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4 返回首頁    go 奇藝


愛奇藝成內容爆款製造機背後的企業文化基因

暑期曆來是各家衛視台爭搶觀眾群、衝擊收視率的重要檔期,重拳利器則是老少皆宜、全民娛樂的大眾音樂選秀節目。這一情況在今年發生了改變。

8月26日,在第十期《中國有嘻哈》播出後,這檔中國首個主打嘻哈文化的音樂節目以超過20億次的播放量、41.4億次的微博話題閱讀量成為今夏當仁不讓的現象級超級網綜。重要的是,嘻哈這一此前從未在國內占據主流視野的亞文化,以一種始料未及的速度和影響力,第一次站在了這個時代的風口浪尖,節目出品方愛奇藝也因此受到各方關注。

不過,翻開愛奇藝過往的成績單會發現,其“爆款製造機”的身份示人或許可以更早追溯到2014年冬季開播的《奇葩說》。這檔同樣首開題材先河的辯論選秀節目,至今在豆瓣上被網友視為“近年來國內節目製作高水準的代表之一”。

而在承擔著視頻網站導流重任的自製劇一端,藝恩谘詢數據顯示,2016年播放量前十的網劇中,愛奇藝貢獻了包括第一名《老九門》在內的共4部作品。近期的口碑擔當則是靈奇探案題材、主打電影級質感的超級網劇《河神》,豆瓣評分8.4。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曾是“央廣最年輕副台長”的王曉暉告訴《21CBR》:“公司每天都在研究,麵向年輕人的內容應該怎麼創新。”其中,中青年團隊正是推動自製內容“精品化”的重要創新力量。愛奇藝為何能屢屢命中,大筆資金投入運作的背後,又是什麼機製在維持著一架爆款製造機的運轉?

“撬動”大眾

如果將《中國有嘻哈》與其他音樂選秀類節目對比,前者稱得上是一次品類選擇和製作理念上的“升級換代”。不過,理念領先就一定能取得商業成功?未必。

總導演車澈後來也坦言,《中國有嘻哈》是自己做得最惶恐的一檔節目,無論是節目的形式體裁、還是實際製作的推進,完全跨出了自己曾經所有從業的經驗範圍。

在頂住了網友不解吳亦凡擔任評委、被淘汰地下嘻哈選手diss(disrespect的簡寫,意為不尊重、輕視)節目組的初期壓力後,節目憑借在專業性和娛樂性的平衡兼顧開始贏得口碑和流量,比如頗受好評、有助觀眾理解嘻哈元素的術語字幕。此外,音樂總監劉洲的一半編曲團隊則由現今國內hip-hop圈的製作大拿組成,比如說唱團體“紅花會”成員之一、被認為是中國版Metro Boomin(美國嘻哈製作人)的Young Mai。

另一難題則是如何把握節目麵向大眾傳播時的尺度和調性,起源於美國街頭的嘻哈文化一度被不少人視為洪水勐獸。除了原一線衛視製作團隊對審片要求的天然敏感性,節目組找來了通曉少數民族和各地方言的第三方外腦負責“把歌聽一遍”,確保歌詞“幹淨”,符合“青春、陽光、正能量”的平台要求。總製片人陳偉後來向外界如此闡述節目組“刨根問底的精神”:“如果這個詞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是不會讓它過的。”

王曉暉認為,《中國有嘻哈》的成功屬於“供給創造需求”。通過找到一個年輕向、具備市場成熟條件的亞文化點,挖掘文化背後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傾向,最終創造出一個新的大眾需求。“現在所有的綜藝都在唱情歌,嘻哈文化的背後則是年輕人的獨立意識。”從內容製作層麵來看,實則是兩個方向的探索:“個性化需求的大眾化表達”和“大眾化需求的個性化表達”。

小眾題材撬動大眾市場的另一典型是以民國天津水患開場的懸疑探險劇《河神》,在不具備知名IP和大牌加持的情況下,愛奇藝找來了由監製、導演過《尋龍訣》、《風聲》的陳國富領銜的工夫影業,上線之初就被貼上了“電影級品質”的標簽並一路“圈粉”。不過,這並非平台方與影視製作“正規軍”的首度合作,2016年熱播的校園青春網劇《最好的我們》就特意采用了電影《繡春刀》的主攝影。

