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61 返回首頁    go 王者榮耀


討紅包測友誼的“微信乞丐”,還要不要臉?

翻看你收到的微信,一定有這樣的:“用紅包測試咱們的關係,看感情的時候到了”。下麵羅列了不同關係之間的金額,最高的老公老婆(13.14元),最少的則是同事(1元)。

收到這類信息,你一定會忍不住爆上兩句粗口,要不就是無語到瞬間沒了脾氣,心中惱怒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好友。

對於這類張口閉口伸手要錢的人,我們通常會給他一個響亮的名字——“微信乞丐”。

節假日算是微信"乞丐"最活躍的一段時期

假期收到許久沒有聯絡的好友語音,本是一件高興的事,當你興奮地點開想與他敘敘舊時,卻聽到了一口標準的播音腔:

“今天是xxx節,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裏,我也想表達對你的祝福,掃描以下二維碼就可以聽到了。”往下一看,附著一個付款的二維碼。

從前的微信“乞丐”隻是將重複的內容轉發、修改編輯再轉發,可是現在竟已經升級到用語音要紅包了。對於這種行為,最好的選擇一定是進入:微信,我的,設置,加入黑名單。從此如楚河漢界,想要徹底和這些人劃清界限。

不管是冷漠、無視還是直接拉黑刪除,微信“乞丐”就像是鞋底的牛皮糖,甩也甩不掉。從社會學角度看,精神上空虛的人,心理承受能力相比平常會更強,因此他們並不會介意你的無視,而是繼續有一搭沒一搭的給你發著討紅包的微信。

除了節假日,手機重度依賴患者的每一天依舊過得心驚膽戰,因為即使以防萬一還是會不幸中招。

季節性地討要紅包成為了一種趨勢。秋天剛到,就有人開始向你討水喝,不同種類價格也有區別:紅牛(6元)、百歲山(3元)、冰紅茶(2.5元)。如果可以,我願意給他買一瓶嶗山白花蛇草水。

除此之外,有些人甚至將收紅包作為檢驗人氣的標準:”一分也是愛,我在試人氣。“然後繼續打感情牌,甚至不允許刪好友。

“乞丐”們為了錢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本是一種你情我願的純粹關係,卻變成了檢驗友誼和彰顯人緣的低劣手段,有時候並不是吝惜所謂的人情費,但是在心理和精神上卻已經深感無奈。

除了單純要錢,還有靠廣告要錢的。

“做代理,自力更生,月入過萬。關注我,就可以參與抽獎”。如今,誰的朋友圈還沒有幾個賣麵膜的朋友,然而“月入過萬”的微商朋友最喜歡的就是轉發,霸屏。抽獎以後不是保險就是理財基金,沒有本?那就別玩了。

“親,可以幫我投個票嗎,如果得了十大網紅,我請你吃飯啊”。朋友,上次給你轉錢,承諾第二天給我卻在第二天把我拉黑了呢。我是不是該發動水軍斷了你的網紅之路呢。

所以說,加微信好友,你需要的可能不隻是手機和微信,最重要的還有智商

微信互加好友的門檻一步步降低,你逐漸發現,自己多的,隻是一堆陌生人的通訊錄而已。

這種原本沒有任何功利性的社交空間也終於沒能逃脫世俗的圈套,淪為金錢的工具。

很多人發現,紅包已成為破除一個群聊“沉默”的利器。許久沒人發言的群組,在一個紅包降臨之後立馬炸醒,發紅包相比文字聊天更能拉近彼此的感情。帶有固定數字,例如5.20、13.14等的節日紅包更成為了節假日朋友間禮尚往來的首選。

沒有了紅包,通訊錄中所謂的“朋友”似乎瞬間少了一半。這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一般,加點熱水(紅包),青蛙才會開始活蹦亂跳,否則巋然不動。

微信紅包,已無奈成為“人際關係連結”的唯一紐帶。

曾有人說,“微信乞丐”就是在道德綁架。但是你一旦發了紅包,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縱容這種畸形的社交方式,同時,也暴露了自己可怕的雙商。

你來我往的情感禮節本是一種美好祝福的傳達,現在卻變得讓自願成為強迫。這種虛擬的網絡生態空間掩蓋了“微信乞丐”的嘴臉,他們自然變本加厲,有恃無恐了。

這些“微信乞丐”對你進行感情敲詐,你可以做以下回應:

你要紅包嗎?給。

或者簡單粗暴地,直接拉黑。

最後更新:2017-10-08 03:02:55

  上一篇:go 微信官方確定隻允許二級分銷
  下一篇:go 快遞多的人容易忽略:微信原來可以掃描快遞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