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21 返回首頁    go 王者榮耀


王者榮耀 PK 86西遊:猥瑣發育,別浪!

曆史或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她不是“花姑娘”可以任人調戲

楊潔導演走了,人們又開始緬懷86版西遊

懷念它的用心,懷念每一位製作者對藝術的尊重

九九八十一難終成九九八十一種不舍

王者榮耀火了,孩子們在作文裏寫到:

“我熱愛荊軻,雖然她不能夠和李白、劉備、韓信,宮本武藏等等厲害的人物搶野怪,但她起碼可以從中撿到一個紅buff……”

上周,在常德道一家培訓機構的國學課上,鬢發斑白的南大老教授頗有些無奈地說:“我很擔憂,現在的遊戲會讓孩子們走入曆史的誤區。”

孩子們缺乏辨識力,卻又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如果一些事物與觀念在他們心中打下了烙印,這些觀念勢必將會影響到他未來的成長。

今天,一些人在懷念傳統文化,一些孩子則沉浸在架空的世界裏,用我們的曆史人物打怪加buff。

當“尊重”一詞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無論是尊重曆史,還是尊重原著,似乎都不再被人們當成一回事兒。這種不屑,頗有種“別跟我談‘’尊重”——戒了”的玩世不恭,卻被很多人拿來當做了標新立異和圈錢法器。

縱觀現如今承載著文化輸出和價值觀輸出的主流媒介們:遊戲、影視、綜藝……質量參差不齊,數量多如繁星。尤其在青少年中間大行其道者盛行“猥瑣發育”,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曆史與經典文學作品都是時間送給我們的寶貴禮物,但當小學生作文裏盡是曆史人物在遊戲裏關公戰秦瓊時;當孩子們心中的世界不會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隻有手機屏幕那一畝三分地上的奪塔搶人頭時;當孩子再也不會問你為什麼李白會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隻會問你為什麼刺客李白手中的兵器要“大河之劍天上來”時,你是哭還是笑?

就算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算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塗抹起來。但小姑娘、女孩子畢竟不是花姑娘,不容得調戲與糟蹋。

我們有太多優秀的作品,寫盡人生百態;我們有源遠流長的曆史,浸潤著五千年的文化。這其中發生的故事有鬧劇,有喜劇,有懸疑劇。但現如今那些事實卻連個“杯具”都算不上,充其量隻落得了個“道具”的下場。

有一天當你對著孩子們喊,別浪!

而回應的恐怕會是;浪太大,我聽不見……

改編·農藥

來自王者榮耀的暴擊

上麵三個小姐姐,許多孩子現在都能脫口而她們的名字——王昭君、花木蘭、蔡文姬。

然而,這些來源於曆史上的真實人物——為國出塞的昭君,替父從軍的木蘭,三國才女蔡琰她們難道一個個都是低胸短裙的妖豔賤貨,或者長著呆毛掛著鈴鐺的幼齒蘿莉?

《王者榮耀》現如今的風靡程度幾乎可以用“掃蕩”來形容,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間。雖然這款遊戲官方提示麵向16歲以上的玩家,但有統計稱根據騰訊瀏覽指數平台上的《王者榮耀》年齡分布,11歲至20歲的用戶比例高達54%。其中16歲以下的青少年占絕大多數。

麵對如此龐大的青少年人群,我們的《王者榮耀》裏卻將眾多曆史人物架空到一個虛擬的背景之下進行了故事與人物的再創作。有人說我們現在所了解的曆史無非也是前人在特定曆史環境下所記載的“二手資料”,其中不乏時代與政治因素的製約,那麼在這種背景下進行再創作也無可厚非。

然而另一方麵,遊戲既然選擇利用高知名度的真實曆史人物作為主要人設,無非也是為了達到傳播上的“投機取巧”,使用戶在初期就能產生強烈的角色代入感。又利用時下的流行元素對角色進行包裝,讓人物造型更加炫酷的同時,卻是讓中國的曆史人物集體沒有了華夏韻味,成了放到任何一個日漫中都不會覺得違和的臉譜化“路邊貨”。

那個曉夢中情迷蝴蝶的莊周,如今頂著一頭綠毛操著勾魂的偽娘音,坐在鯨魚上搔首弄姿,哪裏還是那個喪妻之後擊缶而歌的豁達賢者;秦國戰神白起大將,一身盔甲高達範兒十足,戰無不勝的武安君仿佛下一秒就應該喊出來“我不下地獄誰愛下誰下”或者“獸人永不為奴”才更為合適;還有一眾的女性人物無不是胸前波濤洶湧,氣質全都是魅惑撩人,說好的知書達理、嫻靜溫婉呢,對不起,我們沒有!