在網劇製作進入成熟期、題材紅利日漸消失的行業形勢下,視頻網站的生存之道在於提升自製內容品質,走精品化路線。2014年,愛奇藝首先提出“超級網劇”的概念,並將“精品化、現象級”作為內容創作目標。王曉暉表示,要想在內容上真正取得突破,必須根據互聯網環境來倒推製作和播出模式,比如控製單集時長、對標電影級品質、以及類似美劇的橋段設計等。現階段,業內在製作符合互聯網商業邏輯的網劇方麵還處在摸索當中。

無論是挖掘、創造年輕人的需求點,還是在自製內容精品化的道路上狂飆突進,中青年團隊在愛奇藝的平台演進中發揮著重要的創新力量,“他們是新一代的網絡原住民,對於互聯網的認識,尤其是網劇的創新,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並且勇於打破既定規則,”王曉暉說。

文理基因

6月8日,創始人、CEO龔宇在2017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提出公司願景:“做一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偉大娛樂公司”。擁有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博士學位、工程師出身的龔宇,曾經為了公司聯合出品的《花千骨》啃下幾十萬字的網文原著。如果從創始人身上追根溯源,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家兼具文理基因的公司。

龔宇認為,頭部內容的馬太效應將會愈加明顯,同時小眾內容的長尾效應也更有空間。視頻行業馬上要進入為大量優選內容開始付費的時代。

那麼,如何在每一個細分領域挑選出頭部內容?技術團隊和采買部門共同開發了基於海量數據的流量預測係統。除了收集業務部門下達采買決策的經驗特征,係統後期又不斷優化,將社交網絡熱度、票房數據等變量納入模型中。目前,係統對於版權劇提前360天的流量預測準確度能夠達到85%。

“劇本醫生”則負責對自製劇的源頭——劇本IP的采買進行前期“診斷”。愛奇藝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告訴《21CBR》,這支由4-5名編劇、小說家組成的小團隊每周完成製片人推薦的5-6個項目評估,從大方向上對劇本給出意見和判斷,其餘時間則通過與作者圈保持連接、閱讀市麵上的文學作品,了解行業動態。戴瑩對“劇本醫生”們采用放養式管理,並不強行規定出勤,“任何的藝術創作都不是圈養出來的,需要給予一定的自由空間。”

程序員和創意人才共同構成了這家公司的創新力量。2014年,技術團隊開始研發名為“video in”的視頻動態廣告植入技術,能夠在後期處理時將廣告植入到已經拍攝完成的視頻場景中,延長平台的廣告售賣周期。不過,該技術方案對拍攝期間的植入點、植入實物的位置光源有一定要求。技術負責人李典、戴瑩和兩名製片人、以及銷售部對接人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探討技術落地。年底,“video in”首次在《廢柴兄弟2》完成客戶售賣和應用。

這也可以解釋愛奇藝走自製內容精品化路線的商業邏輯:要讓用戶為內容付費,首先要提供優質內容;同時,平台把控性強的自製內容又在生命周期內具備靈活的造血能力。王曉暉介紹,未來平台在版權購買和平台自製方麵都將加大投入,不過都隻針對頭部內容,大方向是“少而精”。

談及KPI,曾製作過《最好的我們》、《廢柴兄弟》係列的戴瑩表示,管理層未對內容製作團隊下達硬性的業績指標,壓力更多來源於自己。下半年,團隊負責製作的《無證之罪》、《最好的我們》第二季就將陸續上線。“整個影視劇市場來看,一年隻能出幾部(爆品)。但隻要內容上有創新,內部就有試錯空間,”戴瑩說。

最後更新:2017-10-08 04:25:31

  上一篇:go “愛奇藝”西部總部落戶我區!武侯再次引爆“吸金”小宇宙!
  下一篇:go 南皮老殷:愛奇藝,你有完沒完!