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王者榮耀
當心!微信轉賬錯轉一千元,百度查追回錢款方法又被騙三萬多 正確方法在此!
隨著網絡支付平台興起,人們在生活中越來越習慣通過手機微信錢包、支付寶辦理轉賬業務。可是,萬一因為大意,錢款轉錯了人,該怎麼辦?王傑、劉明利用他人想追回錢款的心理,謀取錢財。日前,上海市奉賢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將二人批準逮捕。
男子微信轉錯錢,向百度求助
今年6月11日,陳濤的一個朋友發來微信說自己最近手頭緊,向陳濤借1000元急用。朋友有難,陳濤二話不說,當即表示立馬通過微信轉賬給他。轉完賬,陳濤問朋友收到錢沒有,朋友說沒有,陳濤一看轉賬記錄,才發現把錢轉給了另一個跟朋友使用相同頭像的微信好友。
可是,陳濤跟這個微信好友並不熟,甚至忘記當初是怎麼加的好友。陳濤不好意思問對方把錢要回來,畢竟是自己轉賬轉錯了。他也怕這個微信好友不承認,引起不必要的爭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陳濤想到通過百度搜索求救。
陳濤在百度上搜索“微信轉錯錢怎麼辦”,網頁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解決辦法,陳濤從排名靠前的幾條裏看到一個聯係電話,心急如焚的他立馬撥打了電話。對他來說,研究到底通過幾個步驟來操作太複雜,不如直接打個電話動動嘴找專業人士來解決。
“專業人士”現身,幫忙“退錢”
打通電話後,對方自稱小王,陳濤向小王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小王表示“小菜一碟”。隨後,小王加了陳濤的微信和支付寶,並詢問他支付寶的餘額情況,陳濤以為對方調查支付寶的情況是為了方便之後的操作,就如實相告。之後,小王通過支付寶發來一個二維碼,讓陳濤輸入自己支付寶內的餘額及支付密碼,陳濤照做,支付寶內6000餘元就被轉出去了。陳濤詢問緣由,小王解釋說是通過轉出來的方式查詢轉錯的那筆錢,事情辦成後錢都會轉回來。
到了6月12日,陳濤聯係小王詢問退錢進度,對方說上次的操作不對,又通過微信發來一個二維碼,陳濤又輸入了微信綁定的銀行卡餘額及支付密碼,卡裏9986元又被轉走。又過了兩天,陳濤打電話詢問什麼時候錢才能轉回來,小王說還要再操作一次,陳濤說:“我支付寶和微信綁定的兩張銀行卡裏的錢都被轉走了。”小王便讓他綁定其他銀行卡。已經入坑的陳濤沒辦法,隻好再將自己的另一張銀行卡綁定支付寶,又掃了一次小王發送的二維碼,通過餘額寶轉走1.9萬餘元。
過了幾天,陳濤越想越不對勁,又打電話給小王,已經無法接通,陳濤這才想到報警。
為便於行騙,出錢刷百度排名
經查,小王名叫王傑,90後的他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都使用手機支付平台,難免會因一時疏忽轉錯賬或充錯手機號,他認為通過這個常見的失誤可以給自己找到一條“生財之路”。2017年5月,他開始實施自己的“賺錢大計”。他先在網上留了電話,然後出錢刷了一個微信充值不到賬的排名,使自己的聯係方式能夠靠前,讓百度搜索“轉錯賬”的人能夠第一眼看到自己留的電話號碼。他還購買了4個人的身份證、實名認證的手機號及支付寶賬號。
王傑的鄰居劉明知道王傑在網上做詐騙的事,就要求一起幹,“想要跟王傑一起發財”。王傑便將其中2個手機號給劉明用,但4個手機號都綁定了同一個號碼,如果王傑在忙無法接聽,3秒後電話會自動跳轉到其他手機號。詐騙得來的錢,二人平分。
截至案發,王傑、劉明分三次通過二維碼騙得陳濤3萬餘元,其中,劉明單獨詐騙9986元。
微信錯轉錢,該如何討回?
根據目前國內已有的案例,當使用支付寶、微信等形式轉賬出現錯誤時,可以積極與對方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到法院以民事糾紛提起訴訟。那麼,麵對此類訴訟,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問題一:支付寶、微信等轉錯賬提起訴訟,相關法律依據是啥?
律師徐蘇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因此,收到錯誤轉賬拒不歸還的行為,構成不當得利。收款人負有全額返還的義務。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幹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徐蘇介紹,這就意味著,在追回全額錢款的同時,當事人還可以請求一並返還產生的利息,此外,如因配合返還而產生交通費、誤工費、手續費等必要費用,可向相對人主張。
徐蘇提醒,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不當得利糾紛的管轄法院是被告住所地,事主所在地的法院是沒有管轄權的,因此需要到被告戶籍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法院起訴。
問題2:如何獲取提起訴訟需要的基本信息?
根據《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一旦提起訴訟,需要在起訴狀中寫清楚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互聯網轉賬,轉給陌生人,如何得知對方的真實信息呢?
對此,徐蘇建議,如果是微信轉賬,是需要先添加對方好友才能成功轉賬,所以對方的基本信息當事人基本是清楚的,很多微信也與聯係方式相互綁定;就支付寶而言,可以通過聯係客服取得幫助。如果仍無法獲取對方信息,可求助於專業律師,或報警。
問題3:若想要成功維權,應該備好哪些證據?
如果想要成功維權,還需要給法庭提供各種證據。徐蘇提醒,當事人應當保存好相關證據,如轉賬憑證、報案回執、對方身份信息等。如果涉及金額較大,為防止對方挪用或揮霍,可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凍結對方賬戶,以保障財產安全和最大化減少損失。
來源:江蘇網警
最後更新:2017-10-08 1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