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
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微智全景、商米、民生銀行齊聚支付開放課,共論智能終端與新零售的破局和未來
9月24日,備受業界關注的2017年支付開放課在上海圓滿舉行。
本次開放課以“商業智能終端+新零售”為主題,由支付圈和支付百科聯合主辦。螞蟻金服、微智全景、民生銀行、商米作為分享機構參與,同時邀請了銀行大商戶部門、第三方支付機構、POS支付服務商、智能終端廠商、零售與餐飲商戶代表等300多位支付及新零售領域精英齊聚,圍繞智能終端、新零售、無人值守等主題,緊扣行業熱點,探討行業難點,感受一場思想碰撞的盛宴。
嘉賓演講
01.螞蟻金服:《螞蟻開放如何助力共享經濟升級》
會上,螞蟻金服商戶服務部行業總監薑魁分享了螞蟻開放如何助力共享經濟升級。他指出,現在無人值守的行業企業方案分為兩個場景,一是值守空間場景,二是值守設備。螞蟻金服能夠將空間和設備打通,為商戶提供更多場景的解決方案。
另外,無人值守業務是按照借、管、買、用這四個大場景類型去劃分,比如“借”共享單車,“管”智能溫度調控,“買”使用自助貨櫃購買商品,“用”租會議室、訂健身房。螞蟻提供的行業解決方案能能夠從獲得新用戶、提高忠誠度、提升使用體驗、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麵為商戶服務。
同時,薑魁介紹了螞蟻創新業務產品,即創芯引擎。創芯引擎包括三個方麵,基石計劃、創芯驛站、螞蟻開放日。加入基石計劃,會享受一些費率支持幫助大家發展業務。創芯驛站,在100多個聯合辦公、空間、服務站點可以滿足宣傳業務的需求。
02.微智全景:《新零售與商業智能終端》
李岩認為,新零售不是一個純概念化的闡釋,事實上新零售是繼電商之後進化出來的一種新的更加先進的商業模式。新零售產生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線上發展放緩,線上出現紅利,電商必將升級。
二是,我們正在迎來物聯網技術的寒武紀。各種物聯網技術從實驗室正在走到社會之中,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而這些零售方式,其中一個主要的依托技術支撐就是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包括近場通訊、各種掃描、後台邊緣計劃、現場終端計算,會配合整個係統實現一個全新的高效體係和分銷體係。在這樣的體係下所謂的新零售才能夠實現,如果過去純粹隻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新零售有概念,但效率不高,成本也降不下來。
三是,移動支付與O2O商業環境的發展。中國是全世界移動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國家,移動支付作為零售支付的閉環條件已經完全成熟。O2O大家習慣使用遠程近場的服務方式,比如共享單車,是典型的物聯網設備的運營,是近場與遠程的完美融合。
李岩還談到了新零售與傳統電商的區別,過去十幾年,傳統電商對線下傳統零售幾乎是碾壓式的發展。在電商網站上,貨架選擇和選品幾乎是無限的,邊際流量成本遞減,訂單配送密度和單均成本下降,AI選品出現,尤其是在SKU數上,傳統零售和電商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那麼大家該如何開始做新零售呢?
李岩表示,主要是三個方麵。一是改變產業鏈,二是創造新模式,三是實現效率突破。
物聯網技術是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支撐,隨著新零售、新的商業模式的建立,對技術的需求、對技術以及終端的需求是極其旺盛的。
對於終端的發展方向,李岩表示,ARM+安卓成為新的終端標準,同時更好的觸屏體驗、低的製造成本。高速掃描、IC讀寫、加密芯片。這些專業化的能力,尤其包括未來在高速掃描的能力增強,會滿足商業的需求。All In One的設計,就是提高它的效率、便攜性,降低使用難度。智能的OS、All In One的設計、安全開放接口能力是未來終端發展的最重要的特點。
03.商米:《新支付與新智能商業》
LEO萬談到: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傳統金融支付已經不再是支付的唯一甚至主要形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於使用更加便捷的移動支付,包括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蘋果支付、NFC支付等。
支付方式的變革給傳統支付硬件商、軟件商和商戶都帶來了不便,也是支付行業目前的痛點。對於軟件服務來說,由於設備多樣無法統一,軟件開發維護任務重難度大;對於硬件商來說,缺乏統一的操作係統和標準的支付服務APP難以開展業務;對於商戶來說,缺乏穩定的設備和兼容的軟件不利於經營和操作。
對於如何解決這些痛點,LEO萬認為首先在設備方麵,需要建立原生態操作係統,而搭載該操作係統的設備需高品質;其次,像蘋果一樣,有蘋果IOS去搭載增值服務,搭載連鎖管理功能等,支付也要有支付“IOS”提供標準支付服務,標準的支付服務安全防護,可保證不被切換;最後,商圈和ERP也需要行業知識性及設備需要連貫性。
