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王者榮耀
微信啟動頁變臉,“風雲”牌地球全身照上線!
前幾天你登錄微信是不是也有大發現?
點擊播放
GIF/2022K
對,一張圖片變成了一個小動畫!動畫裏,那個孤獨的小人還在,仰望的還是地球,但雲圖不一樣了,地球的地理位置也不一樣了。
據了解,從9月25日下午5點起的三天,微信的啟動畫麵不再是美國宇航員45年前拍攝的地球,而是由我國全自主研製的“風雲四號”衛星近期在中國上空拍攝的地球全圖。
不難發現,地球照片變得更清晰、雲層更細致了,畫麵的中心也由非洲大陸上空視角,變化為華夏大地的上空。這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麵首次發生變化。
據中國氣象局消息,這是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太空拍攝的祖國全景。
微信團隊介紹,為了慶祝“風雲四號”取得的巨大突破,微信啟動頁首次“變臉”。
9月25日,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正式交付用戶使用。
點擊播放
GIF/827K
原背景:寓意“文明起源”
關於之前的背景圖片,大家先來做道地理題:
微信開機封麵是幾月份拍攝的?
別驚訝,這是去年江蘇小高考的原題!
答案如下
事實上,據微信團隊介紹,微信啟動頁中選用的照片素材是NASA在全世界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藍色彈珠”。
藍色彈珠的官方編號是 AS17-148-22727,需要澄清的是,它並不是第一張從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也不是第一張看到整個地球被照亮的照片,但它是最後一批由人親自拍攝的全景地球照片。
這也是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登月任務。此後,再也沒有人去過足夠遙遠、能一窺地球全貌的地方。
同時,“藍色彈珠”也可能是人類曆史上傳播最廣的照片之一,也可能是那個時代最好看的地球照片。
照片的可見範圍從北邊的地中海,一直到南極洲的冰蓋,是宇航員第一次在太空拍攝到的南極冰蓋,而畫麵的主體是非洲大陸。
微信團隊介紹之所以選用這張圖片,是因為“希望將‘起源’之意賦予啟動頁麵。因為人類的出現,才有了溝通的存在和意義。”
而此次展示“風雲四號”拍攝畫麵,微信團隊表示,是寓意從“人類起源”到“華夏文明”的曆史發展,旨在向億萬微信用戶展示我國大好河山風貌。
風雲四號:最先進氣象衛星之一
風雲四號A星小檔案
體重:5400公斤,風雲係列最重
生日:2016年12月1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工作: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科研試驗星
性能:氣象衛星
壽命:設計壽命7年
風雲四號有什麼用?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正式“服役”後,將大幅度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並廣泛應用於氣象、水利、農業、林業、環境、能源、航空和海洋等領域,特別是在服務我國軍民融合戰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觀察台風
風雲四號是靜止氣象衛星,在監測台風時分辨率可以達到500米,台風的雲結構和動向都能觀察得清清楚楚。特別是台風眼,風雲四號超越了以前的風雲二號,能把台風眼也拍得一清二楚。等到正式上崗後,在監測靠近我國的台風上,風雲四號有望超越日本的“葵花8號”。
閃電獵手
強對流天氣算是天氣預報難啃的一塊硬骨頭。風雲四號上搭載的閃電成像儀,讓其實現了對雨中閃電的實時監測,1秒鍾可以抓拍500張閃電圖,屬國內首創。
三軸穩定拍攝
三軸穩定技術這項關鍵技術,目前隻在少數氣象衛星實現,在我國的靜止氣象衛星上還是首次使用。
圓盤成像時間減半
風雲四號雖然重5400公斤,在風雲係列中最重,但動作卻很輕盈,風雲二號需要30分鍾才能完成一張地球圓盤圖,但風雲四號地球全圓盤成像時間從30分鍾提高到15分鍾,未來還可繼續提高到5分鍾以內……而對中國區域的掃描,隻需要5分鍾。
點擊播放
GIF/1415K
風雲四號拍攝的“地球24小時”畫麵
總而言之,風雲四號不僅提高了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度,對氣候預測和氣候資源利用、災害和環境監測、人工影響天氣和大氣科學前沿性探索,也是幫助多多。
風四雲圖第一次在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中使用
我國風雲係列氣象衛星現已形成與美國、歐洲氣象衛星三足鼎立的局麵,目前東半球的氣象預報主要靠我國的氣象衛星提供相關資料。
此外,我國風雲係列衛星還被世界氣象組織(WMO)列入國際氣象業務衛星序列,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風雲衛星資料。
據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吳豔華介紹,到2025年,我國還將發射11顆風雲氣象衛星。
越來越多的“風雲”衛士將加入觀測風雨溫濕,預警冰雪雷電的隊伍中,守望人間“冷暖”。
“風雲四號”為什麼這麼厲害?
