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王者榮耀
微信中有語音聊天,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喜歡打字呢
常用的發送語音消息,是“對講機”。發消息的人發出的是語音,收消息的人收到的也是語音,其模式是“A說——B聽”。
而語音輸入的意思是,發消息的人用語音,軟件將語音翻譯成文字,最後再將文字發送給他人。因為增加了軟件語音識別這一個環節,所以收消息的人收到的是文字消息,模式是“A說——軟件語音識別——B讀”。
在這樣的基礎上再來看題目,它的意思其實是:既然已經有軟件可以幫你把語音翻譯成文字,你為什麼還要費勁地自己打字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無論是微信還是目前市麵上的其他語音識別產品,其準確率都還不夠用。
一、發送消息
1.發送消息的人所處場合不適合說話。有些人不是獨居而是住兩人間或多人間,在其他人休息時就不應該再用語音聊天了,用文字消息更尊重他人。
2.發送消息的人的個人習慣問題
有很多人的網友都是陌生人,文字消息更有安全感~(這是我的主觀臆測)
二、接收消息
同上1,收到語音消息如果身邊有耳機還好,沒有的話就必須外放。在公共場合這同樣會影響到其他人。
2.一些語音因為種種原因(發送者普通話不好、語速過快……)接收者是聽不清楚說的什麼的。
有人可能會說微信有翻譯功能呀,實際上如果發送者的普通話不好,微信的翻譯是一塌煳塗的。
目前大部分的語音識別產品,比如百度、訊飛和搜狗,宣傳中的識別率都是97%。微信沒有專門宣傳過自己的語音識別,其準確度肯定不會超過97%。但,即便是對百度、訊飛和搜狗來說,97%也是一個理論數值,要在環境安靜,說話者普通話極度標準的情況下才能達到,而且在涉及一些專業名詞時仍舊容易犯錯。
“有修改錯誤的時間,還不如自己輸入。”相信這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實際上,軟件進行語音識別的過程,遠比大家想象中複雜,它是一種基礎性的人工智能研究。從過濾聲音到識別語音,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們也需要給這些廠商一些時間。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說過,如果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9%,那麼全人類都會開始使用它。語音,應該會是人機交互領域終極的交互方式,它值得我們期待。
在我個人看來,文字消息是比語音消息更禮貌的,所以文字輸入和語音輸入,都比直接發送對講機式的語音消息更值得推薦。原因在於,發送文字消息會顯得你很尊重對方時間,一個人說400字可能需要1分鍾,但閱讀400字通常隻需要20秒,因此,當你發1分鍾的語音消息給別人時,別人要耐心地聽1分鍾,但如果是文字消息,別人用20秒讀完,可以省下40秒。
有語音功能,而有些人棄而不用,更多地選擇打字,進行文字交流,這要看你身處何種境地,哪種情況之下,如果你身在鬧市區,運用語音就聽不見,通話質量差,如果坐公交車.地鐵,在醫院病室運用語音通話,有點顯得不文明,如果你在上班。
開會或者在公共寢室休息,你運用語音通話會影響他人工作和休息,有時甚至導致與他人關係緊張而發生口角等。所以我在平時使用微信通訊中更多地喜歡文字交流,既不影響他人,又能更好把事情說清楚,交流好,何樂而不為呢?
一寸光陰一寸金,尊重別人,先從尊重對方的時間開始吧。
最後更新:2017-08-20 00: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