起,蘋果的日子不會好過。
在美國,標價1000美元會造成很大影響嗎?分析師不是很確定。Loup Ventures分析師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多年來一直關注蘋果,照他的估計,過去有許多人購買高端蘋果手機,雖然價格上漲,這些買家仍有五分之四願意再次購買。
除了高價格,蘋果還會覆蓋其它價格點,保留一些低端機型,就像目前的iPhone SE一樣,這款手機售價399美元。通過這種策略,蘋果可以將用戶留在自己的生態係統內。蒙斯特說:“針對每個市場,蘋果仍然有必要提供相應的產品,它會繼續這樣做的。”
還有一個因素要考慮,那就是運營商在銷售時可能會打折,讓價格降下來。BTIG分析師沃爾特·皮希科(Walter Piecyk)在報告中指出,提高手機補貼額度,用戶為手機付款時提供折扣,推出以舊換新服務,這是競爭武器,今年年初三星手機推出時運營商的促銷力度已經大了很多。
網友:激將法銷售,大家別上當!
網友:中國人買不買得起,不是你們英國人說的算的。
網友:那我還是不買了,謝謝提醒。
從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售,到2016年9月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發售,iPhone已經走過了十年時間。在這十年裏,iPhone的價格經曆了怎樣的變化?
美國:合約機未超過299美元
先以美國為例。在iPhone剛剛發布時,主要以運營商銷售為主。據美國aaplinvestors網站顯示,第一代iPhone合約價為499美元,之後從第二代(iPhone 3G)直到2014年發布的iPhone 6,合約價均在199美元-299美元之間,可以說是非常劃算的。
在美國購買iPhone的裸機價是多少呢?aaplinvestors網站顯示,2011年發布的iPhone 4裸機價450美元起,同一年發布的iPhone 4s 為649美元起,但從iPhone 4s開始一直到去年發布的iPhone 7,低配版價格都維持在649美元。
中國:7年裏價格上漲了7%
中國內地在2009年才正式引進iPhone。而在這之前,想買iPhone隻能海淘。多位知乎網友發帖表示,托人從美國代購回來的第一代 iPhone,價格在3000元左右。但當時的iPhone在國內由於網絡製式原因,不能打電話不能發短信也沒有中文通訊錄,許多人拿來當成上網工具使用。
2009年10月30日,中國聯通正式發售行貨iPhone,裸機及套餐價格如下。
8年前iPhone 3G低配版賣4999元,去年iPhone 7最低5388元,7年裏上漲了7%。
2009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738元,買一部iPhone就要花掉1/5。而2016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7275元,買一部iPhone 7要花掉1/10。
縱觀2009年以來每一代iPhone的售價可以發現,其漲幅非常微弱。
iPhone 4初上市價格:低配版本4999元。
iPhone 4S初上市價格:低配版本4988元。
iPhone 5初上市價格:低配版本5288元。
iPhone 5s初上市價格:低配版本5288元。
iPhone 6初上市價格:低配版本5288元。
iPhone 7初上市價格:低配版本5388元。
盡管很微弱,但每一代iPhone的價格仍舊處於上升空間。按照常理,由於摩爾定律的作用,芯片性能每18個月提高一倍,成本卻會下降一半。 iPhone為何連年上漲?究其原因,除了通貨膨脹的因素,還有人力成本上漲、除芯片外的其他配件成本上漲,以及新增功能帶來的成本。
對於即將到來的iPhone 8,路透社今天一篇文章稱,麵對高達1000美元甚至更高的價格,中國消費者已經在心裏“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尤其是考慮到其價格大約等同於中國人均月工資的兩倍之後,這些消費者很可能會“望而卻步”。
最後更新:2017-10-08 09: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