一組數字帶你了解它的過人之處。
兩個世界“第一”
世界上第一個裝載靜止軌道高光譜紅外探測儀的氣象衛星;
世界上裝載儀器最多的氣象衛星。
填補三項國際空白
實現了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幹涉式高光譜大氣探測;
全球首次輻射計、探測儀、閃電儀共平台裝載,全天時工作;
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微波探測技術驗證,首次425GHz頻段探測。
四個探測儀
衛星搭載了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閃電成像儀和空間天氣監測儀4台遙感儀器。
五個“高”
高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定位精度、高輻射精度、高光譜精度,可實時補償姿態、軌道、熱變形誤差,實時對星上數據進行處理。
七項國內首次
取得了國內首次星上實時補償導航配準、首次高靈敏儀器多重微振動抑製和測量、首次高精度光譜定標與全譜段在軌輻射定標等7項首次。
手繪動畫告訴你中國風雲四號衛星到底多厲害:

一顆星,十五年
風雲四號所實現的這些突破,其實是科研人員15年的堅持與付出。
1997年風雲二號衛星剛上天,下一代風雲衛星就已開始規劃。風雲四號2001年開始預研,整個研製花了15年的時間,過程非常艱辛。中科院院士匡定波提出,應該發展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這種利用傅立葉變換原理的探測儀,可以為大氣做“超級CT”——把大氣從地麵開始“切片”,將100公裏大氣切成上千層,測出每一層的溫度、濕度等數值,為災害性天氣監視和大氣化學成分探測服務。
這是遙感領域紅外光譜技術的一場革命。早先,美國、歐洲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到2006年,由於技術難度過大、所需經費太多,美國放棄了,歐洲也大幅調整了計劃。但中國科學家們沒有放棄。2016年年底,衛星終於發射升空。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風四載荷團隊
如今,當中國的探測儀開始提供全球獨家的數據時,美國的研發隊伍尚未重新聚集,歐洲的儀器還要等到2022年才能發射升空。
“當別人放棄時,我們堅持;做成功了,就領先世界。”科學家華建文說,過去中國向國外衛星要數據,現在是國際氣象界迫切需要中國的衛星數據了。
微信登錄界麵換成了國產畫麵,網友們的自豪感也是油然而生!
@有你便是未來:厲害了,我的國。換的不隻是一張圖,還意味著我們國家的衛星導航等技術的崛起和強大,說明未來我們導航將徹底拜托美國導航的束縛,安全問題得到巨大的提升和鞏固。
@執筆為你寫離歌:厲害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我國的大地山河就是美麗的,我祖國的山川河流就是就是獨特的美,一草一木永遠在我心中,那樣美好,又那樣感激,感激也慶幸我生活在這個強大的祖國裏,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國家。
但也有人表示,為什麼就這四天,一直用不好麼?
@你很特別666:為什麼就這四天,一直用不好嗎 還有我記得非洲上空那張是美國人拍的,而且不是衛星拍的,是宇航員坐在飛船裏親手拍的,得有半個世紀了吧。。。。自己國家的衛星拍出來了還用美國的?
網友中的學霸也出手猜題了,同學們,不要告訴我沒有提醒你的高考題目哦!(攤手狀)
@東邪之黃:明年高考的同學,請注意了,這是地理考題的重點,來一起跟我回顧風雲4拍的地球,北緯23度多少點天黑,此時印度洋洋流情況等等
@朱曉-古莉:那麼問題來了,要高考的同學快點查查這是風雲四號什麼時候拍的圖,日期,時間,坐標,當時的太陽直射點,世界主要地方的氣候,大氣循環,洋流方向啥的都記記,高考地理沒準用的上,這是重點!!!
還有很多人為這個微信的小人操碎了心。
@趙曉雅呀:張小龍孤獨的遙望了六年非洲大陸 難道他不想家嗎?不!隻是機票太貴了他沒錢 如今他終於趕在祖國的中秋節之前湊夠了機票錢 給自己放三天假站在太空遙望一下祖國大地緩解一下思鄉之情
@叮當了個和諧:給個更好的建議,剪影裏不要隻放一個人,多放一個人手牽手,寓意社交軟件並不是讓我們孤獨地仰望偌大的世界,而是瀚海星空裏我還有你。
還有網友@POCKN已經製作了其他太陽係行星圖,也包括曾經被認為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
來源:美好滁州
最後更新:2017-10-08 10: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