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
王者榮耀
O2O生活服務平台進入停擺狀態 手工藝人回歸線下創業
上門服務“撞南牆” 線下店又成“香餑餑”
O2O生活服務平台功夫熊被爆進入全麵停擺狀態,58同城等幾家頭部同類平台均麵臨業務規模不斷萎縮的窘境,燒了許久的O2O生活服務這把火似乎正在漸漸偃旗息鼓。與此同時,另一把火卻有了重燃的跡象,在那些從O2O上門服務中退出的從業者中,回歸線下成為一種大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O2O正逐步邁向O&O(線上線下融合),移動互聯網向線下擴張的進程中,正麵臨新的變數。
IT時報記者 章蔚瑋
走,回線下開店去
上周,美團點評宣布完成40億美元新一輪融資,就在消息宣布的同一天,美團點評的高級副總裁張川透露,新的融資將部分用來助推線下美甲、美容、美發、整容等美業產業的升級。作為互聯網+生活服務平台的“鼻祖”,美團點評宣布的一係列新發展舉措直指線下門店,此前出現的“到家服務”入口已從平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到店預約、直播,短視頻等一係列線下門店營銷新形式。
“這段時間攢夠了錢後,自己打算回老家去開一家美甲店。”擁有三年資曆的美睫師圓圓告訴《IT時報》記者,在她周圍,越來越多的同行開始線下開店,有的回老家,有的則在上海周邊郊縣選址開店。但就在一年多以前,這些人還正對上門服務躍躍欲試。
圓圓自己就曾做過一段時間的上門美睫師,當時,她看重的是工作時間靈活、多勞多得,加上平台的補貼,不少經驗豐富的同行一個月賺幾萬元不成問題。但隨著平台補貼的不斷減少,一些過去被忽視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例如,“路上的時間成本太高。”圓圓說。
另一位美甲師小劉在某到家平台上的業務總量一直排名靠前,過去有補貼,做一單賺兩單的錢,但現在補貼沒了,做一單就隻能賺“半單”的錢,來往於不同顧客之間耗費的時間成本幾乎達到在門店工作的兩倍,“在店裏,我們兩個小時基本能完成兩個顧客的美甲服務,但上門服務,就隻能做一單。”此外,越來越多的平台開始要求分成,“之前我也考慮過在河狸家上做業務,但河狸家要求先支付一筆押金,之後還要分成,同時必須購買他們的美甲、美睫產品,這些成本都很高,最後還是放棄了。”
從資本退燒後撤離的手工藝人開始回歸線下門店。有人進入大型連鎖加盟店,有人回老家創業。一位從北京回到西安創業一年的美甲師陳萍告訴記者,房租、水電煤本身並不貴,比較難的是“如何收獲第一批顧客。”在她周圍,超過90%的創業者都會去互聯網平台做活動,“雖然現在去美團點評上做活動成本也不低,但還是要做。”
陳萍介紹,相對於上門服務客源不穩定,增長節奏無法控製外,線下門店通過會員形式就能固定客源,成長速度更容易把控。根據來自美團點評的統計,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美業行業新增門店比例為42%,而關店比例為28%,其中在三四線城市每個月新增合作門店超過8000個。
不走團購老路
根據美團點評預測,到2018年,整個美業市場將達到1.3萬億,這無疑是一個有待挖掘的“新興市場”。“目前資本市場對O2O生活服務的市場投資很關注,卻也很謹慎,會關注互聯網究竟如何與隱藏巨大潛力的服務業結合。”一位生活服務類O2O創業者告訴記者,在這個領域,目前的狀況是,錢燒完了,遊戲也結束了。業內重新將目光放回了更為穩定的實體商業。
“我們目前新老顧客的比例是4:6,老顧客消費比例更高。”工作日的中午時間,門店內客源絡繹不絕,12點到14點的2個小時內,就有五六位客人排隊做美甲、美睫服務。這家連鎖美甲店品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上海有門店10家,都處於熱鬧商圈,顧客單次消費能達到200-300元。但在美團點評上很難見到他們發起團購促銷。相反地,他們更願意“砸錢”參與美團點評上的“短視頻”展示,或者邀請時尚美妝達人到門店做直播,通過直播來銷售產品,是他們最近在嚐試的新營銷玩法,“一次直播,全市門店基本帶來100-200位新客人。”對於這種新玩法,他們依然在摸索階段。
“在美業產業中,占比隻有0.1%的品牌卻擁有整個產業門店數的12%,這類品牌連鎖的大型客戶未來會有更多話語權。而強調個性的單店目前在互聯網排行榜也有很強影響力。所以未來會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市場。”美團點評麗人事業部負責人透露,此前作為平台,他們隻為商戶提供流量服務,包括站內和騰訊係流量。但在今後的戰略中,他們會提供除評價之外的推廣、品牌、線下活動和直播,進一步介入到商家運營,促銷、培訓、員工績效流程,擴大平台服務價值。“比如,在美業產業中人才流動是最大的問題,那我們就考慮直接培養這方麵的人才,為門店輸送,穩定門店與平台的關係鏈。”據了解,接下來美團點評將舉辦“美業學院”,幫助商家培養“手藝人”,以此帶動產業升級。
最後更新:2017-10-30 17: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