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王者榮耀
上杭人注意啦!借錢不還,“微信轉賬記錄”截屏到底能不能當證據?

現在很多人都習慣用微信或者是支付寶付款。但是,當你轉賬給別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留下一個憑證呢?

案例分析
20多歲的浙江女孩小琳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
借給朋友小張兩千元。
過了一陣子,小張不僅不還錢,還消失了。
無奈之下,小琳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但由於小琳隻提供了轉賬時的截屏。
再加上截屏上的收款人也隻體現了網名。
最終法院以證據不足駁回了小琳的訴訟請求。
那麼,在這個無現金交易的年代
微信轉賬要留個心眼!
那麼,平時轉賬給他人時
截屏到底能不能當證據?
如果有了截屏
還需要什麼樣的憑證
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呢?
律師表示,微信證據在民事訴訟的證據裏屬於電子證據。而電子證據要想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並不容易"。
“
先須得滿足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確定這個微信使用人的身份,因為微信不是實名登記的。若不能證明微信的使用人是當事人,則無法認定與案件有關聯性。二是需要微信內容的完整性。如果不完整,則有可能斷章取義,不能如實地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所以說這個微信證據的取證是比較難的。
生活中,很多人在給對方發微信紅包、轉賬時都會用係統默認的附言,如"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等。律師提醒,如果是通過微信轉賬等借錢給對方,務必在附言欄目裏備注好錢款的性質。另外,還可以溝通中再確定對方的身份信息、款項性質,減少後期可能引發的麻煩。
“
在聊天記錄中可以明確借款人的一些姓名、身份證等一些基本內容。必要時可以通過錄製微信語音或者視頻加以佐證。在支付這個款項的時候,一定要明確這筆款項的性質為借款,也可以在微信轉賬或者紅包當中的附言加以明確。這樣發生糾紛的時候,就可以認定這筆款項的性質是借款,而不是其它用途或者是贈予的。
值得一提的是
戀人間的轉賬
因為有特殊含義
且不符合借貸習慣
往往被認為是贈與
“
比如520(元),1314(元),1999(元)的這種,如果沒有做特別說明,在常理的來講,一般這種數字都有特別的代表意義,這種一般情況下會被認定為是贈與。
而對於民間借貸,尤其是大額的民間借貸,律師建議,盡量采用傳統的借條及銀行轉賬交易的方式比較靠譜。
“
大額的民間借貸還是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來進行。以免發生糾紛的時候沒有證據證明借貸關係的事實。在事後能夠要求出具這些借條,明確借款的利息,並附上借款人的身份證複印件。
這下明確了吧
真有一定金額的微信轉賬借款
如果還想要回來的話
別偷懶
還是要確定對方的身份信息
款項性質等證明借貸關係的信息
避免未來可能引發的麻煩!
來源:福建新聞頻道
最後更新:2017-10-08 10: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