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48 返回首頁    go 騰訊雲


騰訊雲的“修路原則”和“落地法則”

文/鄭凱

知不覺,2017年的騰訊雲似乎變了。

每一位參加了騰訊雲+未來北京峰會的觀眾,都會感受到今年發生在騰訊雲身上,潛移默化的改變。這種變化,並不容易用語言形容,但卻讓人感受深刻。

作為騰訊雲全年最重要的技術峰會,今年在每一站的落地都蘊含了特定的含義,比如深圳峰會的總體戰略定位,如今北京站的政務雲定位。不難發現今年騰訊雲的思路更為務實,這是方向上的轉變。

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說,騰訊雲已經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做信息高速公路的“修路者”。這可以看成是騰訊雲在戰略角色上的轉變。

那麼,表現出如此多轉變的騰訊雲,到底發生了什麼?

願做“修路人”,戰略目標更清晰

馬化騰在6月曾提出“雲是產業革新的源動力,是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台,是人工智能的強載體”,他倡導以“用雲量”衡量未來經濟指數。說到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邱躍鵬會把騰訊雲定位於“修路者”。

邱躍鵬說,“業績隻是成長中的過程指標,打造信息高速路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是最終目的。”所以“修路者”這個簡單的定位,背後也多一些含義,“修路原則”本身就包含兩點意義,一是去偽存真,修正錯誤的路線,找到正確的路;二是修路的同時,做到領路,其他人走這條路時無需重新走過,頗有我為後人栽樹乘涼的意味。

毫無疑問,“修路原則”從高度上要比任何戰略更為務實,也凸顯了騰訊雲堅定在雲計算落地行業,落地企業的方向上打持久戰的準備。

當然,邱躍鵬口中修路者的含義,還意味著騰訊雲要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項工作,讓雲無處不在,才可以實現“用雲量”對未來經濟的定義。

實際上從很多細節上,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騰訊雲的這些變化。比如今年8月1日建軍節,火爆全網的“軍裝照”小程序,就是由騰訊雲在背後支持人民日報實現的,邱躍鵬說,這個H5的頁麵瀏覽次數已經超過了10億,高峰期同一分鍾生成照片117萬人,可想而知沒有騰訊雲的支撐就很難完成這個流量奇跡。

在蘇州,蘇州市公安局與騰訊雲合作的了騰訊天眼,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麵部識別,上線僅3個月就找回124名走失人員,截至目前共找回270名走失人員,讓270個家庭重新獲得團聚。在醫療行業,騰訊在醫學領域的人工智能產品,騰訊覓影融合了騰訊內部AI Lab、優圖實驗室等多個團隊技術,對早期食管癌智能篩查準確率高達90%。

不難發現,騰訊雲通過政務雲和企業雲的落地,已經將雲計算融入到了國計民生。當雲的能力無處不在,雲的價值才有了可以衡量的標尺,雲的力量才能夠得以凸顯。這才證明了騰訊雲修的這條路是可行、可靠、可信任的。

強調行業落地,策略方向更務實

8月23日,大雨傾盆之後的北京,天空清澈如洗,白雲朵朵。在騰訊雲+未來峰會,北京站的現場,也紮堆著這麼兩朵雲:政務雲和企業雲。

邱躍鵬認為,騰訊雲將搭建三步上雲的高速路,推動企業從數字化,走向互聯網化,最終實現智能化。很顯然,將企業上雲按照步驟,有計劃的區分為三個階段,是非常務實的。在今年6月份,騰訊雲發布的“智能雲”就是為此目標而來,當時馬化騰就說:雲是產業革新的源動力、雲是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台、雲是人工智能的強載體。

由此可見,上雲並不是企業的目的,而是手段,最終的目標是實現智能化,而雲是智能的動力和載體。正是有了這樣清晰的認知,騰訊雲向行業的落地就更容易落在實處。

比如邱躍鵬提到了一個“真正上雲”的概念。過往很多政企認為上雲隻是將IT係統從機房搬到雲服務器上;而騰訊雲強調“真正上雲”,即希望推動更多企業從數字化升級到互聯網化,再進一步接入到帶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智能雲上。而在此過程中,騰訊雲會進一步考慮如何建好信息高速路,從而連接政務與民眾,連接企業與個人,最終連接到客戶價值的彼岸。

實際上,騰訊雲的務實也體現在很多小細節上。以邱躍鵬提到的兩個案例也可以略見端倪。

首先是,快消行業的東鵬特飲。我們知道,很多快消行業的營銷流程中有一個“羊毛黨”的角色,他們經常利用盜刷行為造成極大損失。那麼,東鵬飲料接入了騰訊雲的天禦服務,借助騰訊雲安全大數據和防刷引擎,精準識別盜刷,每年可以節省三千多萬的營銷資金。

其次是自動駕駛領域的蔚來汽車,如今正在利用騰訊智能雲,通過普及應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能力,幫助汽車自身迭代升級,讓用戶享受駕駛樂趣的同時,平衡交通壓力與社會發展,為人們建構井然有序的智能出行體驗。

顯而易見,東鵬特飲代表了傳統行業,而蔚來汽車代表了新興行業,騰訊雲在它們的細分需求上抓到了重要的結合點,形成了具體的解決方案。這些案例也直接證明了騰訊雲,更為務實的策略定位已走上了正軌。

行業地位提升,品牌拓展更自信

2017年對於騰訊雲的整體品牌形象而言,可以說是過去幾年在技術、產品、市場和品牌全方位積累的一次釋放。

首先,此前騰訊發布第二季度財報,其中96.54億元主要來自騰訊支付相關業務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77%。對此,馬化騰表示:我們在加大對雲業務和AI技術的投資,以確保我們日後可以為用戶及業務合作夥伴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表示,騰訊雲在騰訊公司體係內的戰略價值仍在逐漸升級。

其次,在今年Gatner發布的雲計算魔力象限當中,騰訊雲首次名列其中,這是全球範圍內騰訊雲都擁有了一席之地,另外在IDC中國區雲安全評估報告當中,騰訊雲則位列市場領導者象限。可以說,兩大調研機構的認可,意味著騰訊雲的品牌積累走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德意誌銀行的報告顯示,其采訪的市場內大多數廠商都認為騰訊雲最有可能成為國內雲市場的第二大力量。而在其2020年的市場預測中,騰訊雲也是僅次於阿裏雲的國內雲計算第二大巨頭,這是對騰訊雲未來的認可。

總結來看,除了騰訊雲在戰略思路上的轉變之外,更重要的是騰訊雲抓住了智能雲和未來企業上雲的結合點。如今的雲核心是計算,未來則是智能。那麼,騰訊雲的差異化優勢在於人本數據洞察和與智能能力提煉,這些將助力客戶實現基於雲的智能商業創新和增值。

最後更新:2017-10-07 22:37:13

  上一篇:go 經濟動能轉換現萬億商機,騰訊雲造人工智能數字商業
  下一篇:go 騰訊雲助力工業互聯網平台 推動製造業駛上兩化融合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