LEO萬對當前支付行業現狀的思考和對行業解決方案的的認知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商米不做應用軟件、不做支付業務,專注打造更多更好的智能硬件和技術服務的的科研創新態度也獲得了與會者的讚譽。
04.民生銀行:《構建麵向實體商戶的互聯網生態體係》
王晴表示,銀行的創新一直備受質疑,在C端的互聯網產品上銀行的產品並無任何優勢,而B端卻是一個新的機會。服務B端首先需要一個很好的基礎設施,有了基礎設施的提升,才有互聯網產品的上層發展。民生銀行推出的CPOS產品是麵向實體商戶的互聯網平台和開放的金融生態圈,簡而言之,CPOS就是商戶版的IPHONE。CPOS並不是特指一款智能POS,而且這一類智能POS的總稱。現在預裝的三款應用,一個是收銀台,第二個是應用中心,第三個是發票APP。CPOS是開放平台的體係,如果一個第三方APP開發者想在我們這個平台上麵開發APP ,首先做一個注冊,審核通過以後就是CPOS的開發者。
CPOS的參與方包括,機具廠商、APP開發者、渠道商。民生銀行作為平台的運營者,主要的目標客群是大中型的客戶,為大中型客戶提供行業解決方案,而不是去競爭小商戶。他認為智能POS的競爭核心不在支付上,而是商戶綜合解決方案和高價值的金融服務植入,比如商戶貸款或供應鏈融資。
問答環節
問:1、現在市場競爭很激烈的情況下怎麼做一些應用,能夠找到流量,並且具有一些可通用性。因為支付是一刹那間的事情,光做支付可能還是不行,比如要找創業方向的話,應該找應用性比較廣闊的。
李岩解答:支付是隨著交易的,交易是支付的前置條件,如何切入交易是最關鍵的核心。終端最重要的特點是要融入場景,融入到業務裏麵,如果業務在終端得以實現,支付自然就在其中了。比如中國移動開卡的場景必須用終端,因此支付自然就跑掉了。比如旺咪為什麼好多人用呢?因為它已經把點單放在上麵了,可以直接點單、還可以胡椒,而且對講可以跟其他人進行工作,它變成了工作工具。因此與更多的軟件係統集成商、軟件合作夥伴、行業解決方案的實施商合作,為他們提供更貼心、更有心的終端。同時結合進來支付和銀行服務,我認為這是智能終端的最主要的功能。所以我認為開放性是非常重要的。
問:2、剛才說到智能終端的發展技術的瓶頸,我想問一下想突破什麼樣的技術瓶頸?
李岩解答:智能終端不一定非“屏”,第二智能終端不一定非要“形”。這是我們對這個行業的新看法。我認為將來大量的終端形態,第一,無屏,因為很多工作人員要占他的視線、消耗他的注意力,而且占手。所以才會有國外那麼多人研究眼鏡、語音、機器視覺。我認為未來的自動化的提升,以及新場景會有非常多的更好的創業方式。
問:無人超市目前來看並不是用於中國,因此市場日本、北歐國家更加成熟,他們一方麵人力資源比較少。另外社會的征信體係、國民素質比較高。無人超市是不是為了以中國為試點,讓無人超市或者阿裏在國外本土化,引入一個國外的市場。最終落地不是先在中國這邊落地?另外rfid,就是可以直接把rfid拿下來,這樣子很多人可以逃避付款。這方麵會不會有一個技術門檻,做一個監控,或者一拿出商品就會自動結算。
薑魁解答:對於RFID我講一下,大家看一下無人貨櫃的形式,拿到商品以後去掃一下,這是一種形式。還有一種純開放的貨架形式,還有一種是視頻裏麵沒有放的是貨櫃形式的,要去掃一下拿出來。如果單純從RFID這個角度去規避商品,是不是拿回來把RFID貼回去,首先你要回去看一下。因為那個機器是有信用守護的,你的芝麻分可能會減。前麵有一個芝麻守護,絕大部分櫃子有這個芝麻守護,多少分以上才能打開。這個貨櫃打開了以後,絕大部分貨櫃做升級,並不是隻靠RFID去識別。因為對於零售或者貨架這個層麵,一定是要進行貨品擺放和貨品陳列。如果第一排是農夫山泉,第二排是可樂。在無人貨架這個場景上,一定不會有理貨員去理貨的,所以不光用了RFID,還用了紅外、圖像識別和感壓,還用了很多東西,不光是單純的RFID。
問:做係統設備更新比較困難,你們從操作係統一直到上麵,怎麼保證你的V2、V3能夠很順利的下載到商鋪那裏去呢?
Leo 萬解答:商米是一個很簡單的公司,我們純粹做技術支撐,我們沒有把過多的通道相關技術和客戶差異化的技術呈現在裏麵,所以我們升級的時候,更多是把基礎通用的技術做進去。所以包括雲,剛才講了安全,其實更多的是提供一種保護和通用性。也就是控製係統不會區別於V1、D1一係列的家族,它用同樣的係統和同樣的控製體係,最重要的用同一朵雲,這朵雲是標準的,所有的設備都在這朵雲的標準上麵。
問:我覺得CPOS市場特別大,你們現在的推廣是什麼樣的方式?如果有商家想接入這個營銷的話,有什麼渠道呢?作為開發者,我們是不是能夠從銀行拿到有競爭力的費率去拓展商戶?
王晴解答:各個分行在各地招拓展商或者渠道商,它也沒有具體的要求,說要牌照或者什麼的。隻要有商戶資源可以服務好,就可以了。
從現在的商業模式和訴求來講,民生銀行對手續費是沒有任何訴求的,原則來講我們是可以直接底價或者成本價給到拓展商,但是也要留一點運營成本。如果是個別商戶批量非常狠的時候,也可以降到低價。對於拓展商一些對外營銷策略,你如果用過同一個產品,我們保證不高於同類產品。
火爆的現場
(商米展台)
(旺POS、旺咪展台)
支付開放課
「支付開放課」是由“支付圈+支付百科”聯手打造的支付行業最具價值的開放交流平台,旨在為支付從業人員提供最專業、最全麵的知識分享渠道。邀請業內最具行業代表機構創始人分享最專業的知識,探討最熱門的話題。
最後更新:2017-10-08 06: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