且不說篡改曆史人物屬性會讓少年兒童產生知識性的認知偏差,光是這些造型,也隻能說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華夏綿延千百年的精神內核正在逐漸消亡。

我們說作為傳播價值觀的一個媒介,無論是遊戲還是影視作品,他們都應該有一個根深的靈魂。那麼當文化的烙印在這些流行品中風味全無,用喧囂浮誇激增產值的代價則是當某一天我們的孩子對那些美麗的詩詞、質樸的漢服、深厚的禮儀失去興趣時,我們曆史文化的精神內核或許就隻是時光裏被收納的形骸,無法被繼承,雖然活著,卻終將魂飛魄散。

就像《王者榮耀》最近發放的“為你讀詩”係列視頻,請問當你看著一副兔兒女郎打扮,穿著綁帶束腰的低胸裝露著大白腿,還扛著根兒胡蘿卜的花木蘭,音響裏卻飄散出“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的吟誦時,是不是也隻剩一聲歎息了!

猥瑣發育麼,本就是一個文化內涵全荒廢,觀眾看得全心碎。曾經開始全陶醉,玩到結尾全反胃。終於結束全崩潰,得知過程全流淚。對的東西都沒有,有的玩意兒都不對的過程。仔細琢磨一下,如果你的孩子還沉迷在這些遊戲之中,你說這個理兒會不會在你家娃身上應驗呢?

改編·良心

來自1986年的啟示

隨著楊潔導演的去世,86版《西遊記》再次成為公眾所熱切討論的對象。一部影視作品風靡30年依然不減熱度,它走遍中國名山大川,在隻有一個機位、一位攝像師,許多主演還要串場充當臨時演員分飾多角的情況下,是什麼竟然能夠成就一部被公認為經典的作品?是場麵華麗嗎,是特效狂拽嗎,是造型炫酷嗎?

是熱愛與尊重!

那個時代的人們,似乎有著一種天生的執著。當排山倒海的現代化、信息化浪潮,在今天迅速荒蕪著人們的內心時。“向錢看”的魔咒施加向所有人,造就出一個個豐腴妖魅的肉身,卻削弱著人們的精神。

在快節奏的現代化進程中,回看那些曾經的作品,裏麵積澱的是一種閑雅,一種生活美學,還有一種鑽研與踏實。重看那些曆久彌新的經典,你會發現它們從未過時,甚至當你進一步去探究它背後的故事時,你還會有一種由破到立乃至於歸的了然頓悟。

86版的《西遊記》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同樣是改編,本著一腔熱情,心中充滿著敬畏。這種改編不是犧牲精神內涵剜肉刮骨般的撕心裂肺,更多的是讓人看到創作者心中的對於原著的知心理解,透露的則是一份從容恬淡的溫婉與徐緩。

舉例而言,最讓人熟悉的女兒國一段。女兒國王夜半造訪,對唐僧傾訴衷腸,就希望禦弟哥哥“怕什麼戒律清規”,卻隻得到“四大皆空”四字箴言。而此時國王是如何回答的呢?

“你說你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此時的鏡頭唐僧滿頭大汗,雙目緊閉,隻說道“來世若有緣分……”

女王隻道“我隻想今生,不想來世。”

這一段並非原著中情節,卻讓唐僧的形象更加豐滿,更有人情味。情之所至卻任重道遠,隻能許卿來生說明並非無情,而是律己。

還有那句經典的“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原著中寫的則是“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兩相對比,改編更接地氣,卻並不顯得突兀。

還記得那“雨潤紅姿嬌”的杏仙嗎,原著中大段的詩詞,被電視劇改編為一曲高歌,再搭配上杏仙的曼妙舞姿: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

芍藥豔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妖有妖的媚,卻並不俗豔。人有人的癡,卻並不蠻纏。小時候看《西遊記》時,仙、妖、人各有各的美,沒有袒胸露乳的暴露裝,沒有動不動就發大招的狂拽炫酷特技效果,卻依然讓人覺得那些畫麵都是如此的動人。

6年曆程,《西遊記》走遍祖國河山,坐在電視機前,那壯闊的瀑布、無垠的沙漠、嶙峋石林、精致的佛塔……每每都是映到眼底就讓人再難忘懷。也是那時候在我們小小的心中便烙印下了這樣的念想——這就是我們的“祖國”啊,原來我們的祖國這麼好。

對於文化,我們需要的是讓它老而彌堅,而不是“老來失節”。

什麼時候,我們承擔文化輸出責任的人們可以像那森林裏悠然自得的鹿群,走著自己的步序,飲一潭水,做一件事。而不是隨波逐流,猥瑣發育,該有多好!

這是最美好的年代,這是最糟糕的年代;

這是智慧的年頭,這是愚昧的年頭;

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這是失望的冬天;

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

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狄更斯《雙城記》

在這個時代,別浪!

請別讓那些曾經的美好

奔向相反的方向

毀在我們這代的手上

如果坐視我們還能保護的文化不斷流失而不顧

就算我們不用為其買單

終有一日

我們的後輩將再羅列一項恨我們的理由

END

最後更新:2017-10-08 02:22:57

  上一篇:go 王者榮耀各類奇葩玩家操作,你見過將自己女朋友舉報的操作麼
  下一篇:go 王者榮耀一位女玩家的自述屬實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